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罗拉多”级到“衣阿华”级,二战中美国海军主力战列舰盘点

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辽阔的海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海军强国角逐的战场。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上,航空母舰开始成为战场上的主角。但无论是美国海军还是日本海军,其各自旗下的战列舰仍然在太平洋战场上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在这之中,受益于二战时期美国强大的工业产能,美国海军不仅快速修复了珍珠港事件中被日本海军击沉的战列舰,还在二战中兴建了数款新型战列舰。

从“科罗拉多”级到“衣阿华”级,二战中美国海军主力战列舰盘点

珍珠港事件中的美军战列舰

除去部分一战前后设计建造的老旧战列舰,从华盛顿海军条约开始到二战结束,美国海军战列舰编队中,从BB-45到BB-64这13艘较新的战列舰,承担了美国海军大部分的舰炮作战任务。今天就为大家着重介绍这13艘美军战列舰。

“科罗拉多”级战列舰——“海军假日”时唯一建造的美国战列舰

原本根据美国海军自己的发展规划,美国海军打算建造一共10艘新锐战列舰,以保证自己未来的战斗力。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随着美国在1922年签订《华盛顿海军条约》,美国海军10艘战列舰的建造计划不得不被削减为3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因此,科罗拉多级战列舰也成为了“海军假日”时期美国唯一建造的一级战列舰。

从“科罗拉多”级到“衣阿华”级,二战中美国海军主力战列舰盘点

“科罗拉多”级战列舰

“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的三艘舰分别为BB-45“科罗拉多”号、BB-46“马里兰”号和BB-48“西弗吉尼亚”号,因为在整个“海军假日”期间,签约的各大海军强国一共只建造了7艘战列舰,也就是“BIG-7”,美国海军的“科罗拉多”级直接就撑起了“BIG-7”的半边天。

从“科罗拉多”级到“衣阿华”级,二战中美国海军主力战列舰盘点

8门406毫米舰炮的布局清晰可见

在设计和建造“科罗拉多”级战列舰时,美国已经获得了日本海军“长门”级战列舰的部分数据,为了能够对抗“长门”级战列舰,“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装备了4座双联装的406毫米舰炮,以前2后2的方式布置在前后甲板上。

从“科罗拉多”级到“衣阿华”级,二战中美国海军主力战列舰盘点

进行射击训练的“马里兰”号,此时还是笼式桅杆

刚刚建成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采用美国战列舰此前的飞剪式舰艏和笼式桅杆,在外观上具备很高的辨识度。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增强防空火力,“科罗拉多”级战列舰除了加装更多的防空火力外,还将原来的笼式桅杆换成了塔式桅杆。因此,通过观察桅杆可以判断“科罗拉多”级战列舰是否有经过改装。

从“科罗拉多”级到“衣阿华”级,二战中美国海军主力战列舰盘点

使用塔式桅杆的“马里兰”号

在珍珠港事件爆发时,“科罗拉多”号不在港内,逃过一劫,“马里兰”号因为在内侧,所以只挨了2发炸弹,没有遭到鱼雷攻击。而“西弗吉尼亚”号最惨,仅鱼雷就中了7条,加上“亚利桑那”号的爆炸影响,舰长最终下令弃舰,该舰最终坐沉海中。

从“科罗拉多”级到“衣阿华”级,二战中美国海军主力战列舰盘点

坐沉于珍珠港中的“西弗吉尼亚”号

经过修复后,三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均参与了对日作战。但是因为航速较慢,跟不上航母编队,因此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执行护航任务和对岸炮击任务。只有“西弗吉尼亚”号参与了击沉“扶桑”号和“山城”号战列舰的行动,这也是世界上最后一次战列舰对战行动。

“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美国快速战列舰的开端

在20世纪30年代,随着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开始大量扩军,美国开始感到不安,于是和英国、法国一起签订了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修改了此前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而“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就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属于典型的条约型战列舰。

从“科罗拉多”级到“衣阿华”级,二战中美国海军主力战列舰盘点

首舰“北卡罗来纳”号

“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对标的是日本海军中最高航速能够达到30节的“金刚”级战列舰,但是因为情报不准确,此时的美国海军认为“金刚”级战列舰的最高航速仅有26节。因此,“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最高航速被设计为28节,“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也成为了美军快速战列舰的开端之作。

从“科罗拉多”级到“衣阿华”级,二战中美国海军主力战列舰盘点

该级舰装备的三联装406毫米炮塔

为了能够穿透日军战列舰的装甲,“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最终决定装备9门406毫米舰炮,9门主炮分布在3座三联装炮塔内,以前2后1的方式布设在舰身中轴线上。该级舰一共建造了2艘,分别为BB-55“北卡罗来纳”号和BB-56“华盛顿”号。

两舰在太平洋战争中均表现不俗,“北卡罗来纳”号作为当时美国海军少有的快速战列舰,掩护当时美军的航空母舰编队参与了瓜岛登陆战役。而“华盛顿”号则在瓜岛夜战中,依靠雷达引导击沉了日军的“雾岛”号战列舰,开创了战列舰海战的新纪录。

从“科罗拉多”级到“衣阿华”级,二战中美国海军主力战列舰盘点

改装成博物馆的“北卡罗来纳”号

“北卡罗来纳”号和“华盛顿”号均幸存至战后,但是两舰命运却差异甚大。“北卡罗来纳”号被改装为博物馆,而“华盛顿”号则因无人购买,因此只能够拆毁了事。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美国海军最后的条约型战列舰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是“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后续型号,该级战列舰是在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规定下建造的战列舰,同时也是美国建造的最后一款条约型战列舰。

从“科罗拉多”级到“衣阿华”级,二战中美国海军主力战列舰盘点

“南达科他”级的406毫米炮塔

根据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的规定,如果到1937年日本和意大利坚持不加入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则缔约国可以自行将新建战列舰的吨位放宽到45000吨,主炮口径放宽到406毫米。而到了1937年,随着日本海军的大力扩张,美国海军决定依照条约规定建造新的主力战列舰。

从“科罗拉多”级到“衣阿华”级,二战中美国海军主力战列舰盘点

“南达科他”级舰型比较宽大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在设计上大体沿用了“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设计,但是吨位更大。因为吨位扩大,导致“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舰宽比“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大出很多,得到了“南胖”的美称。

该级舰一共建造了4艘,分别为BB-57“南达科他”号、BB-58“印第安纳”号、BB-59“马萨诸塞”号和BB-60“阿拉巴马”号。因为最高航速达到27.5节,“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在太平洋战场上主要被编入航空母舰编队中,为美军航空母舰提供防空掩护。

从“科罗拉多”级到“衣阿华”级,二战中美国海军主力战列舰盘点

所有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都幸存至战后,该级战列舰也是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倚重的新锐战列舰之一。

“衣阿华”级战列舰——美国最后一款战列舰

“衣阿华”级战列舰不仅是美国海军建造的最后一款战列舰,同时也是美国海军航速最快、排水量最大的战列舰。其标准排水量为44000吨左右,满载排水量则达到55000吨左右,最高航速能够达到惊人的33节。

从“科罗拉多”级到“衣阿华”级,二战中美国海军主力战列舰盘点

“衣阿华”级战列舰的线框图

在实际的使用中,美国海军对此前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性能并不是很满意,认为“南达科他”级的排水量还是太小,限制了“南达科他”级的潜力。于是,美国海军开始设计和建造全新的“衣阿华”级战列舰。

从“科罗拉多”级到“衣阿华”级,二战中美国海军主力战列舰盘点

正在开火的MK7型舰炮

“衣阿华”级战列舰虽然仍使用的是三联装共9门406毫米舰炮,但是使用的是全新设计的50倍径MK7型轻量化舰炮,综合性能更为优异。在搭配其33节的最高航速后,很快就成为了二战美国海军航母特混编队中综合战力仅次于航母的战舰。

从“科罗拉多”级到“衣阿华”级,二战中美国海军主力战列舰盘点

东京湾日本受降仪式

“衣阿华”级战列舰一共建造了4艘,分别为BB-61“衣阿华”号、BB-62“新泽西”号、BB-63“密苏里”号和BB-64“威斯康辛”号。其中“密苏里”号战列舰因为在东京湾举办的日本受降仪式而被记录在史册中。

从“科罗拉多”级到“衣阿华”级,二战中美国海军主力战列舰盘点

1990年进行射击训练的“密苏里”号

“衣阿华”级战列舰不仅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还参加了朝鲜战争、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并经过了多次现代化改装,装备了包括“战斧”巡航导弹和“鱼叉”反舰导弹,直到90年代,美国海军才宣布将其进行退役处理。

总结

在“海军假日”时期,因为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美国海军此时只能够依靠一战期间设计的战列舰来挑大梁。而随着海军条约的逐渐松动以及日本海军的快速发展,美国海军也及时的调整了自己的战列舰发展之路,并最终建造出了“衣阿华”级战列舰这样的高速战列舰。

而从条约型战列舰到高速战列舰,从“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到“衣阿华”级战列舰,美国海军的这13艘战列舰,也为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