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董卿和30岁Angelababy:人生最可怕的,是自我感动式成长

这两天,有3个人引起了热议。

先是Angelababy在《奇遇人生》中不服从节目安排,明明是安排他们骑行,却几乎搭了一路的顺风车,引起观众群嘲。

46岁董卿和30岁Angelababy:人生最可怕的,是自我感动式成长

再然后谢娜参加姜思达的新节目《仅三天可见》,种种行动再次让观众吐槽情商低,业务能力不行。

46岁董卿和30岁Angelababy:人生最可怕的,是自我感动式成长

再就是董卿在央视的主持人大赛中,惊艳点评,句句切中要点,足够专业的业务水平和厚重的文化积累,让观众再一次被她圈粉。

46岁董卿和30岁Angelababy:人生最可怕的,是自我感动式成长

3个文艺圈的女性名人,同样都具有极高的国民度,且处在相似的年龄段,却有着天差地别的口碑,让我觉得颇有意思。


背后蕴含的种种启示,值得我们思考。

那些假装很努力的人

Angelababy和谢娜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


在我看来,是专业能力不过关,就像在《仅三天可见》中谢娜自己说的,得到的赞美大过于自身的能力。

46岁董卿和30岁Angelababy:人生最可怕的,是自我感动式成长


这也是她们最遭人诟病的原因,谢娜微博粉丝近1.2亿,angelababy微博粉丝也超过1亿,可就是影响力这样巨大的两个人,一个频频在自己的主持专业上翻车,一个至今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代表作。

更让人失望的是,两人虽然知道大众对自己的种种质疑和批评,可是这么多年,观众却迟迟看不到他们的改变和进步。

就像Angelababy,一直说要拿出好的作品,可是作品和行动中却完全不见她努力的痕迹。

反过来再看董卿。


从一开始浙江卫视的一名小主持,到中央电视台的当家主持人,董卿却从未停止过成长。


即便是靠主持春晚拥有了极高的国民度,她也始终在不断成长的路上,读研究生,赴美国进修,再然后,精心策划两年的节目《朗读者》上线,获得好评,成功转型为制作人。

46岁董卿和30岁Angelababy:人生最可怕的,是自我感动式成长

不仅如此,她还保持着每天至少一小时的阅读。


凭借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专业扎实的专业功底,就算是不了解她的路人,也很难对董卿有一丝不喜。

想起作家阿瑟·克拉克的一句话: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

行动比口号重要
记得以前看过一句话:懒惰和贫穷一直受到指责,因此人人都尽最大努力在他人面前隐藏贫穷,在自己面前隐藏懒惰。


其实《奇遇人生》第一期刚开始,Angelababy的某些发言,还是很招好感的,比如她说:要输出好作品,要认真对待每一件事。

46岁董卿和30岁Angelababy:人生最可怕的,是自我感动式成长

可是越看到后面就越会觉得,这些话很不真诚,因为她的话和行动完全不符。


明明是来做节目的,可做着做着,骑行变成了搭车,住个帐篷抱怨连天;

明明是个演员,可出来的作品演技却让人没法看;


说永远比做容易,可说过了不等于做过了,做过了不等于做到了。


的确,舒适圈很舒服,我也不认为有人有资格要求别人一定要走出舒适圈,可是如果自己信誓旦旦,说出的话却和行动完全不符,便难免不会遭到别人的嘲笑。

46岁董卿和30岁Angelababy:人生最可怕的,是自我感动式成长

生活中有很多人也是如此,话语里永远有雄心壮志。


“我要拿下注册会计师资格证。”

“两个月之内,我要成功瘦身15斤。”

“从明天开始,我每周要去4次健身房。”

可是过不了几天,就把自己的话忘到了九霄云外。

46岁董卿和30岁Angelababy:人生最可怕的,是自我感动式成长

最终任何目标都没有达到,只是进行了一场毫无意义的自我感动。

别做那个自我感动的人


记得《请回答1988》中,德善也是一个喜欢在嘴上努力的人。


比如开学第一天,信誓旦旦地说自己要好好学习,结果没过两天就开始神游;


说要去读书室啃书,现实却是在读书室睡觉;


所以,现实的回应也十分真实,每次考试她都只能在学校的中下游徘徊。


现实是最真实的东西,我们是真努力还是假自律,结果不会骗人。


一味的自我欺骗,最终只会换回无比的失落。

46岁董卿和30岁Angelababy:人生最可怕的,是自我感动式成长

而等到了高三,德善终于意识到自己的情况有多么严峻,她开始将努力付诸于实际行动,认真看书学习。


结果是,虽然不是什么一流学府,她也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

你看,事实就是如此,只有真正竭尽全力去努力的人,才会真正取得实际的成果。

古人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换一个角度想,运气和机会不会永远只眷顾同一个人,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得到的东西,才能真正长久。

别做那个用热血的口号感动自己的人,行动比口号重要,做了什么比说了什么重要。

46岁董卿和30岁Angelababy:人生最可怕的,是自我感动式成长

有句话说得好:我们总是喜欢拿“顺其自然”来敷衍人生道路上的荆棘坎坷,却很少承认,真正的顺其自然,其实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

希望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能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心。

竭尽全力,再顺其自然。


可以不长大,但别忘记成长


上半年看《女人30+》,曾对谢娜的一句话印象很深刻。


那时的她,带着惯常的笑容,对着镜头说,如果可以,我可能永远不会长大。


说实话,那个时刻,我觉得大部分的人都是羡慕她的。

一个人是有多幸运,才能在人到中年的时候有底气地说出这句话。

46岁董卿和30岁Angelababy:人生最可怕的,是自我感动式成长

纵观谢娜的人生,她无疑是幸运的,虽然有过难熬的日子,可后来遇到何老师,遇到快乐大本营,一个帮她兜底,一个帮她收获名气。

光凭她和《快乐大本营》陪一代人走过了青春这一点,她的事业就注定不会太差。

可是,另一方面我又很失望,失望这么多年过去了,谢娜似乎一直在逃避成长,作为一个主持人,主持功力仍然没有什么进步。

看着看着,就想起了前两年讨论得最凶的话题,走出舒适圈。

谢娜的样子,真的像极了一个又一个在舒适圈里躺平的中年人。

人到中年,事业小成,家庭安稳,于是安心数着日子。

46岁董卿和30岁Angelababy:人生最可怕的,是自我感动式成长

前两天看《演员请就位》,真的有被感动到。

沈梦辰,大学学的是表演,阴差阳错做了主持人,可内心仍然有演员梦,于是即便在主持人领域有了一定名气,也要来挑战自己真正特别想做的事;

46岁董卿和30岁Angelababy:人生最可怕的,是自我感动式成长

范湉湉,奇葩说里靠吼成名,梦想是做一名演员,于是在事业的黄金期,毅然离开,回归演员行业;

46岁董卿和30岁Angelababy:人生最可怕的,是自我感动式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