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鸭技术大全 教你如何高效养鸭?

一、鸭品种的选择

蛋用品种

养鸭技术大全 教你如何高效养鸭?

(1)“绍鸭”,原产浙江省,体型较小,年产量250-300枚;

(2)“金定鸭”,产于福建龙海。产蛋率高,年产量为260-300枚。

(3)麻鸭,我国各地方品种的一个总称,象麻雀的羽毛,分布广,数量多,广东的中山麻鸭,年产蛋240枚左右;引进的“卡儿康贝尔鸭”,产蛋量也高。

蛋鸭育成期饲养管理

蛋鸭自5周龄至16周龄称育成期。这时期特点:①生长发育迅速,活动能力很强,会吃会睡,需要给予管理丰富的饲料。②神经敏感,合群性很强,可塑性很强,适于调教和培养良好的生活规律。

1、饲料:利用3-5天把鸭料从蛋小鸭料过渡到蛋育成鸭料。

2、运动:适当加强运动,促进骨骼和肌肉发育,防止过肥,每天定时在舍内转圈运动。

3、接触:多与鸭群接触,提高鸭子胆量,防止惊群。

4、限饲:限饲以控制体重,避免过早开产,使开产日龄整齐,生蛋大,产蛋高峰持续时间长,降低产蛋期发病率与死亡率。但限饲不等于喂玉米,有限量、限质、限时三种方法,即限制采食量,控制饲料营养浓度,控制饲喂次数或采食时间。

5、光照:不用强光照明,要求每天标准光照时间稳定在8-10小时,在开产前不宜增加。

产蛋鸭饲养管理

从产蛋开始直到被淘汰称产蛋鸭,一般蛋用型麻鸭利用期约350天,为第一个产蛋年。也有经换羽休整后,再利用第二年、第三年,但其生产性能逐年下降,尤其是受精率、孵化率降低及蛋壳变薄。

1、饲料与饲喂量:产蛋前期应尽快把产蛋推向高峰,在营养方面应根据自然环境,饲养规模选择饲料类型。山区小型产蛋鸭选用适合山地蛋鸭早熟、蛋粒小、产蛋率高的全价蛋鸭料。沿海高产大型产蛋鸭选用适合与之特点相应的全价蛋鸭料。购料或自配饲料时应注意选择,以满足鸭的营养需要并保持健壮体格,饲喂量以自由采食量为宜。

2、光照:进入产蛋期的光照原则是:只宜逐渐延长直至达到每昼夜光照16小时,不能缩短,不可忽照忽停,忽早忽晚;光照强度不可时强时弱,只许渐强,直至每平方米8勒克斯(2瓦/米2)。操作规程要保持规定,避免引起应激反应。

3、温度:最适宜温度为13-200c。鸭没有汗腺散热,温度过高,采食量减少,生理机能受到干扰,蛋重减轻,蛋白变稀,蛋壳变薄,产蛋率下降。气温在50c以下时要保温升温,超过300c时要防暑降温。

4、不同季节管理要点:春季重点防霉、通气。敞开门窗,充分通风,勤换垫草,保持舍内干燥,疏通水沟,运动场不可积污水,严防饲料的发霉变质,定期消毒鸭舍。夏季防暑降温,敞开门窗,装上排风扇,搭架遮棚。适当疏散鸭群,缩小饲养密度。秋季补充人工光照使每日光照时间不少于16小时,强度以5-8勒克斯为宜(1.25-2瓦/米2)。冬季重点是防寒保温和保持一定的光照时间,提高单位面积饲养密度达8-9只/米2,关好门窗,防止贼风。

养鸭技术大全 教你如何高效养鸭?

高效养鸭技术要点

鸭子的生活习性是昼夜交替变化的。受此影响,鸭的某些习性也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昼夜变化规律。如能顺应鸭子的这种变化规律,实行规律化、科学化饲养,则可以饲养管理好鸭群,降低饲养成本,有效提高蛋鸭的产蛋率和肉鸭的增重速度,从而提高饲养效益。

一)鸭采食的昼夜变化规律

在自然光照下,鸭群一昼夜内有3个采食高潮,分别在早晨、中午和晚上。据此,在饲养管理上应做到:

1、加强早饲

鸭群在黎明食欲特别旺盛,此时喂饱、喂好可使蛋鸭多产蛋,肉鸭长膘增重快。

2、定时放牧

放牧应在鸭子早、中、晚3次采食高潮时进行,其它时间让鸭群休息或将其赶入水中,劳逸结合。如需饮水给药或拌饲给药,最好安排在鸭子采食高峰时进行。

养鸭技术大全 教你如何高效养鸭?

二)鸭产蛋的昼夜变化规律

正常情况下,蛋鸭产蛋主要集中在午夜以后到黎明之前这段时间,通常不在白天产蛋。因此,要提高鸭的产蛋率应做到:

1、晚上10时准时关灯,停止照明,以保证蛋鸭在次日1~4时的安静环境中产蛋。

2、如发现鸭子产蛋普遍晚于5时,并且蛋头较小,说明其日粮中精料不足,要及时按标准增加精料。

3、如果鸭子在白天产蛋,则多是因饲料单一、营养不足,早上放牧过早或鸭舍内温度高、湿度大等恶劣环境所致。应有针对性地改善其饲养管理条件,并暂时推迟鸭子每天早上放牧时间(8时)。

三)鸭交配的昼夜变化规律

通常情况下,种鸭交配一般都选择早晨或傍晚广阔的水面进行。因此,要在种鸭早上或晚上的交配高峰期,应将其赶到较深的水域,以提高种鸭的受精率。

四)酉时病的昼夜变化规律

酉时病是因鸭子于每天下午酉时(17~19时)发病而得名。该病发作时鸭子剧烈骚动、快速聚堆,导致部分弱鸭被践踏致死,死亡率常达20%左右。此病是由于运输等应激所致。所以,应尽量减少鸭子远距离运输前后的各种应激。鸭子运后数日内,于每天酉时前1~2小时在日粮中添加抗应激药物,以便及时制止酉时病发生。

五)免疫应答的昼夜变化规律

据实践测定,家禽对免疫制剂(疫苗、菌苗等)敏感性的强弱是呈昼夜周期性变化的,白天敏感性差,免疫应答迟钝;夜间接近凌晨时,肾上腺素分泌最多,免疫应答最敏感。所以家禽(包括鸭、鹅、鸡)的免疫工作在凌晨时进行效果最好。其具体的好处有两点:

1、家禽夜间停止活动,容易捕捉,应激反应小。

2、在家禽免疫应答佳期(每天凌晨)时进行接种,可使其更快、更好地产生免疫力。

夏季养鸭防暑降温、防热应激

夏季,我国中南部地区的气温往往超过30℃,甚至40℃以上非高温,在这种炎热天气下,尤其是大鹏养鸭,容易发生鸭中暑和热应激,从而导致鸭昏厥或大批死亡,肉鸭在28日龄后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1℃,为控制好温度,可从以下十三个方面入手进行防暑降温。

1.加强通风

鸭舍内加强通风可以促进空气流动,加快鸭体蒸发带走热量,从而降低鸭的体温,为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应保持舍内空气新鲜。气候变化时应及时调整通风量,调节舍内温度,避免温度大幅升降,温差过大造成鸭感冒。

2.遮阳降温

为减少太阳辐射可把鸭棚顶涂成白色,搞好绿化利用植物遮挡,可有效降低舍内温度,由于阳光直射,鸭群多集中于舍内,应在运动场上方利用植物或遮阳网适当遮荫,可增加鸭群活动范围,避免因拥挤导致个体产热量上升。

3.喷雾降温

可采取棚顶喷水、舍内喷水雾化等降温措施,每隔1~2小时进行一次,每次约10~15分钟即可,可配合消毒剂的使用做到消毒降温一举两得。

4.改变饲养模式

网上饲养可避免与粪便接触,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降低发病率,而且网养可以减少鸭群的运动,降低鸭营养消耗及产热量,有利于鸭健康成长。采用地面养鸭时,最好不要用厚垫料,后期应采用水泥或砖地饲养,增加清粪次数,可有效缓解气温升高带来的影响。

5.适当降低饲养密度

应避免因养殖过密鸭群过于拥挤造成个体散热面积减少,鸭自身产热量增加,增加防暑降温工作难度,加大了鸭群热应激和中暑的几率,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6.适当增加饮水器数量

鸭为水禽有洗浴的习性,应适当增加饮水器,可避免因天气炎热,洗浴频繁对饮水的影响,保证鸭有足够的饮水。

7.供给新鲜饲料

高温高湿天气加上喷水降温,饲料很容易出现结块变质,影响适口性,造成鸭厌食,严重时易发生中毒。因此,每次喂料时不要加过多的饲料,料要保持新鲜,防止霉变。料筒要每天清空一次,不能累加,中午时可适当添加青菜或西瓜皮以缓解热应激。

8.调整饲喂时间

应在晚上或清晨饲喂,白天炎热时减少饲喂或不饲喂,并适当驱赶鸭群增加采食量。

9.添加维生素及矿物质

由于天气炎热,鸭排泄的钠和钾增加,喘息频率的增加,可导致血浆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有可能出现呼吸性碱中毒,应在日粮或饮水中,补加额外的钠和钾,或补加碳酸盐有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为缓解热应激对鸭机体的不利影响,可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0.1%~05%碳酸氢钠,100~200毫克维生素C。

10.及时清理粪便

高温高湿粪便发酵快,容易产生大量的氮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应及时清理粪便或更换垫料,保持舍内清洁及空气质量,为鸭群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11.搞好消毒工作

夏季天气炎热容易孳生细菌,饮水器和料槽应增加清洗次数。健全消毒制度,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减少疾病发生几率,防止苍蝇、蚊子孳生对鸭造成的侵害,在灭蚊蝇时应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剂量,以防发生中毒。

12.加强疫病防治

加强观察,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对策,做好免疫接种和预防工作。中午高温时应尽量减少对鸭群的骚扰,使其保持安静以减少自身热量的产生,缓解炎热带来的应激。

13.使用抗应激药物

可在天气炎热时适当添加薄荷、藿香等中草药以及维生素C来缓解热应激带来的影响,防止中暑。

14.使用抗应激药物

冬天用正常性复合多维【速补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