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的“虎头三绝”,一半是才情,一半是表演,为了生存

顾恺之的“虎头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一半是才情,一半是表演。目的:为了生存。由于才华超群,情商过人,演艺精湛,收获的不仅是画和诗文,还成了官场“不倒翁”。不容易啊!在那​人鬼出没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正是:智商再高,没有情商,是不行的。虽然其在文学、绘画、绘画理论等方面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三绝”的背后,却存在巨大的难言之隐,真是难为他老人家了。我们先看看他的“痴绝”。

顾恺之的“虎头三绝”,一半是才情,一半是表演,为了生存

明媚的春天,他要出远门,于是就把自己满意的画作集中起来,放在一个柜子里,又用纸封好,题上字,交给一位叫桓玄的人代为保管。桓玄收到柜子后,竟偷偷地把柜子打开,一看里边都是精美的画作,就把画全部取出,又把空柜子封好。两个月后,恺之回来了,桓玄把柜子还给恺之,说柜子还给你,还“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强调“我可未动”。等恺之把柜子拿回家,打开一看,心也是太黑了,连一张画都没有留下来。恺之却神仙般地感叹道:“妙画有灵,变化而去,犹如人之羽化登仙,太妙了!太妙了!”

顾恺之的“虎头三绝”,一半是才情,一半是表演,为了生存

桓玄,何许人也!桓温的儿子。桓温,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权臣,晋明帝的驸马。因溯江而上灭亡了成汉政权而声名大振,又出兵北伐前秦、羌族姚襄、前燕,战功累累。后独揽朝政十余年,操纵废立,有意夺取帝位,最后因第三次北伐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未能如愿。桓温对顾恺之有知遇之恩,顾恺之对桓玄的忍让,完全是看在他父亲恒温的面子上。顾恺之并不喜欢桓玄,知道这家伙“性贪好奇”。恒温死后,顾恺之又在桓玄手下任职当差,所以乐得糊涂,这里面多少存在点赂贿的嫌疑吧!恺之,就是恺之。

顾恺之的“虎头三绝”,一半是才情,一半是表演,为了生存

有一次,桓玄非常郑重地对他说:“你看,我手中拿的这片树叶,是一片“神”​叶,是蝉用来藏身的,人拿了它,贴在自己的额上,别人就立刻看不见你了。”恺之听了特别高兴而认真,随即把那片叶拿过来,贴在自己额头上。略过了一会儿,桓玄竟然在他面前撒起尿来,恺之依旧不以为然,反而让桓玄相信他看不见了。要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殊背景,大分裂,大动荡,统治阶级内部自己人相互杀,外部人之间拼命杀,寒门与士族矛盾尖锐,杀人如切菜剁瓜般平常。桓温死后,桓玄起兵攻入南京,篡位称帝,不到半年,便被自己提拔的老部下刘裕咔嚓一刀,死时年仅36岁。

顾恺之的“虎头三绝”,一半是才情,一半是表演,为了生存

“文绝”的来源,一天晚上,顾恺之在自家院子里,看明月看失眠了,诗兴大发,一首接一首的高声吟唱起自己即兴创作的诗。要知道,他的邻居谢瞻,与他同朝为官,也是诗人,恺之的这种故意表演嫌疑性就更大。谢瞻听到他的吟唱,就隔着一道墙称赞说:“好,再来一首!”恺之一听,更加兴奋,就一首接一首,没完没了地吟起来。谢瞻折腾了一会儿感觉困了,就找了个下人代替他隔墙叫好,继续折腾。人换了,调变了,恺之也装作不知,就这样,一直吟唱到天亮鸡鸣才罢休。这件事,自然在当日的朝会上就传开来了,“花痴”叫床式吟诗新闻,一传十,十传百,顾恺之的“诗痴”帽子便戴得牢牢的。后来人们觉得他的文章也很棒,于是就改成“文绝”,全面一点儿。

顾恺之的“虎头三绝”,一半是才情,一半是表演,为了生存

“画绝”,来自于顾恺之的“市场”自我炒作,可以说是“义卖”的祖师爷。魏晋南北朝时期,比较滑稽搞笑,伦理崩塌,各种“信仰”却成了时尚,江南把掌大地方居然寺庙林立。这不,南京的瓦官寺又落成了,装修运行还需钱,和尚便请众人捐施。来了位年轻人在捐款薄上大笔一挥,写了个“百万”的数目。和尚感觉有点吹牛,当即就将年轻人写的数目涂掉了,但年轻人却认真地说:“别忙!你们先给我找一面空白墙壁。”于是,他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在墙壁上画画。画好后,年轻人对和尚说:“第一天来看画的人,每人要捐十万钱给寺庙;第二天捐五万钱;以后吗,捐助数目由你们自己定。”这画画的年轻人就是顾恺之,画画得确实好,画里人物比真人还神气出彩,寺门一开,如同神光显耀,成为传奇。“爆炸式”新闻,一下子轰动全城,人们争相来寺观画。没有多久,百万数目就凑足了。

顾恺之的“虎头三绝”,一半是才情,一半是表演,为了生存

顾恺之,不容易,曾在桓氏父子手下做事,单凭“痴绝”便足以使自己平安着落,更况还有“画绝”、“文绝”,好画会飞,马屁文章会吹。于是,在混乱的魏晋南北朝,他几乎毫毛无损,官儿还是稳中有升,直到62年岁死于任上,不显山不露水的官场“不倒翁”。这一点,他的老朋友老领导桓温看得最准最透,总结顾恺之说:“痴黠各半,矜伐过实。”(文/蔡驷读历史 图/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