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不太乖,但你不能去學壞",王菲的育兒觀,多少人能達到?

"你可以不太乖,但你不能去學壞",王菲的育兒觀,你能達到嗎?

孩子的教育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在這個過程,父母稍微不留意一些教育的細節和一些規則,就會讓孩子性格以及心理方面的發展走向不好的方向,很多中國的父母對於孩子的基本要求就是讓孩子聽話,每一對父母都盼望著孩子是聽話的,因為聽話的孩子能讓父母省下很多精力,但聽話的孩子就真的是好的嗎?王菲對於孩子的教育就非常的灑脫,"你可以不太乖,但你不能去學壞",王菲的育兒觀,你能達到嗎?

相信很多人都對王菲非常的熟悉,特別是80後,對於他們是女神級別的人物,王菲也因為獨特的嗓音被很多人認識,王菲對於孩子的育兒觀也非常的讓人佩服,王菲在自己的歌裡面就表達了自己教育孩子的觀點。

希望孩子"可以不太乖,但不能學壞",這也是她送給大女兒竇靖童的一首歌,我身邊有個朋友小王對於王菲的這種育兒觀念就不是非常的贊同,她的孩子從小就被要求要聽父母的話,甚至小時候在家裡面都不能非常大聲的說話。

從小就被朋友教育不能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朋友覺得孩子這樣長大也挺好的,現在對人也非常的有禮貌,但在我看來她的孩子其實是比較內向的,也不敢輕易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其實這是對孩子天性的一種壓制,不能釋放自我,這種教育方式其實有利於孩子的創新能力。

第一點:雖然不是聽話的孩子,但並沒有做傷害人的事

像王菲的女兒竇靖童,在別人看起來就是個不良少女,在身上有紋身,留著非常男性化的頭髮,而且非常的叛逆,做事方式非常獨特,但在音樂方面有非常大的才華,而且對人也很溫柔,在妹妹患有"兔唇"的時候,為了讓妹妹不要受到網友們的傷害,就在自己的嘴唇旁邊紋了一個紋身,其實也證明了王菲的教育觀念是對的。

第二點:創新能力更強

孩字的個性非常獨特,也不證明這個孩子就是壞孩子,從某些方面來說還會生活的更加精彩,他們不會受到他人評價的影響,會執著於做自己,會做更多冒險的事情,這樣就更有可能做出具有創新的事情。

在一個節目中有一期的話題就是"如果爸爸一週沒有陪伴孩子超過十二個小時,就應該被取消爸爸的稱號,你同不同意",其實一週12個小時對於很多父親來說是可以做到的,畢竟一天2兩小時左右的時間還是有的,這只是對於一直在孩子身邊的人來說,對於那些長期在外打工的父母來說,一天1小時的時間都非常難實現,因為職業性的原因,陪伴在孩子身邊的時間非常的少,這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第一點:孩子會缺少安全感

如果孩子長期沒有父母的陪伴,在平時父母也不能教育孩子,在孩子需要父母時,也不能陪伴在身邊,很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缺乏安全感,覺得自己非常的孤獨,始終都是一個人。

第二點:變得不自信

孩子在需要鼓勵時,或者需要獎勵時,父母沒有及時出現,孩子就會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做的不夠好,以後也會在陌生的事情錢畏手畏腳,變得非常的不自信。

如果平時孩子特別喜歡惹麻煩,總是想要引起大人的注意,其實孩子就是缺少了父母的陪伴,想要得到關注,父母在平時要多鼓勵孩子做自己,不要一味的要求孩子聽大人的話,寶媽們你們覺得該怎麼教育孩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