鳳岡:蜂巖鎮壩區改革改出一片生機與活力

如何最大限度盤活土地、勞動力等資源,讓群眾在產業發展中獲取最大利益,鳳岡縣蜂巖鎮緊緊圍繞“壩內短產業,壩外長產業”的產業發展思路,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在全鎮六村兩社區創辦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社,把轄區土地進行“統一流轉、統一管理、統一保護、利益共享”,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等發展模式,打破壩區“土地細碎化”瓶頸,讓農業不斷煥發生機與活力。

在蜂巖鎮巡檢村大壩上,放眼望去,田間地頭一片濃綠,菜農們穿梭其間,忙著採收成熟的蔬菜。該鎮農業服務中心的農技人員正手把手地指導種植大戶,幫助他們在菜籃子上增收。

蜂巖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張耀天說:“巡檢村這邊必須要保持兩個紅線,一個就是不能使用化肥,第二就是不能使用農藥,只有做到這兩個我們才能確保壩區的全域有機全產業鏈有機……”

巡檢村位於蜂巖鎮西北部,5個村民大組24個村民小組,1000餘戶,4300餘人,耕地面積達5700畝。如何最大限度盤活土地、勞動力等資源,讓群眾在產業發展中獲取最大利益?巡檢村成立巡興屯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將涉及17個村民組的1500多畝土地全部流轉過來統一管理,並積極引進公司、致富能人和種植大戶在壩區發展產業,拓寬增收渠道。

“村裡面成立巡興屯合作社,對壩區的土地進行統一管理,集中保護,包括基礎設施完善,村民在壩區務工,有務工收入,有土地租金,還參與合作社分紅,這個壩區對於村民、合作社都是有益的。”蜂巖鎮巡檢村主任陸逸說。

蜂巖鎮巡檢村種植大戶王庭舉說:“以前大家種蔬菜都是零散的,不統一不集中,現在我們把土地流轉過來,自己可以分片區栽種不同種類的蔬菜,方便管理,最主要的是方便收割。”

通過招商引資、合理規劃土地資源,集中連片實施土地整治項目,巡檢村以“黨建+合作社+大戶+農戶”的發展模式,將1500多畝土地租給種植大戶規模化發展蔬菜、辣椒等產業,同時,還將壩區農戶和貧困戶全部納入合作社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實現了村級集體、種植大戶和農戶的三方共贏。

蜂巖鎮巡檢村種植大戶王庭舉說:“在村裡面流轉了70畝土地,自己發展一個小產業,今年冬季種了20畝紅菜薹,收入大概在六萬元左右,產量兩千斤每畝,白菜有十多畝,一畝產量五千斤左右,大約三千元每畝,另外種了10多畝背兒菜,應該說可以小賺一筆。”

“我家流轉出去兩畝多點土地,一年租金五百多元每畝,自己沒多少收入,就給老闆打工,一點掙幾十元錢,找一點生活費。”蜂巖鎮巡檢村村民姚琴說。

在蜂巖鎮,類似巡檢大壩的還有朱場、龍井、桃坪3個大壩。據瞭解,蜂巖鎮以壩區產業結構調整為抓手,在全鎮六村兩社區創辦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社,把轄區土地進行“統一流轉、統一管理、統一保護、利益共享”,並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等發展模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發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蜂巖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張耀天說:“以前壩區的土地都是一塊一塊的,在農戶手裡,現在我們採取的模式是通過村級合作社,把所有散戶的土地全部流轉到合作社裡面,通過合作社統一管理,統一管護,提高土地的產出效率,以前和現在相比,現在集中流轉後的產出率是以前的四五倍。”

如今,蜂巖鎮通過在壩區內修建機耕道、排水溝和大棚,不斷完善壩區基礎設施,打破“土地細碎化”瓶頸,發展有蔬菜、辣椒、中藥材產業4100餘畝,共有縣級以上龍頭企業4家,合作社13家,種植大戶30戶,帶動農戶1800多人。

蜂巖鎮副鎮長廖強說:“我們鎮將按照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和高效率的產業發展思路,緊緊圍繞雙有機發展戰略,順勢而為,趁勢而上,深入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做大做強辣椒等蔬菜產業,同時,我們還將積極對接市場,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讓菜籃子真正變成老百姓的錢袋子。”(劉桂宇 趙登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