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丧、破孝、圆坟、烧七,感受河北唐县传统葬礼

唐县葬礼最注重衣衾和棺椁,无论贫穷还是富有人家,都讲究厚葬,而且葬礼要有仪式感。

富裕人家非常注重佛事,丧主会请僧道数人,拿着幡伞冥器,巡街作乐器,见庙宇即拜,一日往返数次。有每七行之者,有初七行之者。

号丧、破孝、圆坟、烧七,感受河北唐县传统葬礼

亲友来吊唁要随份子,丧家以酒饭招待,出殡日亲朋送灵柩于郊外,到达墓地后要请德高望重的人点主,下葬三日后要祭礼圆坟,逢七要做七祭以示哀悼。新中国成立前,唐县葬俗形式复杂、礼仪繁琐且厚葬比较严重,主要流程如下:

其一、叫魂:叫魂也叫“号丧”,老人弥留之际,儿女要烧断头纸,断气后要上房“号丧”,以表示儿女的丧亲之痛,并以此形式通知四邻。然后把死者用过的枕头放在门外烧掉,儿女为死者穿好寿衣后,停于外屋或灵棚内,灵前要点长明灯、插打狗棒、摆放供品、蜡烛、香火。

号丧、破孝、圆坟、烧七,感受河北唐县传统葬礼

其二、报丧:各项准备就绪后,由本族近亲分别去死者娘家(女)、岳丈家(男)、女儿及侄女家送信报丧。收到信的亲属要当日前来吊丧。

其三、破孝:由本族长者按本家近远和丧主经济状况,决定破孝范围和规格。再由人将孝服、孝帽、孝鞋布送往应戴孝人家中。儿女要披麻戴孝,近族穿孝衣、孝裤,较远者鞔孝鞋,戴孝帽。

其四、入殓:先由阴阳先生写出“殃榜”,叫“开书”,写出“四忌”和“四邻镇物”。棺材放于当院,人殓时用伞或簸箕遮阳,将死者仰放棺内,用籽棉稳身,娘家人满意后方可盖棺钉盖,儿女扶棺大哭。然后,将灵柩停于灵棚,开始吊唁(俗称“吊纸”)。

号丧、破孝、圆坟、烧七,感受河北唐县传统葬礼

其五、守灵:儿女卧跪灵柩两旁叫“守灵卧草”。停灵有三、五、七天不等。此期间,乡友、亲朋吊孝,儿女以跪礼答谢。念经超度、唱戏说书、照清过桥、放焰口、招魂、家、点主等烦琐礼仪均在此期间进行。富裕人家各项仪式下来,足有月余时间,然后根据丧主意愿,再由阴阳先生择日埋葬。

其六、送葬:俗称送殡,按所择吉日,中午宴请亲友,车后有“提斗”人为先导,炮队、乐队随后,长子执引魂幡,众孝子穿孝服、执丧棒,男孝子步行灵前,女春乘车随后,女儿、媳妇扒灵,灵枢居中,女婿送至村外辞灵,一路浩荡送往墓地下葬,当晚为死者烧车马和金银库楼等纸扎。

其七、圆三烧七:葬后三天,儿女及主要孝子到墓地为死者“圆坟”,以后每七天上墓一次叫“烧七”,从一七烧至十七为满七。旧时,富有之家循制行丧。贫寒之户丧事从简而受社会揶揄。

号丧、破孝、圆坟、烧七,感受河北唐县传统葬礼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提倡节俭办丧事。原来的家祭点主、照清过桥、放焰口等习俗逐渐被人们摒弃。50-60年代招魂等封建迷信形式亦有收敛。70年代为死者开追悼会的形式曾广为流行。1984年7月,县人民政府签发布告在唐县推行火葬。唐县丧葬改革主要内容有:停灵期大为缩短(一般三日)。1970年后引魂幡改用花圈,臂纱代替孝鞋,守孝也由三年缩短为一年(有的三个月)。1984年10月强行推行火葬。1985年后以土葬大量减少,1990年几乎停止。(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