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辩题揭露工作真相,职场“精致穷”,你怕了吗

《奇葩说》辩题揭露工作真相,职场“精致穷”,你怕了吗

第六季《奇葩说》的队长赛已经落下了帷幕,傅首尔、詹青云、黄执中,对战肖骁、许吉如、雷哥,他们的辩题是“年纪轻轻精致穷,我错了吗”?黄执中说,精致是对粗糙的恐惧,我们应该有拥抱粗糙和享受粗糙的勇气和体验;詹青云说,不要迎合资本对“精致”的定义,不要去追逐别人眼中的精致;傅首尔说,精致穷,是对他人的一种灾难。先不论原本的观点,在这场辩论里,的确是黄执中一方,更有理有据,逻辑清晰。

这是一场辩论,所以我们可以说出子丑寅卯来,可以将生活掰开来揉碎了再重组,但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职场中,关于“精致穷”,你又知道多少呢?

《奇葩说》辩题揭露工作真相,职场“精致穷”,你怕了吗

首先,我们来定义一下概念,什么是职场“精致穷”

,极也,是困顿、不得志的一种表现。精致,美好、情趣、精美、精细,《梁书·儒林传·崔灵恩》:“性拙朴无风采,及解经析理,甚有精致”。精致穷,是一种伪装,用超乎自身能力的野心去堆积云雾。佛尽有云,“法不孤起,仗境方生”说的是一种因果,而精致穷,就是一种因果。生活里,穷的可能是物质,是钱包,但在职场上,穷的也许是格局、是能力、是精神、是品德……在职场,精致穷有另一个称呼,它叫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什么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是精致+利己主义者,经过精心打扮甚至伪装的“利己主义者”。精致的意思与粗糙相对,指的是对生活有着自己的追求,不是一味的追求物质价值,有自己的生活品味的一群人。利己主义者顾名思义,就是一切活动都以利己主义为核心的人。

《奇葩说》辩题揭露工作真相,职场“精致穷”,你怕了吗

现在我们来看下,职场精致利己主义者都有哪些特征?

杨朱是中国最早的利己主义者,孟子有云“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放到今天,杨朱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也,至少是对他人无害的。天下之人,熙熙攘攘,皆为利来,我们没有权利要求别人奉献。利己本身没有错,就像狼吃羊是生物链的天性,但我们对狼的恐惧来源于他会伪装成羊的样子,再去吃羊,这种敌我的混淆,让人害怕。如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卖了你,你还在替他数钱,这是一种伤害。

通过观察,我们会发现,职场的一些精致利己主义者,都会有以下的特征:

1.高智商

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在“人生如梦,总结我走过的路”的演讲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

因此,高智商是精致利己主义者最大的特点

《奇葩说》辩题揭露工作真相,职场“精致穷”,你怕了吗

在过去很火爆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有两个场景,祁同伟汇报完工作走后,高育良感叹道:现在的人呀,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而后来,高育良被纪委带走之后,侯亮平送吴惠芬回家,问她为什么离婚要隐瞒,为什么不汇报问题?吴老师回答道,这是双方互相需要,一个带来婚姻和睦的假象,一个带来权利的荣耀,不想让人看笑话。听了这样的回答,侯亮平评断道:吴老师真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奇葩说》辩题揭露工作真相,职场“精致穷”,你怕了吗

剧中,祁同伟,是一个想要胜天半子的人,智商毋庸置疑;吴老师是大学教授,智商也不会低。高智商的人,懂得如何精于算计、工于心计,如何道貌岸然又不被人发现。蠢人,可能做不了这样的事情,他们玩不转。在职场上,人人都有表演的天赋,有的拙劣,有的精湛,靠的都是智商引领下的悟性。

在职场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工作的时候摸鱼不干活,汇报的时候说起来却头头是道,有理有据;项目上明明没有出力,却靠着一张嘴,就得到老板的认可。他们在职场上,用投机取巧来代替踏实苦干,表面上忙得团团转,实际却什么结果都没有,出事了就甩锅,有功劳就往自己身上领。这些,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2.目的性强

职场上,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会以“利益目的”为圆心画圆,抛弃了信念和原则。他们的高智商和社会活动技能,最终都服务于个人目的。有一种说法叫“成熟的冷漠”,即社会学家桑内特在《公共人的衰落》中所忧虑的现象:原先的“公民”成了所谓的“孤独的权利持有人”,即

人们虽然联合起来进行一些合作,却只是把它作为一种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奇葩说》辩题揭露工作真相,职场“精致穷”,你怕了吗

我曾经服务于一个互联网公司,当时因为流动资金出了问题,两个合伙人老板没有共同面对困境,而是分起了家当。除了固定资产,还有公司人员也要分,暂且称呼他们为大老板和小老板,我一直是跟着小老板的,自然也希望分到小老板阵营,但我所负责的业务模块又划给了大老板,其实我什么都会做,可以转岗,而大老板那边又希望我能过去继续负责原来的业务,毕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

当初我一开始是拒绝了大老板的,但大老板先是一番诚恳的谈话,再是马上给我涨薪,同时又请大家一起吃饭,还拿出自己家里的钱来先垫付拖欠大家的工资……一些列精致的行为下来,我是很感动的。大老板本身也是个精致的人,精致的穿着,精致的谈吐,精致的涵养,精致的行事……我被精致所迷惑,最终跟了大老板到了新地方办公。可好景不长,当我到了那里之后,出现了种种矛盾,没几个月,我们就分道扬镳了。

《奇葩说》辩题揭露工作真相,职场“精致穷”,你怕了吗

仔细想来,大老板并不是真的欣赏我,而是在特殊时期需要我做一个过渡,这是他的终极目的。但大老板的聪明之处在于,并没有赤裸裸地把目的说出来,而是采取了一种“精致”的包装,让你去认同、去感动、去服从,他以目的为圆心把你圈了进来,一旦你在目的之外了,就会被迫做起离心运动,直到脱离这个圈。

综上,目的性强,也是职场利己主义者的一个主要特征。

3.口碑迷惑

我在悟空问答上,曾经回答过这么一个问题:今天去面试副总经理,面试官是一个年轻姑娘,集团的HR管理师,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期望在这个职位中得到什么?”这个问题要怎么回答才能减少钱的意图?

提问者最想要获得的是钱,但回答里又不能让金钱的味道太浓厚,

让目标诉求不“粗俗”,得到一个正面的标签,比如有很宏伟的发展方向,比如有清晰的职业规划,比如不唯利是图……这就是职场利己主义者的口碑迷惑。

《奇葩说》辩题揭露工作真相,职场“精致穷”,你怕了吗

公司里有一个前同事,平时经常利用上班时间去做自己的事情,但因为会说,每次都一大堆理由,老板还信了,认为他是在做正经事。这位同事离职后,因为自身的利益需要,帮公司介绍了一个业务,当然,他在里面肯定是利益既得者,但他和老板说的是自己离开公司当初是有苦衷的,有机会当然是希望回馈公司……老板心里当然很感动,觉得离职的同事都这么为公司着想,说明自己是个成功的老板。但老板不知道的是,这场业务里,前同事赚了1/3,几句话就得到这个报酬,何乐不为。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Jeffrey Pfeffer说过一句话:“操纵老板对你的看法,比默默努力工作更加重要”。

这就是为什么,经常会有人问,“为什么我做的事情比同事多,老板却更喜欢会说话的同事”,“踏实的员工现在这么不受欢迎吗?”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因为踏实的员工,不会想着去操控老板对他们的看法,而一味的默默努力。

沃顿商学院Adam Grant教授把人分为三个类型:giver(给予者),taker(接受者),和matcher(匹配者)。

  • 给予者:大部分时间都在付出的人,他们积极奉献不求回报。甚至花在帮助别人上的时间和精力比完成自己的任务都多。
  • 接受者:传统意义上的利己主义者。做一切事的出发点都是“你能给我什么?”“我能从中得到什么?”
  • 匹配者:
    夹在给予者和接受者中间的人。

其中,匹配者中就有我们所定义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很有口碑迷惑性,好像不是接受者,但更不是给予者,你只有通过他们精致的包装,才能区分他们,你永远不知道他们在付出的时候会接受到什么。Adam Grant教授在调查了全世界各个行业里超过30000名员工之后,发现19%的人是接受者,25%是给予者,而剩下56%的人都是匹配者。

《奇葩说》辩题揭露工作真相,职场“精致穷”,你怕了吗

因为占了大多数,才会让今天的职场,出现那么多的困惑。

那么职场精致利己主义者,会带来什么危害呢?

这个危害,我们不用铺设的很宏大,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对社会的影响,甚至是世界的影响,我们就来探讨一下,精致利己主义者,对本身发展的危害是什么?

1.格局“穷”

对,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提出了精致利己主义者就是职场的“精致穷”,那么他们穷在什么地方?第一个就是格局“穷”。格局一词,出自宋蔡绦《铁围山丛谈》,是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行为→习惯→性格→命运。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的红楼梦12曲中的《聪明累》有这样一句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用投机取巧的小聪明去伪装自己,去达到自己的目的,最后剥去“精致”的外衣后,不过也是他人眼中的小丑罢了,失了格局。

心理学中也有类似“格局”的理论,用以描述人们对同一事件的表征的抽象水平,即解释水平。许多故事告诉我们“格局”大的人多能坐怀不乱、卧薪尝胆、背水一战。格局小的人,就会临阵脱逃、变节反叛、遗臭万年。一旦一个人的格局“穷”了,就是价值观扭曲了,就会成为那个被正义战胜的邪恶。

《奇葩说》辩题揭露工作真相,职场“精致穷”,你怕了吗

2.能力“穷”

能力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我们说,职场上,需要有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需要许许多多的能力,但没有哪一种,说的是“精致利己主义”的修炼能力。

我们常常讲“道”不同,精致利己主义者的“道”是外门邪道,他们用伪装的手段得到目的,最终也因为这些手段而失去能力。一旦一个人习惯了伪装的精致,慢慢地就是去了执行的能力、努力的能力、真诚的能力……白居易写歌女,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却也终将“幼时明月今依旧, 月是人非空自怜”。

沃顿商学院Adam Grant教授说,站在成功金字塔顶端的永远是给予者。几乎所有有成就的工程师、成绩最佳的学生,业绩最好的销售人员,都属于giver(给予者),这些永远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无缘。

《奇葩说》辩题揭露工作真相,职场“精致穷”,你怕了吗

3.情感“穷”

真心或许并不一定能换取真心,但假意却一定不会得到真心。人的情感最是脆弱,一次信任的破坏,就再难维系。而职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失去的会是很多的情感。

以前有个实习生,因为转正的权利掌管在直接主管上,于是极尽殷勤,常常主动做一些事情,人又很有礼貌,满足了所有主管对实习生的想象。帮主管拿外卖、倒水,一有空闲就问主管要活干,还经常请主管喝奶茶、吃点心……后来实习生顺利转正了,办了手续,人却变了,主管分配任务,会诸多怨言!主管才明白,

实习生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转正这一个目的,自己被“精致”的虚伪外衣骗了。实习生并不像想象中那样任劳任怨,不像预想中可堪以大任。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是自己的选择,这个主管也没有多说什么,只要活能完成就行。但至此,主管不再手把手教导,不再将惜才的情感放下去。

实习生得到了转正的机会,却永远失去了主管的欣赏,目的达到了,情感也失去了,她的情感或许会越来越穷。

《奇葩说》辩题揭露工作真相,职场“精致穷”,你怕了吗

在职场,我们该如何避免成为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呢?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说这是社会的大环境逼迫的,要靠制度、职场环境等去净化,但这些外因都是我们无能为力,不能靠一己之力改变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关于内因的部分,靠自己的力量能够改变的部分。

1.五分钟方法

人脉专家Adam Rifkin给出过一个“五分钟方法”,什么意思呢?即你只需要每周或者每月花五分钟做件小事,就能累积下来为公司,为你的人生做出大贡献。

比如你可以在公司的例会上,肯定某些同事的付出,而不是一味地将功劳占为己有;比如你可以帮助同事避免甚至改正一些错误,而不是看笑话;或者给生病的同事一些关心,哪怕是递几张餐巾纸;或者是提醒大家雨天路滑,要小心脚下……花5分钟时间,做一件“举手之劳”,日积月累,水滴石穿,能让你有想不到的改变,收获想不到的真正的“精致”。

当然,五分钟法不是叫大家去做老好人,职场上,要懂得拒绝那些不合理明显带有勉强色彩的请求,Adam Grant教授曾经给过给予者一个很重要的建议:不要过度消耗自己的善心

《奇葩说》辩题揭露工作真相,职场“精致穷”,你怕了吗

2.拥抱粗糙

如果说生活上的精致穷,是对粗糙的恐惧,那么职场上的精致穷,大概是对落差的恐惧。黄执中说,吃馒头要有吃馒头的快乐,吃蛋糕也要有吃蛋糕的快乐,我们不克制欲望,我们只是拥抱两种不同的欲望,从不同里感受快乐。

其实职场也是如此,起起落落,哪怕是罗永浩也有被列入“限制高消费名单”,被网友称为“老赖”的中年危机的时刻,风光的时候,我们接受;落难的时候,我们也接受。史玉柱有重新来过的勇气,不会假装精致地去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罗永浩有承担后果的勇气,承诺即便公司关掉,个人也会“卖艺”还完债。他们都不是靠精致的利己,来成就自己的事业。

所以,拥抱粗糙,拥抱现实,拥抱落差……职场上的每一种体验都是财富,目的只是一个结果,但中间的过程,才是你收获的季节。

《奇葩说》辩题揭露工作真相,职场“精致穷”,你怕了吗

最后,让我们来总结一下:

我们要明确的是,利己没有错,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我们不会去指责一个想要多赚钱的员工如何勤恳地接活;我们也不会指责一个想要省点钱的市民去讨价还价;我们从不去指责利己主义者,或者说,我们不会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利己主义者。

《奇葩说》辩题揭露工作真相,职场“精致穷”,你怕了吗

很多时候,我们指责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因为他们在利己的过程中,用所谓的精致伤害了别人,谁也不希望被骗,被耍,被利用。你可以大胆的告诉你的老板你跳槽就是为了钱,这是你的直白;但你不能一边说钱不重要,一边因为一点钱跳到你老板的对家,甚至出卖公司,这是道德。

利己可以,但请脱下“精致”的外衣,别让你的职场里,都是“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