滯脹要比通縮的危害性更大一些嗎?

滯脹要比通縮的危害性更大一些嗎?

最近,國家統計局公佈了經濟數據,今年第三季度GDP增速降至6%,10月份國內CPI達到3.8%,已經遠超3%的警戒線。與此同時,PPI數據卻只有負1.6%,已經長期負值運行。於是,有網友提問,中國經濟恐怕有滯脹的可能。那麼,滯脹和通縮到底誰的殺傷力更大一些呢?

實際上,不同的人對滯脹和通縮看法不同。作為普通民眾來説,肯定最討厭滯脹了。因為,經濟停滯增長,面臨著有可能要失業,而以豬肉為代表的物價輪番上漲,這對於百姓來説,肯定是受不了的。不過,對專家來説,他們則更不喜歡通縮的經濟情況,因為,通貨緊縮意味著實體經濟比較低迷,商品買不出去,失業率要上升。而滯脹則被認為,貨幣寬鬆過了頭,只要稍微收緊一下就可以控制了。

一直以來,治理滯脹向來是經濟學界的老大難問題,基本上屬於經濟危機範疇,我們沒聽説過哪個國家能長期滯脹下去的,因為滯脹很可能由原來的經濟問題,轉向社會危機。但是,通縮情況就不同了,像日本等西方發達國家,經濟長期處於通縮期,消費不旺,價格低迷,企業庫存商品積壓。通縮可以説,是我們經常看到的一種經濟現象。

滯脹要比通縮的危害性更大一些嗎?

那為什麼説滯脹的危害性遠大於通縮呢?首先,滯脹意味著經濟下行,物價上漲。這對於富裕家庭影響不大,日子還照樣過下去。但馬上會對生活在底層的百姓產生重大影響。經濟下行,企業效益不好就要裁人或降薪。同時,物價不斷上漲,大家本來生活就過得很艱難,現在每個月到手的收入更加縮水,那窮人的日子更不好過了。

再者,滯脹一旦來了,要搞好是很困難的,尤其是通脹猛如虎,多數國家央行都會在貨幣政策上難有作為。一方面,如果繼續以貨幣寬鬆來刺激經濟,那經濟未必會有起色,而國內通貨膨脹會更加嚴重。另一方面,貨幣寬鬆不行,那採取收緊貨幣政策?也還是不行,因為一旦收緊貨幣,通脹是控制下去了,但是經濟下行壓力又增加了。此時會面臨雙面夾擊的困境。

最後,對於多數人來説,更傾向於在通縮的環境中生活,在通縮的環境中,錢更值錢了,而且人民幣的購買力越來越強大。但是在滯脹的氛圍下,國內不僅容易發生實體經濟危機,還有可能帶來房產泡沫的破裂。因為在滯脹的情況下,老闆們的生意愈來愈難做了,為生存下去,只能變買名下房產。屆時,房價開始步入下跌趨勢。所以,滯脹不僅會使得經濟下行、通脹上升,而且還會順便刺破資產泡沫,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滯脹要比通縮的危害性更大一些嗎?

無論是滯脹,還是通縮,都會給經濟帶來較大的傷害。但相對而言,民眾更喜歡生活在通縮的環境中,而專家們則喜歡貨幣寬鬆來刺激經濟。對於任何國家的央行來説,滯脹最讓人頭痛,因為滯脹最不好調控,同時也很容易因物價上漲和失業上升,而引發社會問題。相對於通縮來看,就顯得溫和得多,通常只要貨幣政策放鬆一些,在財政政策上減輕點稅負即可,即便是通縮情況難以改善,也只是經濟不景氣,物價卻還是比較穩定的。所以,滯脹要遠比通縮更難治理、危害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