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爱,或者家国情怀——读冉杰《流动的秋天》

书评:爱,或者家国情怀——读冉杰《流动的秋天》

知道冉杰,先是发现他在《读者报》“悦读”副刊类版块任编辑。然后在《星星》诗刊上见到他的诗作,再次“不期而遇”了。真正联系上,则是2019年10月。我通过微信投稿《企业家日报》“潮头副刊”,很快得到回复,让用QQ发邮件去。这个收件人就是冉杰了。和冉杰片言只语简短联系后,知道他是达州人,在外闯荡多年,也写作多年,还是一个诗歌写作归来者。

秋天是丰盈的,秋天是饱满的,秋天是成熟的。在诗人的笔下,秋天又是流动的。我们来品味诗人新著《流动的秋天》。

从游戏中浮出爱的箴言。第一辑“春来寻梦”是写爱情。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而爱情,又是人生这部大戏中重要的一折。因为爱情,我们这个古老的历史悠久的国度留下了众多可歌可泣、婉转缠绵的故事。冉杰也为读者留下了“哪个男儿不多情,谁个少女不怀春”的爱情诗行。这些经过岁月沉淀从爱情中浮出来诗行,有浪漫、有缠绵、有渴望、有神秘、有满足、有回味。“春来寻梦”由一首长诗、七个组诗以及部分短诗组成。长诗《今夜,我们和文字做一场游戏》是诗人的力作,全诗9节100多行。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能在这场“夜爱”的过程中体验到兼而有之的寻幽和激情。通过“桃花”“粉色”“波动”“ 颤抖”“酥软”等名词和动词,能生发出丰富的想象,进而感受到“爱”的神圣和魅力。《夜色,从海边滑落》《我的青春》《爱与做》《我的情人》等组诗,是一茬茬爱情诗歌百花园里又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开出来的一朵朵、一束束、一丛丛摇曳多姿、婀娜迷人的花儿。值得称道的是,开出来的这茬爱情诗里,会有让人喜出望外的人生箴言在不经意间浮现。比如“把爱作为生生死死的约定/不如把青春的帆船交给大海”(《叶落秋尽》)。这种写爱又超越“爱”,将人生的理想寄托在比爱更有意义的平凡但又恒久的生活中去,与“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似乎有了“暗合”的异曲同工之妙。这些从甜蜜的爱的“游戏”中浮出的箴言,回归或者说是升华了生命的意义。她或许就是诗人冉杰创作“春来寻梦”目的之所在罢。还有“人生的辉煌往往闪亮在不甘的寂寞中”(雅砻江《一路向西·雅砻江》),借雅砻江为冲破巍峨群山的重重束缚,在跌宕中一路前行,最后终于得以奔赴大海,也是能激起每一颗不甘寂寞的青春的驿动的心奋发向上的情怀的。

用娓娓道来的回溯向历史钩沉。诗人践行川东北“人不出门身不贵,火不烧山山不肥”的社会经验,出门闯社会,留下“浪行天下”的“到此一游”。用诗人自己的话说,“行走的背影如两行不规则的诗行”(《行走,不规则的诗行——后记》)。这虽然和泰戈尔笔下的“天空不着痕迹,但我已经飞过”不同,但却是诗人自己顶天立地撇捺人生的真实写照。“有风吹来,狂卷生命的顶峰/月光朗照,映射出辉煌的斑斓/阳光轻轻滑过,留下黑白界限/无论平静还是澎湃/读诵历史的时候都是心潮起伏”(《历史的大海》)。诗人对历史的大海发出感慨,其实,又何尝不是他自己对驿路走来所经历的酸甜苦辣麻、油盐酱醋茶的况味写照呢。

书评:爱,或者家国情怀——读冉杰《流动的秋天》

关于二郎山,有一句“二呀嘛二郎山,高呀嘛高万丈”的歌词广泛流传。组诗《一路向西》让读者身临其境领略了一番从四川盆地“一路向西”的山水风光。它像一把获得灵异的钥匙,打开了人们假期趋之如鹜去度假、探秘、消夏的原因的芝麻之门。《二郎山》写人定胜天。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征服自然,贯穿运用起二郎山公路隧洞,让山那边的老乡便捷地和现代社会接轨。诗人将隧洞比喻成山里山外人“对话的窗口”;大渡桥横铁索寒,太平天国时期,翼王石达开在这里兵败被俘。一百年后又因红军24小时之内奔袭240里,一举飞夺下泸定桥而再次闻名世界。诗人在《泸定桥》一诗中写道“一座生锈的泸定桥/装订了中国的历史/一条奔腾的大渡河/流淌着许多是是非非的故事”。这组诗包括后面的《康定》《新都桥》《海子》《大渡河峡谷》《丹巴城的月光》《塔公草原》《泸沽湖的水》《雅砻江》《攀枝花,燃烧的火焰》等共十余首。写诗人的所见所闻,所闻所感,所感所思,所思所得。跟随诗人的诗行游历,和诗人一起饱览祖国地大物博、历史厚重、民风淳朴的风物风貌,会油然生出一种壮哉我大好河山,天下兴亡当匹夫有责的感慨。

《府河,成都的故事》《涪江,绕道射洪》《富顺夜行》等诗作,写今人对历史的尊重,和与自然拥抱的亲密无间。无论是“武侯祠斑驳的青苔/历史在潺潺流淌中沉淀的故事/如水井坊那一抹甘醇”(《府河,成都的故事》),还是“一缕阳光穿透冬天/把寒冷驱散,洒在府河/微风从五岔子桥下拂过”(《中和的阳光》)。诗人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智者,娓娓道来、感情细腻、洞微知著,引领读者钩沉府河故事之际,也感受着冬日有阳光照射的天空下轻拂而过的兼有温暖和寒冷的微风。

在一地记忆的落英中彰显家国情怀。在尘世里,我们都是远行的旅人,出生日起,便开启了生命这一趟再也回不去的单程旅行。虽然在渐行渐远中,从身到心注定是回不到母亲和故乡大地的怀抱了,但那却是我们心灵憩息的港湾。《流动的秋天》第三辑“回归记忆”,正是献给读者朝花夕拾的那一地记忆落英。《雷音铺,请哺育我的母亲》触及一个时代之痛感。写母亲在物资生活极度匮乏下,用一根扁担生养几个子女长大成为教师、诗人和叱咤商场的企业界人士的艰辛历程。当母亲完成开枝散叶的使命,从这个世界归去时,诗人来到母亲坟茔面前,用一缕冥烟寄托哀思和惦念,委托故乡雷音铺照料母亲。这是诗人将继续远行前,与故乡和母亲举行的庄严的告别仪式。身后的道路还很长远,后来者只有延续前人遗志,不断地向前,才不会抱憾和辜负。后面的《荒芜的土地》《童年,在那片竹林》等都是诗人面对故乡,为了忘却的记忆而留下的诗行。《疼痛,一个苦难的魂》写的是2008年的“汶川5·12大地震”。有这么一个现象,在大地震之前,诗歌似乎已经没落到难为诗歌圈以外的读者的认可。而大地震发生后,各种报刊杂志上的诗歌一夜之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了出来。诗歌直抒胸臆的短平快优势一时尽显。《疼痛,一个苦难的魂》,和其它众多的“地震诗歌”一样,是一名诗人的在场和担当。《中秋望月》“多得如江南的梅雨/溢到海峡那边去了”,让人想起余光中的《乡愁》和于右任《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他们都是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祈盼祖国早日统一。彰显着家国情怀。

作者简介:陈宇,笔名蜀东泊客。四川武胜人。著有诗集、散文集等六部。在《诗刊》《星星》《散文选刊》《风流一代》《中国水利报》《企业家日报》等一百多家报刊杂志发表过诗歌、散文、评论等作品。鲁迅文学院学员,四川省文学产业化高研班学员。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利作家协会及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