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機櫃線理好,看完就懂

機櫃理線一直是讓很多人頭疼,機櫃型配線架已經成為機房配線架的主體,所以理線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如何才能把機櫃整理得好也是很多企業競爭力的一部分,以下針對這方面的知識進行一下闡述。

整理機櫃的幾點原則

要根據網絡的拓撲結構和現有設備情況來整理網線;機櫃電源線和網線原則上要分開整理,設備的放置要適當,避免相互擠壓、避免太高或太低,避免相互距離太近;如果機櫃內設備太多,應該對設備加以編號;對每一根線路要在適當的位置註明來源,對不同的連線(如一般網絡連接線、交叉線、專線等)要有不同的識別方法;網線依據房間號編排。概括為一句話說就是:佈局清晰,線序規整,標記明確,易於維護。

機櫃整理步驟

1,前期準備

首先要通知用戶在不影響用戶正常工作的情況下進行整理機櫃。

然後根據網絡的拓撲結構、現有的設備情況、用戶數量、用戶分組等多種因素勾畫出機櫃內部的線路走線圖和設備位置圖。

接下來準備好所需材料:網絡跳線、標籤紙、各種型號的塑料紮帶。

2,整理機櫃

安裝機櫃:

需要自己動手做以下三件事:第一,使用隨機框帶的螺絲和螺母將固定架上緊;第二,將機櫃扳倒,把可以活動的輪子安上;第三,根據設備的位置在固定架上調整和添加擋板。整理線路:

將網線分組,組數通常小於或等於機櫃後面理線架的個數。將所有設備的電源線捆紮在一起,將插頭從後面的通線孔插入後,通過一個單獨的理線架尋找各自的設備。

固定設備:

將機櫃中的擋板調整到合適的位置,使管理員能夠不開機櫃門就可以看到所有設備的運轉情況,同時根據設備的多少和大小適當地添加擋板。注意要在擋板間留出一定的空隙。將機櫃內所有用到的交換設備、路由設備按照預先畫好的圖放置好。

網線貼標:

所有網線連接好以後,需要對各網線進行標識,將準備好的即時貼纏繞到網線上,並用筆在其上加以標註(一般註明房間號或作什麼用途),要求標識要簡單易懂。對交叉網線可以通過使用不同顏色的即時貼與一般網線加以區分。如果設備太多,則要對設備進行分類編號,並對設備貼標。

理線工藝簡介

1瀑布造型理線

這是一種比較古老的佈線造型,有時還能看到其蹤影。它採用了“水簾洞”的藝術形象,從配線架的模塊上直接將雙絞線垂蕩下來,分佈整齊時有一種很漂亮的層次感(每層24-48根雙絞線)。

在現在,仍能見到有些配線機櫃後側採用瀑布型理線工藝,即線纜不做任何綁紮,直接從配線面板後側蕩至地面。這樣做的優點是節省人工、減少線間干擾(串擾)。

瀑布型理線工藝是最常見的理線方法,它使用尼龍束帶將線纜綁紮在機櫃內側的立柱、橫樑上,不考慮美觀,僅保證中間的空間可以騰出來給網絡設備使用。

這種造型的優點是節省理線人工,缺點則比較多,例如:

1,安裝網絡設備時容易破壞造型,甚至出現不易將網絡設備安裝到位的現象;

2,每根雙絞線的重量全部變成拉力,作用在模塊的後側。如果在端接點之前沒有對雙絞線進行綁紮,那麼這一拉力有可能會在數月、數年後將模塊與雙絞線分離,引起斷線故障;

3,萬一在該配線架中某一個模塊需要重新端接,那維護人員只能探入“水簾洞”內進行施工,有時會身披數十根雙絞線,而且因機櫃內普遍沒有內設光源,造成端接時不容易看清楚,致使端接錯誤的概率上升。

2,逆向理線

也稱為反向理線。逆向理線是在配線架的模塊端接完畢後,並通過測試後,再進行理線。其方法是從模塊開始向機櫃外理線,同時橋架內也進行理線。這樣做的優點是理線在測試後,不會因某根雙絞線測試通不過而造成重新理線,而缺點是由於兩端(進線口和配線架)已經固定,在機房內的某一處必然會出現大量的亂線(一般在機櫃的底部)。

逆向理線一般為人工理線,憑藉肉眼和雙手完成理線。由於機櫃內有大量的電纜,在穿線時彼此交叉、纏繞,因此這一方法的耗時很多、工作效率無法提高。

逆向理線的優點是測試已經完成,不必擔心機櫃後側的線纜長度。而缺點是因為線纜的兩端已經固定,線纜之間會產生大量的交叉,要想理整齊十分費力,而且在兩個固定端之間必然有一處的雙絞線是散亂的,這一處往往在地板下(下進線時)或天花上(上進線時)。

3,正向理線

正向理線也稱前饋型理線。正向理線是在配線架端接前進行理線。它往往從機房的進線口開始(如果是從機櫃到機櫃之間的雙絞線理線,則是從其中某一機櫃內的配線架開始進行理線),將線纜逐段整理,直到配線架的模塊後端為止。在理線後再進行端接和測試。

正向理線所要達到的目標是:自機房(或機房網絡區)的進線口至配線機櫃的水平雙絞線以每個16/24/32/48口配線架為單位,形成一束束的水平雙絞線線束,每束線內所有的雙絞線全部平行(在短距離內的雙絞線平行所產生的線間串擾不會影響總體性能,因為橋架和電線管中鋪設著每根雙絞線的大部分,這部分是散放的,是不平行的),各線束之間全部平行;在機櫃內每束雙絞線順勢彎曲後鋪設到各配線架的後側,整個過程仍然保持線束內雙絞線全程平行。在每個模塊後側從線束底部將該模塊所對應的雙絞線抽出,核對無誤後固定在模塊後的託線架上或穿入配線架的模塊孔內。

正向理線的優點是可以保證機房內線纜在每點都整齊,且不會出現線纜交叉。而缺點是如果線纜本身在穿線時已經損壞,則測試通不過會造成重新理線。因此,正向理線的前提是對線纜和穿線的質量有足夠的把握。

正向理線工藝

在正向理線過程中,需要佈線材料的配合,並使用理線板和理線表,配合著理線工藝才能完成一個同時具有美觀、可靠、快捷、預留的效果。下面以最常見的右進上出理線方式介紹正向理線的基本施工工藝:

1,將配線架固定到位,背後裝好托架,正面將打印了線號的面板紙裝入配線架(或貼在配線架上),若配線架的模塊可以卸下,則應卸下模塊;

2,理線板定位:理線板在穿線前先應確定其方向,使理線板在理線過程中不需要硬行扭轉方向,就可以使E1孔就近自然對準1號模塊,此時理線板上的2-5孔與配線架的2-5號保持平行。通常可以使用這樣的方法進行定位:先將理線板垂直放在1號模塊背後,使E1孔對著1號模塊(有字的一面朝向24號模塊),然後手持理線板順著線纜未來的路由走向,向機房的進線口移動,移動時確保理線板只出現平行移動,不發生轉動,當理線板到達進線口時,記下理線板的方位(主要是A1孔位置所在的方位),以便後續每塊理線板使用;

3,理線板穿線:在機房的進線口旁,將理線板按2所確定的方位將板的方向調整好,將水平雙絞線按線號依理線表穿入理線板(有字的一面對著自己,線從無字的一面穿入板中),這道工序一般由兩人共同完成:一人找到線號(只要找到該理線板所需的線號即可)並將其與其他線纜分離,一人將線穿入理線板的對應孔中。應該注意的是,雙絞線應全部穿過理線板,也就是應該將理線板緊貼在進線口旁,這樣才能保證進入機房的雙絞線全部被整理;

4,路由理線:先在理線板外側(無字側)根部用魔術貼(或尼龍紮帶)將穿入理線板的雙絞線紮成一束;然後將理線板沿著指定的路由向自己方向平移,平移100mm後在理線板外側根部用魔術貼(或尼龍紮帶)再綁紮一次(防止前次綁紮鬆動),此時應注意使線束形成圓形,而線束外側的線應該是理線板外圍一圈的線,理線板中間的線在線束的內部,確定後的所有雙絞線的相對平行一直要保持到配線架的最遠端的模塊後側(即第24個模塊後側);繼續平移理線板200mm左右,在理線板外側根部用魔術貼(或尼龍紮帶)綁紮,注意每根線應保持與前次綁紮時的位置相同,不允許有些線從外層轉入內層,也不允許內層線轉入外層;依次平移,直到配線架為止;

5,線束固定:在理線過程中,如果旁邊遇到橋架上的扎線孔或機櫃內的扎線板,則應在綁紮線束的同時將線束綁紮在橋架或機櫃上,以免線束下滑;

6,彎角理線:當平移過程中遇到轉彎時,必須讓理線板貼近轉彎角,在彎角旁順著轉彎,不可以綁紮後再貼上彎角(由於彎角處內側的線短,外側的線長,因此如果按直線綁紮後再轉彎,彎角處的線束一定會變形)。這就要求所有的線束必須在現場綁紮,不可以事先綁紮後後再移到現場來;

7,托架理線:當理線板到達配線架背後的托架上後,先將線束綁紮在托架上,然後向前平移,每到達一個模塊前時,將線束綁紮一次,然後分出該模塊對應的線號。此工序應配備2人:1人分線,1人將線從配線架背後拉到配線架正面去(如果模塊可以卸下,則將線從模塊孔穿到正面去),同時2人唱號核對線號與配線架上的面板編號是否一致;

8,將退出的理線板重新拿到進線口,使用下一個24口配線架的理線表,依次重複1-8,完成下一束線的理線工作,直到全部完成。

多束線理線(分支理線)

當機櫃內有多個配線架時,每個配線架的線束應分別理線。但由於機櫃內的扎線板寬度有限(一般寬度為100mm),只能並排綁紮3~4束24根的線束,而深度為800mm的機櫃內右側最多能放2根扎線板(機櫃內的水平雙絞線應從單側綁紮,以免影響美觀),即可能達不到綁紮200根水平雙絞線的目標。這時可以使用二次理線方式,先使用8×8理線板扎出48根的線束(6×8),到一定高度後再添1塊5×5理線板將該線束分為2束後,繼續理線至配線架。

如果把機櫃線理好,看完就懂

正向理線的起點可以是機櫃的線纜入口處、橋架處口處、機房入口處,甚至可以是從工作區面板開始理線(不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