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常常咽乾、鼻燥、咳嗽少痰、皮膚乾燥?醫生說這樣做可預防

秋季是寒熱交替的季節,人體經過酷暑之後,會因長時間的暑熱耗氣傷津,機體容易陰陽失調。

中醫講,秋燥是秋季感受燥熱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熱病,初起邪在肺衛時即有咽乾、鼻燥、咳嗽少痰、皮膚乾燥等症。一般病情較輕,病程較短,極少數人可傳至下焦肝腎。

秋季常常咽乾、鼻燥、咳嗽少痰、皮膚乾燥?醫生說這樣做可預防

為防氣候變化導致人體出現上述症狀,我們應該注意鍛鍊身體,增強體質以提高機體抗病能力,從而預防外邪入侵。在氣候變化較多的秋季,避免傷風受涼,注意保暖,也是預防秋燥的重要措施。

秋燥患者,如果出現發熱,要臥床體息,多飲開水。人體失水達到體重的10%時,就會出現煩躁、全身無力、體溫升高、血壓下降等現象。因此,足夠的水分攝取是非常重要的。

飲食宜清淡而富有營養,忌食辛辣油炸的食物,並可多食水果,以梨、甘蔗為佳。

房間宜保持空氣流通,並保持一定的溼度。因環境對身體的影響是很大的,空氣太乾燥,人體水分流失較為迅速,身體就容易缺水而導致乾燥發生。

秋季常常咽乾、鼻燥、咳嗽少痰、皮膚乾燥?醫生說這樣做可預防

預防秋燥的幾個穴位:穴位對降火也是有很大幫助的,降火首選內庭穴、合谷穴、太沖穴。

如果有口臭、便秘、咽喉 腫痛、牙痛、腹脹、吐酸水等不適時,可以多按內庭穴。內庭穴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間的縫隙交叉處,每天早晚用大拇指點揉3分鐘。

如果有牙疼、耳鳴、眼睛紅腫、鼻出血、頭痛、咽喉腫痛、便秘、發熱、口乾,或者長青春痘時,可多按合谷穴來消火。合谷穴就是我們常說的虎口。

如果是肝火旺盛帶來的上火,就可以按太沖穴。此穴位於大足趾和第二個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1.5釐米的凹陷處。在按摩太沖穴前,先用熱水泡腳約10分鐘,然後用大拇指從下向上推揉3分鐘效果更好。

秋季常常咽乾、鼻燥、咳嗽少痰、皮膚乾燥?醫生說這樣做可預防

推薦一款肝火旺導致的秋燥食譜:蓮子銀耳百合湯。

蓮子15克,幹百合15克,銀耳15克,冰糖適量。將蓮子去芯,百合、銀耳溫水泡發,一同放在砂鍋內,加適量清水,文火煮至蓮子肉爛即可,可滋陰清熱,生津止渴、潤肺,寧心安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