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外公外婆

外公生于民国元年,外婆生于民国五年,若活到现在,本身就是中国百年风云的一个生动写照。

外公生于贫寒之家,父亲是雇农。他白手起家,三十出头已置下不菲家业。据母亲说,鼎盛时期,外公长年在外跑生意,从南昌到上海,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与此同时,外公还在老家买田置地,家中在外婆主持下也是一片兴旺景象。

解放后,外公回到老家,把在外做生意赚到的钱全部买了大片田地。没过多久,土改运动席卷而来,所有地主都成了打击的对象。其实一些像外公这样的地主与“周扒皮”式的地主相去甚远,但也终究难逃噩运:一夜之间家中一贫如洗,前半生努力付诸东流,人到中年却要从头再来。没多少人经得住这种落差,很多人选择了结束生命,但外公外婆却从容豁达地活下来了,忍受所有屈辱与打击,因为有他们的孩子。他们到老都保持着勤勉节俭的习惯,儿孙满堂是他们最大的安慰,也就乐意于为这个大家庭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1984年父母工作有了着落,才把我们3个儿女接到身边共同生活,这8年中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次是跟着外公外婆生活的。大概是每逢父母有难,外公外婆那里就成了我温馨的港湾。外公外婆在我身上不知付出几多心血,个中辛苦可想而知。因为在农村一直养着外孙可谓“不务正业”,更何况他们有8个孙子、孙女。

怀念我的外公外婆

外公外婆最后一张合影

曾有一年父母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无奈之下要将我这最小的儿子卖到山沟沟里去,买主找到外公谈判,说是30元便成交。外公、外婆实在不忍心,便将买主打发走,把我留下来,他们想方设法为父母四处借钱渡过难关。

当年我这当事人对此事浑然不觉,多年以后从母亲口中听来,如同听旁人的故事一般匪夷所思。但我心知,若非外公、外婆,我的命运无疑会打上更多悲剧的色彩。

时光飞逝,外公外婆逝去都已快30年了,小时候的记忆愈来愈远,他们的音容笑貌也日渐模糊。

但我印象清晰的是,外公是个地道的爷们,家里家外的人们对他无不敬重有加。国字脸上尽管沟壑纵横,但眉宇之间的那份坚毅与大气却是足以折服众人。

记忆中的外婆总是眯眯笑,很爱干净,每天把家里收拾得很整洁。每当清晨鸟鸣把我唤醒之际,总会瞥见朝阳之中,外婆端坐在竹椅上,一丝不苟地梳理着她的发髻,她在朝阳之下浑身散发着一种柔柔的、暖暖的光晕,只要看见她,我就觉得十分踏实、安心。

今天再次见到外公外婆最后一张合影,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岁月如歌,淡然诉说着人世沧桑。看到照片中的外公外婆,依旧亲切如昨,似乎他们并未走远,只是端坐在一个我们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地关注着他们的后人,殷勤地庇佑着这个大家庭的所有成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