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頁機密文件洩露,臉書壟斷行為有了“實錘”?

千頁機密文件洩露,臉書壟斷行為有了“實錘”?

新京報我們視頻截圖

美國社交媒體巨頭臉書(Facebook)又有大麻煩了。

機密文件:臉書壟斷行為的“自白書”

近日,臉書近7000頁的內部機密文件被洩露,其中內容涵蓋Facebook如何將用戶數據作為談判籌碼來鞏固這家社交巨頭的統治地位,如何計劃監視Android用戶的位置,如何控制競爭對手,甚至在孵化前殺死競爭對手。文件中一些被標註為高度機密,來自2011年至2015年臉書快速崛起的時期。

據傳,臉書公司正在儘可能運用各種方式阻止這些文件在互聯網上傳播。但是,在社交媒體時代,這種刪除和屏蔽的努力是徒勞的。這些文件最早在一年前已經被小部分披露,如今則成了臉書版的“維基解密”,正在吸引全球臉書批判者的剖析。

當前對該文件的分析中,至少有四點令人警惕。

第一是臉書將用戶數據視為“自有資產”,用此來要挾、施壓其合作伙伴。文件顯示,臉書將用戶關係、照片等數據作為談判籌碼,要求合作伙伴作出更多有利於臉書的讓步。一旦這種合作關係破裂,臉書將從技術上阻斷這些公司繼續獲取其數據信息。

第二是“隱私條款”成為臉書封閉數據資源,打壓競爭對手的主要手段。文件顯示,臉書不斷調整“隱私條款”的目的在於不讓競爭對手獲取其用戶數據,成為了臉書打擊競爭對手的主要不正當競爭手段。除了在數據上嚴防死守之外,臉書還將部分初創企業列為“潛在競爭對手”,阻止其在臉書上投放廣告。

第三是臉書有意組建用戶數據的橫向和縱向壟斷組織。“用戶數據”也是臉書引誘其他巨頭的重要手段。例如,由於亞馬遜在臉書上投入鉅額廣告,臉書即允許其訪問部分用戶數據。臉書高管稱,他們將企業分為結盟對象、潛在競爭者和競爭對手,這暗示著臉書可能與不少企業存在結盟關係。換言之,其利用用戶數據優勢來壟斷市場。

第四是“用戶數據保護”和“隱私條款”在臉書內部並不適用。一份文件揭露了臉書人工智能項目的發展目標,包括預測用戶的未來行為,作為廣告投放的依據;以及在投放出現問題時以程序失誤作為藉口。從這一文件來看,臉書內部過度使用用戶數據的行為很可能是普遍現象,用戶數據就是臉書的生產資料。

為何要對臉書展開反壟斷調查

這些內部文件充分解釋了臉書價值觀的商業邏輯。臉書聲稱,其價值觀是儘量促成全世界更多用戶的相互連接,並從中尋找商業機會。

事實上,用戶之間的關係數據是臉書所擁有數據中最有價值的內容。通過這些關係數據,臉書能夠更快速便捷地理解特定用戶的職業、家庭、社會關係、喜好、娛樂方式等信息,並且獲知用戶建立或排除特定關係的動機。

這些數據能夠讓臉書像上帝一樣審視用戶,比用戶自身更瞭解其未來行為的邏輯。這些關係數據既可以精確的出售給商家,也可以通過促使用戶增加或減少關係的方式來影響用戶的行為。關係數據越強,用戶從臉書中遷移的可能性就越低。“隱私條款”是阻止用戶遷移關係數據的“合法憑證”。

同時,這些文件也可以解釋出西方政府為何開始恐懼臉書,以及為何對臉書開展反壟斷調查。過去10年以來,臉書的排除性競爭策略幾乎消滅了該領域所有的競爭者,讓它成為一個擁有數十億高度互聯用戶的巨頭。

而數字貨幣天秤幣是臉書建立更大的壟斷聯盟的開始。利用天秤幣,臉書可以挖掘用戶更多的金融關係數據,建立一個新的數據護城河。一旦時機成熟,一個可以脫離政府、由臉書掌控的數字化生態就會取代現有的社會結構。

這個新的社會結構將由臉書及其商業聯盟所主導,用戶會被推送到商業聯盟的每一個成員,由這些公司設定每個人的人生目標、議程和消費需求。這種新的模式看似更加高效,但實際上將進一步約束普通人的自由,而將財富更加集中在少數數據寡頭手裡。

目前,歐洲、美國國會等先後聲稱要對臉書展開反壟斷調查。而此番這份近7000份機密文件的洩露,無疑是向相關部門遞交了其壟斷行為的“自白書”,給政府執法部門提供了進一步調查的切入點和實實在在的證據。

可以說,臉書這次真的攤上大事兒了。

□李崢(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副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