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高考不再扩招意味着什么?

ARkam


如果要知道现在高考不再扩招意味着什么,首先得明白之前的扩招意味着什么。



在大学扩招以前,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毕业之后,国家分配工作。扩大之后呢?大学学历似乎变得不值钱了,毕业之后不仅不分配工作,自己找工作还很困难。父母花了很多钱,供小孩上大学,结果却因为大学扩招了,找不到工作。因此,在许多人看来,大学扩招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社会上也一直对大学扩招这个事情口诛笔伐,认为是百害而无一利。

实际上呢?大学扩招其实是我们国家给普通公民最大的一项政策福利。

大家只看到了扩招以前大学生是天之骄子,却有意无意的忽视了当时大学生的数量,以及考大学的难度。在那个年代,别说考个本科,就算是考个专科,其难度应该也和现在考取211院校差不多。换言之,在以前能够能够考上大学的,放到今天也能够上985 、211。而现在985 、211的毕业生,仍然是就业市场的香饽饽。说得更直白一点,扩招主要是扩招出了地方院校,如果按照扩招前的招生体量,现在的二本,三本和专科,原本都是上不了大学的。



扩招与否,最优秀的那一批人,竞争力一直都在。现在的985 、211院校的学生,其在市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丝毫也不比扩招前的大学生差。扩招让很多原本上不了大学的人上了大学,自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至于就业难,如果让他们不上大学,高中毕业就出去工作,恐怕就业形势会更加严峻。有的父母说供子女上大学花了钱,但子女却没有一个非常好的工作,所以扩招不是一件好事。但我们应该看到,相比于国外,我国上大学的成本是非常低的。一年五六千块钱的学费,真心算得上是白菜价。而且,近些年来国家财政核拨的生均培养经费是人均2~3万,换句话说,你家一个学生上学,你给了5000块钱的学费的同时,国家财政给你补贴了2万块钱进去。

正因为大学扩招,才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虽然普通院校就业形势严峻,但即使是二本三本院校的同学,毕业之后也可以考研,也可以考公务员,也可以去企业工作。虽然相比于98 、211院校的同学,在就业的时候要相对劣势一点,但只要自己努力,也能够有很好的发展。

目前的话,我国的大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加之前些年计划生育的原因,生源人数减少,所以后面不大可能再扩招了。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规模化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向,与此同时,我国在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将呈现出两种趋势:一是高考考大学不难,但考好大学难;二是,中考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会有更多的人无法念普通高中,将会被分流到职业型高中去。国家不仅需要具有理论功底的大学生,更需要一大批现代化的专业技能人才,这是大势所趋。


上庠


这个问题正好是我熟悉的领域。大学不再扩招,意味着高等教育开始稳定规模,提高质量。

大学扩招始于1997年,经过十多年的扩张,到2008年,国家提出稳定规模,提高质量的指示。

在大学扩招时期,大多数大学疯狂地买地,盖楼,办新专业,扩大招生规模。

因为政府投入有限,大学扩招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商业贷款,为此多数大学都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

在2008年前后,高校债务负担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严重问题,就在这个时候,国家提出稳定规模,提高质量。同时,银行收紧银根,减少对学校的贷款。

所以,大学不再扩招 ,国家财力无法支持大学继续扩张是原因之一。

此外,大学在快速扩张时期,一些新办专业,由于师资水平和办学经验缺乏,教学质量稳定性不如老专业。

因此,大学停止扩招,内部原因是新办专业办学质量缺乏保障,外部原因是国家缺乏足够财力支撑。所以,大学停止扩招,意味着大学必须提高办学质量。

从理论上讲,大学发展规模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有关联的。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为教育发展提供的财力支持越大,学校有了足够的财力支持,办学规模也就越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在报告中提出教育先行的理论。即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教育应该适当超前发展 。具体表现为:一是教育投入增长适当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二是教育要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

从我们国家来看,在1980-1998年期间,经济增长速度远超高等教育规模增长速度。例如,1998年国民生产总值是1980年的将近18倍,而1998的高校规模是1980的不足3倍。所以,相对于经济发展,教育规模严重滞后,国家开启大学扩招之门。

从1998到2008年期间,2008国民生产总值是1998年3倍多,而2008高校规模是1998年8倍多。大学发展过于超前,超出经济的支撑能力。所以,大学开始稳定规模。

从目前形势来看,民办大学和高职院校是国家发展重点。但一些社会资本把追逐利益放在优先地位,以企业方式运作大学,办学质量堪忧。而高职院校的扩招,国家决心很大,社会影响不积极,前景尚不明朗。

所以,今后大学发展会把提高办学质量作为优先目标。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都亟待整顿。短期内扩招可能性不大。


陶远明


在80年代,别说本科生、大专生,就算是中专生也是包分配工作,可以捧到“铁饭碗”的。“物以稀为贵”,大学生在那个时候是非常稀缺的资源,那个时候的每个大学生在一个单位当中都相当于某个合唱团中“指挥”的角色。但到了21世纪伊始,各所高校疯狂扩招,大学生的录取率比某些中老年人的血压升得还要快,大学生的“含金量”开始贬值,这就导致了我们在聊天中出现“每个月3千你就想请个农民工?3千你只能请个大学生”之类的调侃之语。

如果现在的高考不再扩招,意味着什么?

(一)高考不再扩招,意味着大学生的“含金量”会升值。

高校不扩招,就意味着“本科生多如dog,研究生遍地走”的现象将会成为历史,那些分数非常“精致”就想混进大学“打游戏、睡大觉、喝大酒”,基本上是没有多大可能的。大学生的增量减少,大学生数量不再泛滥,那么大学生的“含金量”自然会升值,其就业质量也会拾级而上。

(二)高考不再扩招,意味着职业教育会备受重视。

高考不再扩招,职业技能人员的培养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我们知道,在三十多年前,大学生一毕业之后立马成为月薪丰厚的白领。但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用人单位对白领的需求接近于饱和状态,而对蓝领的缺口却是非常大的,相当一部分用人单位急需蓝领的加盟。所以,当大学生数量得到遏制的情下,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就会被“置顶”,人力资源将不会再次遭遇严重的浪费。

(三)高考不再扩招,意味着教育步入理性化的“正轨”。

如果对一批大学生来个问卷调查,了解一下他们为什么读大学,估计很多大学生都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估计连“爸妈逼我读大学的”这样的言论也会“飙”出来。为上大学而上大学,上大学之后,没有想过四年之后能做什么,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部分考生像提线木偶一样也不是多么稀奇古怪的事情。而大学不再扩招,就意味着高等教育已经“冷静”下来,进入日趋理性化的轨道,虽然大学生的数量有可能会减少,但高校对大学生的要求应该也会有所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会提上去,这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来说是有一定用处的。

当然,不管高校会不会停止扩招,那些顶尖985高校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摆在那边,无论在哪个时候,无论哪个用人单位,都更喜欢大学档次更高、本身综合实力更强、能力更牛的大学毕业生。


微雨润苗


意味着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国工匠和技术人员。

一、高考扩招,造成人才发展不均衡。

从2000年以后,高考不断的扩招,使大量的学生进入了大学,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了优秀的人才。

但是,这部分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趋向于白领的工作,由于数量庞大而白领岗位有限,导致找工作难度加大了,引起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而蓝领的技术人员却非常的紧缺,很多工厂和车间都招聘不到技术人员,造成了严重的人力资源失衡。


二、经济转型,决定了国家的对人才的培养方向。

最新的职业教育文件规定。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是同等重要不同发展方向的两种教育,在未来数年内,国家要将部分本科院校转为职业技术大学,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一同培养技能人才。

所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高考就不能再继续扩招了,将一些考不上大学的学生,划归到职业学院,为国家培养技能人才。这也是国家在呼吁工匠精神的原因,也符合我国经济从粗犷型到集约型发展的用人要求。

以前人才的培养都是通过大学扩招,让大学生只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然后去企业之后再经过企业的培训和工作实践,才掌握技能。这种大学教育属于办学的教育,浪费了企业的资源和精力,只属于粗犷型经济发展时候的用人需求。


现在我国向集约型经济方向发展,对人才的培养就需要在大学里提前完成,到企业之后直接参加工作生产,为整个社会和企业节约资源和时间。而这样的教育只有在职业类院校才能实现,所以鼓励部分生源报考职业类院校,普通的高考将不再扩招。

三、扭转社会对高等教育的片面认识。

目前的高等教育制度,让优秀的生源进入大学学习,而让较差的生源进入职业院校学习。

这是因为我国刚开始对人才的需求和职业教育现状造成的!

(1)国家一开始人才需求紧缺。

这是因为之前社会对人才需求紧缺,不在于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只需要具有学习能力和职业潜力即可。

而现在社会对人才没有那么紧缺,而是对部分有职业技能的人才紧缺,所以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


(2)我国职业教育不成熟。

我的高等教育体制是“Y”制度,即到了高中之后,通过高考进行人才分流。一部分进入大学,一部分进入职业教育。

但是由于之前对人才工作前的技能要求比较低,所以导致进入大学成为主要的目标,按职业教育,几乎被忽略了。

像德国美国这种国家教育,实行的是“双轨”教育,学生在初中之后就开始分流,一部分以进入大学为目标,以部分也学习职业技能为目标。这样就不存在一个目标占优势,另一个目标被忽略的情况。

所以通过限制高考扩招,来实现职业教育的发展壮大,从而为国家培养讲技能人才,追求工匠精神。


牵牛花牵牛郎


新一轮教育体制改革又要开始了。

我们先看一下近年来教育界的热点都是啥?一二本合并,新高考3+1+2等等。大家可能会说这些都是高考有关的,和教改没有关系哦。错,其实教改是2010年就开始计划了,但各省和各部门、高校都不感兴趣、或者说不听话。那好大领导就怒了,给你个最狠的教训吧。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来说什么事能给他最痛的记忆?就是高考。先用高考这个指挥棒把一切的相关人员、部门调动起来,再进一步改变现在的制度。

原因如下

1:现有的教育制度通过实践检验并不成功。以高考为例,家长和考生不满意,政策经常变动,录取过程不透明,地区差异太大;国家不满意,每年给投入这么多钱,教育出来的学生都找不到工作,又自视为大学生,没用;高校也不满意,有学术特长的考生进不来,高分能进来的又不想从事专业,都是拿高校当跳板。所以以为风向标的清华和北大在浙江招生就开始首次特殊招生的计划多余普通招生的计划。也就是说套路换了。计划数多集中在综合评定上,自主招生不用说只有不到5个百分点,以清华为例180人,只有20是裸分考生,大多是综合评定。

2.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式有极大的冲突。市场需要的是大量基层的工人、工程师。但高校培养的是学术人才。所以现在有些高校开始试点颁发应用技术学士学位证,开始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3.高校盲目合并和扩招。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高校开始大量扩招,从96年的32万到800多万本科生,扩大了20多倍,人是毕业了,但产业结构没变,是不需要这么多大学生的。合并这是上世纪末高校的特色,不合并几个,都显得自己太LOW,全国重点大学没几个不合并的,结果山大、吉大、浙大这种巨无霸大学出现,全校师生高达60000多人,但学术水平没什么长进。最近,新一轮的学科评估有结果了,这三所大学没一个是在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的。光把一些弱点的学校收进来就完了?

终上所述,教育必须改。也希望中国教育事业越来越好!!!



高考规划师黄老师


大概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各地的大学纷纷开始扩招,

于是很多三四线,成绩不突出的普通学生,也可以通过高考上了大学,一本、二本、三本都有。

当时很多大学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社会上各行各业也在日新月异的发生变化,

各类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瞬间增加。

于是读了本科的学生借着东风继续读研读博,

留在了本科学校做老师,带专业课,教更多的大学生,成为了大学老师,有的去新兴的企业,也逐渐成为了管理人员。

就在二十年前,大学扩招是当时翻身改命的最大东风,

高等教育从原来的精英化向大众普及,就拿现在全国卷总分750分来说,

学生的高考成绩只要超过两三百分,就可以上大学,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大学扩招带来的变化之一就是各行业的变化。

比如在零几年,大学的土木工程与建筑、测绘、计量等专业开始扩招,随之而来的变化就是房地产获得了迅猛发展,

各个地区都在批地建房,房子一天一个价,当时建筑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有个很不错的未来。

于是继续扩招,生物、化学、材料、机械等学院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人太多了,社会上没有那么多适合的体面的工作,

招聘的竞争开始激烈,于是只有继续提高学历,硕士生博士生等高学历人才也越来越多,科研行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大学扩招带来的另一个变化就是大学生变得不那么“值钱”了。

在以前,大学生是真正的天之骄子,国家栋梁之才,毕业后由国家直接分配合适的工作。

大学扩招之后,大学生多了,每一年都有几百万个大学生如过江之鲫涌向社会,

社会上待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一个岗位有十几个大学生争抢,找工作越来越困难。

其实,在我看来并不是大学生不那么值钱了,而是值钱的大学生越来越少了。

就像清北交复的毕业生,到了社会上依然是香饽饽,985、211大学的博士毕业生,在各行各业都可以有不错的地位待遇。

现在的潮流是教育全民化,很多以前考不上大学的学生,

在现在也可以上大学了,虽然上了大学,受过高等教育,但是大学生的人数太多,导致大学生的整体地位就如同上个世纪的普通市民。

现在985、211等名牌大学毕业的本科学生,或者是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博士生毕业,

才是拥有“特殊光环”的大学生,他们的地位就如同上个世纪的大学生,受到社会的追捧。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已经进入了饱和状态,大学的录取比率已经很高了,所以已经不用再扩招了,

需要做的是把大学生的质量提上来,让混日子的大学生彻底清醒,从2019年开始,很多大学都在做这一件事,把混日子的大学生予以退学处理。

你对这个问题还有没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中留言。我是松鼠课堂高老师,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和点赞!

松鼠课堂高老师


满街都是大学生,素质和当年的初中生差不多,所以说扩张不扩张,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现在的学生越来越少了。并不是想提高学生的毕业水平。

早些年的中专生,后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修个电脑搞个打印机,学个电子表格,排个版,水平都刚刚的响,但是现在刚参加工作,其他行业不知道,但是进入教师行业的人我们却非常清楚,电子表格基本不会,文字排版看不清要求,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一些大学毕业生的真实水平,所以说扩招不扩招,真的是不应当有太大的作用,关键是很多人即使大学毕业还不如原来的初中生。

所以说我们现在的人口越来越稳定,在下一个入学高峰还没有赶到大学生的时候,很多学校之所以把生源进行限制,最主要还是为了保证能够把学生招满。

所以说不扩招,体现了一个最根本的原因,仍然是学生少了。


宜城老师


错,高考还将扩招,而且以后估计扩招幅度还会加大。

现在我来解析一下为什么我要提出这个结论?

新高考的实施一定会压缩掉普通高考升普通本科高校的总量

题主所提的问题估计就是在这个上面,高考不再扩招,不扩招的是普通高校的普通本科高校学生,而大专、高职、中职、中专等的招生会扩大,总体扩大的幅度会高于普通本科高校的压缩幅度,所以总量上依旧是扩张的。

举一个很实在的数据,2011年左右,河南省普高和中职在校生比例几乎是对半分,普高在校生49.4%,中职在校生50.6%,然后逐渐分开,普高在校生比例不断上升,截止2018年普高在校生比例达到了60.6%,中职在校生比例降低到了39.4%,悬殊越来越大,为的是什么?大家都想考一个普通高中,然后高考考上一个普通本科大学。

新高考的实施,新高考录取的“专业+学校”模式的改革,一定会压缩掉很多高校的差专业,高校为了保住自己的名誉和地位,对于自身非常差的专业会主动淘汰掉,随着淘汰的专业就是降低招生计划,总数必将减少,而高职的扩招必将会让一部分生源往这个方向流动,从而达成高职扩招的目的。

职业教育的扩张已经迫在眉睫

从今年的高职扩招100万的政策一出台,相信对教育行业比较敏感的朋友们已经嗅到了国家职业教育政策转向的信号,职业教育的扩张已经迫在眉睫了,如下几点:

1、中国高级技能人才的缺失已经非常巨大了,有统计缺口在2000万以上,这一类人才需要的是顶尖的职业教育体系来培养。

2、中国制造2025目标实现的必由之路,没有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是无法完成这个目标的。

3、拯救实体经济,我们现在看到的制造业窘境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实体制造业无法招聘到高技能人才,出多高的工资也招不到。

所以目前原来的很多三本高校在往职业大学发展,很多地方也在组建各种职业本科高校,这是职业教育行业大发展的前兆。

两个数据

1、近几年每年高招录取700多万的新生中,普通本科招生比例一直高于50%,但一般不会超出55%的比例,可是现状一直是本科招生数量大于专科、高职招生,而正常的状况应该是专科、高职的比率需要大幅度扩大,才能保障社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2、我国高中普及率刚刚达到50%左右,也就是说有接近一半的中学生是无法进入高中然后升学的,只能进入中职教育体系,而国家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力量还是得通过高中升学进入高职阶段的学习方可。这也是高职扩招、普及高中政策的由来之一。


YiRon


我是从事高中生学业规划和高考志愿填报工作的,对于高考不再扩招,本人认为有如下几个方面原因。

(一)高校对于招生的学生要求素质更高了

(二)高校对于专业学科设置更加强化了,砍到一些无意义的学科

(三)同时人口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适龄考生在接下来会呈下降趋势,中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以上是本人的片面的想法,还请各位指正。



启航志愿填报王老师


大学教育本来就是精英教育,某些砖家,提出教育产业化,迎合了普罗大众想上大学的梦想,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是现在中小学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根源,很多贫穷家庭,勉强让孩子上个大专,到社会上还是没有适合的工作,无形中增加了这些家庭的负担,大学回归精英教育,也算是一种回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