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求生欲滿滿,但表演類綜藝真能“帶貨”嗎?

《幸福三重奏》第二季、《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三季狂撒狗糧,大型“吵架”節目《奇葩說》王者歸來,《令人心動的offer》帶觀眾進入“社畜”世界......十一月到來,各大平臺第四季度的綜藝之戰拉開帷幕。

演员求生欲满满,但表演类综艺真能“带货”吗?

在這些綜藝中,表演類綜藝在這個秋冬迎來了“大豐收”。《演員請就位》《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簡稱:《我就是演員》)《演技派》三檔節目陸續上線,吸引了網友的目光,頻頻登上熱搜。然而,與節目受到的熱烈關注相反的是節目不斷走低的口碑。

是演技大賽,還是演員養成

“明明是演員的演技比賽,為什麼卻有在看《創造101》的熟悉感?”這是觀眾在看完《演技派》後發出的感慨。

事實上,這兩者還真的在某些方面有些相似。

今年表演類綜藝在選手的選擇上,更加年輕化。《演員請就位》中的選手多在30歲上下,既有康可人、郭俊辰這樣的“小朋友”,也有明道、炎亞綸之類的“老男人”。

演员求生欲满满,但表演类综艺真能“带货”吗?

《演技派》更愛“小鮮肉”,其中大部分選手缺少演戲經驗,趙天宇、朱元冰、周陸啦......這些名字在普通觀眾耳中實在有些陌生。《我就是演員》雖然有張國立、李冰冰等實力派壓軸,但是也加入了孟美岐、王子異這樣的“演戲小白”。

比起曾經的演技比拼,選手的年輕化給節目帶來了養成屬性。《演技派》主打的是真人秀模式,通過劇本排演、試鏡角逐等過程展現演員職場和片場的生存狀態。

節目中,趙天宇關於“淋雨20米後的生理反應” 的兩種不同演繹,讓觀眾成功忽略了他演技上的不足,轉而將專注點放在了他個人的進步上,使他成功晉級。演技的不足,靠節目中的學習與努力來補足,《偶像練習生》中“越努力,越幸運” 的口號放在這裡也同樣適用。

演员求生欲满满,但表演类综艺真能“带货”吗?

這樣的做法,增加了觀眾對選手的包容度,卻也降低了觀眾對節目專業度的期待。

要麼導師互撕,要麼商業互吹

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當選手們一派和諧,走上共同努力,共同進步的路線,那麼導師、評委的表現則會受到觀眾的更多關注。

《演員請就位》中導師承包了不少爭議點,從第一期中李誠儒批評導師郭敬明,到第二期趙薇與郭敬明爭論瓊瑤表演法,再到“話劇式表演”“表演的虛榮心”等掉書袋式點評被群嘲,郭敬明以一己之力扛起了《演員請就位》的熱度與話題。

演员求生欲满满,但表演类综艺真能“带货”吗?

《我就是演員》中資深演員們的表演,觀眾有目共睹,但是一到點評環節,評委們就像是在參加“誇誇群”的線下活動。“出乎我的預料”“有潛力”“有感染力”......演員演得好,但好在哪裡?為什麼好?哪裡不足?評委們發揮自己的專業性為觀眾解惑的作用和對不同表演風格的爭議點消失了。

臺上臺下一片和諧,專業性沒有了,話題度也沒有了。

演員上演技類綜藝能求得生存嗎?

明道、炎亞綸參加《演員請就位》引發觀眾關注初代偶像劇演員轉型難題;陳瑤、康可人表演結束,陳凱歌談演藝圈小花生存現狀;秦昊參加《我就是演員》,伊能靜微博發文稱:商業化是不得不走的路;李冰冰心疼孟美岐演技被攻擊,哭訴自己的經歷......

演员求生欲满满,但表演类综艺真能“带货”吗?

楊超越參加《創造101》是為了做偶像出道,演員們參加表演類綜藝同樣是為了尋求更多生存機會。然而,事實卻是表演類綜藝的“帶貨”能力堪比泡沫經濟。

《我就是演員》貢獻了任素汐,《演員的誕生》帶火了週一圍、彭昱暢。當時人人都覺的他們前途無量,會好戲不斷,金雞百花拿個遍從此走上人生巔峰。

然而兩年過去了,週一圍因為妻子朱丹分享的婚姻生活,成了心機直男癌的代表;彭昱暢因為和《小小的願望》片方的糾紛被打上了爭番位的標籤;上節目前沒什麼名氣的任素汐,上節目後也只是默默拍戲。誰也沒有因為節目中的出色表現,一夜爆紅。演技類綜藝給他們帶來的最直接好處,彷彿就是拿到手裡的通告費而已。

演员求生欲满满,但表演类综艺真能“带货”吗?

演技需要人生的積累,所以新人演員很難在幾期節目中迅速成長;演技需要合適的角色襯托,所以資深演員離開了舞臺上“量身定做”的角色,依然轉型困難;行業現狀受資本、文化、政策的多方影響,所以演員討論完生存困境,也無力改變。

演技類綜藝,就像一個大型秀場,演員們在臺上唱唸做打,演得痴迷,觀眾在臺下走馬觀花,看個熱鬧。大戲一朝落幕,也不過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本文為作者 影視獨舌 分享,影視工業網鼓勵從業者分享原創內容,影視工業網不會對原創文章作任何編輯!如作者有特別標註,請按作者說明轉載,如無說明,則轉載此文章須經得作者同意,並請附上出處(影視工業網)及本頁鏈接。原文鏈接 http://107cine.com/stream/1189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