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山西的方言這麼多?

念-836


山西方言多且複雜與我們的歷史、自然環境有關。山西有著山環水繞的獨特地理位置,有表裡河山之稱,是中原地區的門戶、華北平原的頗障,戰略位置十分重要,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關口、要塞、渡口、驛道非常多,倍受歷代統治者重視,屯兵山西是必然的選擇,山西人,尤其是晉西北地區是重兵把守的地區,兵馬來自各地,這個問題從姓氏上就可以看出。所以語言方面非常複雜,所謂十里鄉音不相同也可以顯示山西的特殊性。

方言大系基本上有十個音調語系,晉西北。太原以北三大語系,太原、陽泉、晉中又是各自有不同的語系,晉中大系又分若干小語系,複雜程度無法統計,晉東南大系若干,晉南地區臨汾運城大系差不多了,這裡巳經是典型中原地區了。想想僅山西方言寫本書都不為過了。

但是,有專家學者研究,方言土語的作用也屬於防禦需要,儘可能不讓敵方聽懂族人的語言,傳遞信息的方式,所以久而久之形成獨特的地方語言了。

我也是亂猜亂說的,憑自己是山西人,多少了解點自己家鄉吧。大家斧正。


大顏


方言是一種文化,各個地方的方言不盡相同,話說回來山西的方言最有特點,在山西十個地方有八個地方方言不同音,山西方言非常複雜,各個地方的音調區別太大。


人們常說山西方言跟山西煤炭一樣豐富就是這個道理,在山西的西北地區,流傳著很多古老而又優雅的方言,比如“居舍”的意思就是屋子、家裡的意思,還有山西方言“惡水”指的是髒水、汙水,這不是“窮山惡水”的“惡水”,說“惡”而不說“髒”也是很文雅。

還有“巡田”意思就是秋天看護莊稼,其他地方叫看護莊稼叫“看秋”,“護秋”,但是這些都不如“巡田”富有韻味,語言是傳承文化的載體,而方言像是一張隨身名片和身份證,方言讓人與人之間瞬間拉近距離,不同地方獨具特色的方言,它承載著當地濃郁的民俗風情和深厚的地方文化。
只要有地域文化存在就有方言生存的空間,各地的方言凝結了人們樸素智慧,而山西方言講究優美豐富的修辭手法,山西方言多采用押韻、兒化、諧音、平仄等形式,一方水土養一方言,在我大學時一個宿舍共六個人,我們總會圍繞方言為話題探討,你們當地的方言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歡迎留言!


文化指路人


山西是典型的十里不同音,那我們晉西北舉例,每個縣的方言都不一樣,同一個縣裡不同的鄉鎮,方言也不一樣,最極端的是相鄰的兩個縣,有的時候互相聽不懂說話。造成這個情況的原因,我認為如下:

一、移民原因

最有名的洪武年大槐樹移民,雖然當時的山西是集散地,但是當時的晉西北人煙稀少,所以當年有一大部分來自全國各地的移民,其實歷史上的移民並不僅僅有這麼一次,好多次的移民導致四面八方的人來這裡定居,影響了這裡的方言。

二、戰爭原因

晉西北地處當時農耕民族和遊牧名族之間的地帶,戰事頻仍,尤其在,明朝中後期實行的屯兵制。來自全國的將士來這裡戍邊,有那麼一段時間沒有戰爭,但是也不能放棄邊關的防衛,萬一再起戰事,沒有人風險很大,但是朝廷有沒有那麼大的實力養活這麼多的軍隊,怎麼辦呢,有人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不打仗的時候,將士們開荒肯地,打仗時拿起武器就能上戰場,經過多年,這些人慢慢的就在這裡定居下來,成了這裡的永久居民,他們攜帶的方言很大一部分也保留下來,成為山西方言的一部分。

三、民族融合原因

前面已經說過,這裡是農耕文化和遊牧民族融合、衝突的地方,經歷過蒙元、滿清的兩朝統治,還有幾千年來民族的文化融合,一些少數民族的語言也糅合到了方言裡面。


無嗔無狂


中國哪個省的方言都不少,各市縣之間講話總是有一點差異的。區別在差異的大小,有一些區域差異比較小,只是發音和聲調上的區別,可咬字還是一樣的,一聽就能猜出來是哪個大區域的,例如東北地區、廣東地區、河南地區。但有一些省內的方言差異就非常大了,山西省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村之間的語言經常都不一樣,最關鍵的相鄰幾里地的村,互相聽不懂對方說啥,交流都需要慢慢理解。主要原因是咬字不一樣,同一件物品,同一個動作,所發音使用的根本不是同一個詞。比如繩子,有的叫繩子,有的叫“擔山”、“捆條”;將東西拿過來的“拿”字,有的叫“hou”、“kuai”、“nou”等等,五花八門什麼詞都有。將這些拼成一句話的時候,由於整個詞都變了所以外人根本聽不懂說啥。(不好意思,有些詞實在是不知道怎麼寫,只能用漢語拼音代替)😜


夏日之避暑聖地


方言是一種文化,各個地方的方言不盡相同,話說回來山西的方言最有特點,在山西十個地方有八個地方方言不同音,山西方言非常複雜,各個地方的音調區別太大。

人們常說山西方言跟山西煤炭一樣豐富就是這個道理,在山西的西北地區,流傳著很多古老而又優雅的方言,比如“居舍”的意思就是屋子、家裡的意思,還有山西方言“惡水”指的是髒水、汙水,這不是“窮山惡水”的“惡水”,說“惡”而不說“髒”也是很文雅。

還有“巡田”意思就是秋天看護莊稼,其他地方叫看護莊稼叫“看秋”,“護秋”,但是這些都不如“巡田”富有韻味,語言是傳承文化的載體,而方言像是一張隨身名片和身份證,方言讓人與人之間瞬間拉近距離,不同地方獨具特色的方言,它承載著當地濃郁的民俗風情和深厚的地方文化。

只要有地域文化存在就有方言生存的空間,各地的方言凝結了人們樸素智慧,而山西方言講究優美豐富的修辭手法,山西方言多采用押韻、兒化、諧音、平仄等形式,一方水土養一方言,在我大學時一個宿舍共六個人,我們總會圍繞方言為話題探討,你們當地的方言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歡迎留言!




遊戲人超超


確實如此。雖然全國各地方言各種各樣精彩紛呈,但山西的方言尤其豐富多彩。這是因為,山西曾是分散在全國諸多種姓人民的老家,至今依然保存有原汁原味的語言文化及風俗習慣。

因為,從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至明朝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從山西洪洞向全國各地進行移民,共進行了十多次大規模的移民。所以,全國各地都有從山西洪洞移民過去的百姓,他們依舊沿襲了山西的語言文化生活習性及風俗習慣。隨著時代的變遷,移民們的山西特色漸漸與各地土著風俗融合在一起,這就形成了後來的遍佈全國各地的綜合文化。隨著融合時間的延長,綜合文化中的山西語言特點遺存無幾。

雖然移民到全國各地的百姓,山西方言遺存無幾,而全國各地諸多種姓人民的老家——山西,依然保留著原有的豐富多彩原汁原味的語言文化生活習性及風俗習慣。

這就是為什麼山西方言尤其豐富多彩的原因。








宇宙盤古論


我是呂梁中陽人,方言五花八門,不過有地域觀念,鄰縣方言也在邊界滲透進來,其他縣有代表語音,中陽各鎮鄉都有方言,比如中陽水峪村就是兩部方言北部為金羅話,南部是中陽話,實際上中陽話就是城區話,各縣毗鄰話也佔地不少,因此不能以縣劃分,但我們可以聽出那裡話,也可交流通話。彈唱會親戚可學說各地話,在當兵期我感覺江浙話和四川話相近,湖北向南一路變化,我可以分說,部隊五湖四海,交往中學說一些簡單日常用語,各地用客家話可以懂一些,認識到方言多姿多彩,是門很深學問,學不盡,只是皮毛而已,但知那裡話,理解不深,山西話最複雜,歷史上叫胡話,一點見解,見笑了!


南川貝子


我想大膽說下自己的猜測,勿噴;

主要是因為山西其實是一個血統複雜的地方,源於民族融合,最大程度源於五胡亂華時期,山西各地幾乎都有民族雜糅的情況,其實之前或者之後,山西都一直是民族融合的代表地,太原北邊就是雁門關,一旦草原民族逐鹿中原,就勢必擄掠人口,促進了民族融合。

現在山西很多地名都帶有明顯的痕跡,比如婁煩

其次是因為山西地形,各地相對與外界交流少,使得既保留了古漢語的發音,又保留了本地的發音特色,從而造成了山西方言種類繁多的狀態


小張142625


與古代戰場各個關隘有關係,雁門關,偏關,寧武關,娘子關,這些晉北關口阻擋匈奴大軍,內外與匈奴人交流共事等等關係造成晉北地區大體強調相同。晉南相對與陝西河南這邊交流較多。南北腔調語氣有很大不同。細分的話可能是由於山比較多,當時各個居住地較分散,外來人口也多,彼此村落之間交流少便形成了獨特的十里不同音的說法。


紅鯉魚與綠鯉魚與驢


我們平遙是怎麼形容一天的時間的:天色剛剛發白叫魚肚白,也叫清早不明、半明不早。天亮了叫有點明星星。大亮叫大清早。六點到八點叫早上。九點到十二點叫中午也叫前晌。十三點到十四點叫晌午。十五點到十八點叫後晌午,十九點到天黑叫傍晚,大黑叫晚間也叫黑間。二十四點叫半夜。凌晨到快天亮叫後半夜。用方言形容起時辰來,就更有意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