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父不进子房,下半句道尽普通人的心酸,行为处事的至理名言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古至今,我们的周边存在着诸多规矩,用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而这些规矩大多是古人对生活经验总结之后定下来的,有些是封建迷信,更多的是饱含深刻道理的。今天就来说这样一个规矩,你看是否在理。

俗语:父不进子房,下半句道尽普通人的心酸,行为处事的至理名言

这个规矩形成了一句俗语,上半句是“父不进子房”,而下半句又道尽普通人的心酸,可惜少有人知。

先看这上半句“父不进子房”,为什么父亲不能进自己子女的房间?先祖们留下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在家中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会跟父母睡在一起,方便父母照顾他。可是等他稍大一点,有了自己的主意,孩子们也是需要自己的小空间的。或许父亲不会轻易到女儿的房中,其实,儿子也是需要私人空间的。

俗语:父不进子房,下半句道尽普通人的心酸,行为处事的至理名言

等到儿子结婚后,他的屋子里有他的伴侣,有属于他们夫妻的私人物品。除非有事,父亲要敲门进去。如果平时没事的时候,不经过子女的同意,父亲还是不要随意进去的好,毕竟里面是另一对夫妻的地方。即使儿子不说什么,他的妻子心里也会有隔阂的。

再看这下半句“官不进民宅”,如果说上半句是家庭方面的规矩,这下半句就是社会层面的规矩,道尽普通人的心酸。不说古代的等级森严,现在虽然是人人平等的社会,普通人一般情况下还是不会和有一定官职的人员直接接触,所以如果他家中来了这么些人,由于文化遗存,人们心中怕也是有些慌、坐立难安的吧。

俗语:父不进子房,下半句道尽普通人的心酸,行为处事的至理名言

而且更多的官员也是不愿打扰老百姓们的。有人来家里做客,即使很贫穷的人家,也会特别热情、置办一桌好菜招呼客人。更别说家中来了有官职的人,肯定想把家中最好的东西用来招待他们。所以,为人们着想的官员们也会想到这一点,一般就不会随意打扰普通百姓们了。

怎样,虽然古代和现在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变化,但这祖辈们留下来的俗语规矩在今天也是适用、句句有理的吧。你还知道哪些祖辈们为我们留下来的饱有真理的规矩,分享一下啊。

俗语:父不进子房,下半句道尽普通人的心酸,行为处事的至理名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