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爾木:奇蹟之城

格爾木:奇蹟之城

0地理座標

在青海西部,由西向東延伸的崑崙山、阿爾金山和由西北向東南延伸的祁連山在這裡圍成了一個三角形的盆地,這就是被世人譽為“聚寶盆”的柴達木盆地,格爾木就位於柴達木盆地中南部的格爾木河流域。

格爾木:奇蹟之城

1尋找“噶爾穆”

“格爾木”一詞,大多數人認為它是蒙古語,意思是河流密集的地方,也有人認為它的意思是出產金銀的地方。不管哪一種意思,都能多多少少印證到格爾木的地質特徵和它富饒的特性。

不過,要是用一個詞來形容格爾木這座城市,我認為最恰切的莫過於“奇蹟”一詞。

格爾木是一座奇蹟般的城市,它的建成具有及其傳奇的色彩。在中國乃至全球,沒有哪一座城市是像格爾木這樣建起來的。

歷史和所有的教科書告訴我們,當一個地方處於交通樞紐或者軍事要塞,於是這裡的人口開始膨脹,也就慢慢地、自熱而然地形成了市場,慢慢地就有了城市的雛形。

可格爾木不是這樣的,它是橫空出世的一座城市。如果把過去的六十年時間縮短到幾個小時,格爾木周邊的人們會驚奇地發現,一夜之間,戈壁荒灘上出現了一座城市!

在並不遙遠的上世紀五十年代之前,現在的格爾木市所在地是荒無人煙的戈壁灘,目光所及的四周是一片蒼涼和荒蕪。這裡是著名的可可西里無人區的邊緣地帶,甚至可以說,這裡就是可可西里的一部分。

一切都從上世紀五十年代有了改變:那是1951年,那一年,一個叫慕生忠的將軍奉命來到青海,他要開闢一條從青海通往西藏的供給線!當他從香日德向南挺進的時候,部隊無意間走進了茫無人煙的可可西里,走進了那片被稱為“死亡地帶”沼澤地。就像當年長征途中一樣,許多戰士陷進爛泥坑裡就再也沒能出來,加上水土不服,等他們到達西藏的時候,就有一多半的戰士犧牲在了茫茫的可可西里無人區,近千匹戰馬也倒在了長途跋涉的路上。

格爾木:奇蹟之城

那一次的慘痛教訓使慕生忠心裡發憷,但是西藏的三萬駐軍需要源源不斷的物資供應!

難道進藏的路只有千山萬水,只有一個接一個的沼澤地嗎?

為了給駐守在西藏的三萬部隊供應給養,慕生忠將軍再次受命來到青海,勘探並修建一條通往西藏的路。

為了避免再次陷入沼澤地,他四處探尋一條安全進藏的路線,最終,在當地牧民的指引下,他了解到香日德以西大約三百多公里的地方,有個叫“噶爾穆”的平川,從那裡能夠沿著雪山的邊緣到達西藏。

噶爾穆,一個陌生但是充滿信念的詞彙閃現在慕生忠他們的心頭!尋找“噶爾穆”!

於是他們換上了能夠在荒漠遠行的駱駝,一路西行,一路尋找那個能指引他們進藏的“噶爾穆”。在長途跋涉數日之後,他們一無所獲:在這莽莽的可可西里,誰也不知道那個叫“噶爾穆”的地方在哪裡!智慧在一閃念間給了將軍一個靈感:一天傍晚,他們把帳篷扎到了一片蘆葦邊上,大家都不能肯定這裡是不是他們要尋找的“噶爾穆”,將軍說:“帳篷紮在哪兒,哪兒就是噶爾穆”。第二天,隊員們醒來的時候,驚奇地看到一塊牌子上書寫著三個大字——“噶爾穆”。

這就是將軍的智慧:在沒有人煙的地方,誰也不知道他們要找的那個地方究竟是哪裡,所以,豎一個牌子穩定軍心才是當時的當務之急!

格爾木就這樣在戈壁荒原上誕生,它早已不是標在民國地圖上的那個黑點“噶爾穆”,它是由六頂帳篷涅槃出來的高原明珠,是活躍在進藏路上的中轉站,是改寫生命禁區的人間奇蹟!

說格爾木是個奇蹟,還在於它是由柴達木盆地中南部和唐古拉山鎮兩塊互不相連、中間相隔400多公里的轄區組成的一個行政區劃。這樣遠隔幾百公里而互不相連的兩塊地同屬於一個行政區劃,在我國,甚至在世界地理中也很少見。

格爾木:奇蹟之城

2從客居到故鄉

格爾木是部隊興建起來的,因此,從它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深深地烙上了部隊的印痕!在格爾木,你會隨處看到駐紮的部隊,隨處都能看到三五成群的戰士。這是一座兵城,用“一城居民半城兵”來形容也毫不為過。

就像慕生忠將軍一樣,一代又一代的建設者們付出了艱辛的努力,長眠在格爾木這塊古老的荒原上,才使格爾木這座青藏高原上的第三大城市迅速崛起,成為連接西藏和內地之間不可或缺的橋樑。

在青藏鐵路建成之前,由慕生忠將軍和他的戰友們打通的青藏公路,被譽為是西藏的“生命線”。地處“生命線”中部的格爾木,見證了一批又一批汽車兵,曾經一度,他們就像大地上的螞蟻一樣,往來在西寧和西藏之間,格爾木成為他們匆匆過往的中轉站,也成為他們生命裡永遠客居的第二故鄉!

格爾木:奇蹟之城

不光是汽車兵,生活在這裡的人們也把格爾木當成第二故鄉,因為格爾木的歷史真的太短了,就像那些剛剛移居美國的英國人把美國當做第二故鄉一樣,

當時光的指針定格在2006年7月1日,格爾木再次見證了它建設史上的一個更加輝煌的歷史時刻。這一天,青藏鐵路格爾木到拉薩段建成通車,這條鐵路奇蹟般地穿越了高原凍土,穿越了荒無人煙的可可西里,穿越了高聳入天的唐古拉雪山……這條鐵路改寫了無數個鐵路建設史上的奇蹟,像一條鋼鐵的綵帶,將早已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建成通車的西寧到格爾木段連接起來,飄舞在世界屋脊之上,把西藏和內地更加便捷、更加緊密地連接在一起。

隨著鐵路的建成通車,格爾木吸引來了大批的遊客,其中不乏懷揣西部發財夢的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

從此,客居一詞慢慢淡化,格爾木成為格爾木人心靈中的故鄉!

格爾木:奇蹟之城

3“瘋狂的石頭”

以崑崙山為主打旅遊品牌的格爾木有著極其豐富的西部旅遊資源,這裡的每一個旅遊項目都是大器天成的。

在中國,沒有哪一座山像崑崙山這樣有著顯赫的地位,它不光是一座巍然屹立的高峰,也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萬山之祖”,古人稱崑崙山為中華“龍祖之脈”。

中國古老的地理著作《山海經》和《水經注》都不止一次提到了崑崙山。其中提到的西王母和瑤池的傳說更有著歷史的影子,書中說,在崑崙山腹地的瑤池旁邊,到處長著結滿珍珠和美玉的仙樹。

那個大家非常熟悉的神話故事中的共工,他怒觸的不周山相傳就是崑崙山。這反映出崑崙山造山運動的劇烈:共工怒觸之後,“天柱折,地維絕。”崑崙山被攔腰折斷,形成了“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的西高東低、天下河水向東流的地理地貌。

劇烈的運動和板塊之間的撞擊,使崑崙山中的各種岩漿結構重新組合,形成了絕世美玉——崑崙玉,也使柴達木盆地變得無比富饒。

儘管“玉出昆岡”一詞早就見於家喻戶曉的《千字文》一書;儘管在傳說中我們也能讀到西王母在瑤池大會周天子時曾以美玉相贈的記載。可是,崑崙玉真正被世人所瞭解,還是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始的。

2007年,隨著奧運獎牌的揭幕,一個尊貴典雅,最能代表中國文化和精神的“金鑲玉”獎牌造型走進人們的視野,內中鑲嵌的崑崙玉就這樣被世人所熟知。

格爾木:奇蹟之城

北京奧運會之後,崑崙玉被拋到市場的風口浪尖,真正有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感覺。名噪一時的崑崙玉,身價一日千里,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市場價格翻了幾十番。

儘管如此,這個“舊時王謝堂前燕”已然“飛入尋常百姓家”。人們普遍喜歡上了這種質地細潤、淡雅清爽、油性好,透明度高的玉石。喜歡上它潔白、暗灰、天青、白帶綠、白帶糖等豐富的色彩。

曾經一度,格爾木的人們三句話離不開崑崙玉,老老小小都是如此;在格爾木的大街小巷,到處是原石買賣點、玉石加工點和玉器成品店。這裡的崑崙玉成色各異,價格懸殊。懷揣各種夢想的人們遊走其間,與這個出自崑崙山的石頭結下了不解之緣。

崑崙玉最為值錢的時候,那些曾經的下腳料被人們從砌好的牆角下挖出來,從被掩埋的廢石堆裡挖出來,賣成了錢!因為崑崙玉是一夜之間身價百倍的。那些懷揣發財夢的人們來到格爾木之後,也曾橫七豎八地在格爾木搭起了黃泥小屋,做基建的石材就來自崑崙山。當崑崙玉的身價翻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時,敏感的商人們早就盯上了那些匆匆建成的黃泥小屋:他們買下了一院又一院的房屋,然後全部推倒,挖出地基的石頭來賣錢!

曾經一度,這裡上演著現實版的“瘋狂的石頭”!

格爾木:奇蹟之城

4又是“石頭 ”

在格爾木,另一種“石頭”也和人們的生活更加密不可分。這種“石頭”的學名叫氯化鈉,它不是來自崑崙山,而是來自山腳下那一碧萬頃、閃閃發光的水域。這片水域叫察爾汗,這裡的水不是普通的水,而是高濃度的滷水,滷水在戈壁瀚海強烈的日照下蒸發,逐漸結晶成了鹽粒。

察爾汗鹽湖是中國最大的鹽湖,素有“中國死海”、“中華第一湖”之稱。鹽湖東西長160多公里,南北寬三四十公里,面積達到5800多平方公里。湖中儲藏著500億噸以上的氯化鈉,可供全世界的人食用一千多年。察爾汗鹽湖還出產聞名於世的光鹵石,鎂、鋰、硼、碘等鹽化物資源極為豐富。

究竟有多豐富?就像格爾木人拿崑崙玉當建房屋的地基石一樣,這裡的人們也拿鹽來當建材:在察爾汗鹽湖上,有一條公路就是用鹽來建成的。

格爾木:奇蹟之城

其實,就地取材一直是建築的最佳境界,這本來也沒什麼可 大驚小怪的。關鍵是,鹽給人們的感覺應該是用來食用的,也是比較珍貴的;並且,鹽還給人們一種容易溶解的感覺。格爾木人偏偏用這樣的材料來修建公路,這多少有點出乎人們的想象了。而且,這是一條長達32公里、一座浮在滷水上的公路!其實,準確地說 ,這是一座橋。沒錯,這條公路被世人稱為“萬丈鹽橋”。由於鹽結晶後非常光滑,遠遠看去,路面光潔如鏡面,路的兩邊是茫茫無際的鹽湖,一碧萬頃。行走在這條道路之上,婉如是行走在天境之中。彷彿是一條通往天堂的路,很有點宮崎駿動畫世界中的感覺。

格爾木:奇蹟之城

5生命奇蹟

在崑崙山口的東西兩側,矗立著崑崙山東段最高的兩座山峰——玉珠峰和玉虛峰。傳說中玉皇大帝的這兩位妹妹,終年銀裝素裹,潔白迷人。在玉虛峰腳下,是中華道教崑崙派的發祥地崑崙主道場,被譽為道教的“洞天福地”;而玉珠峰卻因為它獨特的地形地貌成為登山初學者的理想訓練營。2009年,玉珠峰國家登山訓練營成立,每年接待1200人次的登山愛好者。

從青海去西藏,唯一的道路是翻越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唐古拉”是藏語,意思是“高山上的山”,可見這座山的連綿起伏和雄偉壯觀。也正印證了那句古話“山外有山”!

唐古拉是長江和怒江的分水嶺,海拔大多在在五六千米,這裡終年風雪交加,被稱作“風雪倉庫”。“風雪倉庫”,單單是這一個詞,就足以讓人望而生畏,聽而卻步!

“到了唐古拉,兒子不認爸。”這句流傳在青海的土話雖然有點粗俗,但卻道出了唐古拉千古不變的極其惡劣的自然條件。正因為如此,翻越唐古拉,也許就成為許多人生命裡的標高!成為許多人生命裡的禁忌!成為許多人生命裡的禁區!

格爾木:奇蹟之城

對於許多人來說,別說是徒步翻越,就是乘坐著汽車火車翻越都會出現心跳加速,呼吸困難的現象。因為這是上蒼設置在天地之間的一道屏障,這道屏障讓人產生敬畏,讓人對人和自然產生本質的思考!

然而,這裡並不是所有生命的禁區,上蒼就在這樣險惡的環境中,偏偏造就了一些生命!這些生命在對人類來說是生命禁區的地方常年生活繁衍著。就連對那些非常強健的人都會一步三喘氣的地方,這些生命卻能夠矯健如飛,其奔跑的速度有時候是連汽車都趕不上的!

真的,當你乘坐汽車火車經過,遠遠地看見一隊隊一群群的藏羚羊、藏野驢、藏犛牛和其它的一些生命矯健而秀美,奇特而雄壯的姿態時,你一定會不由自主地感嘆生命的偉大,是它們適應了大自然還是大自然造就了它們?在那凍土之上,它們以什麼為食?就連汽車都缺氧的地方,難道它們不缺氧嗎?是什麼讓它們健步如飛?的確,困難當中伴隨著容易!它們有著自己的生活之道。

除非有了人類!

也許所有的動物都是自然的奇蹟,而人類卻是貪婪者,是自然之道的破壞者!

格爾木:奇蹟之城

藏羚羊的命運就在人類利益的驅動下發生過驚心動魄的屠殺與驅趕。在利益面前,人們看不到它們的矯健與秀美,看不到它們與大自然休慼與共的依賴!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人們更多地是看到它的經濟價值:由於在高寒氣候中生存,它們的身上有著輕軟纖細、保暖性非常強的藏羚羊絨,用這種被稱為“羊絨之王”的絨毛,織成的一種美麗華貴的披肩叫“沙圖什”。聽說這種披肩長達一兩米,寬也在一米左右,但它的重量卻只有一百克左右。其柔軟程度也是令人歎為觀止:把它攥在一起也就可以輕柔地穿過一枚纖細的戒指,所以又叫“指環披肩”。這種披肩曾經是歐美等地貴婦和小姐身份和時尚的標誌。就像那些至今還在把皮草穿在身上從而顯示自己華貴身份的人們一樣!

這樣一條披肩的價值非常昂貴,高達幾萬元人民幣,正因為這樣,羚羊絨被稱為“軟黃金”。然而,這樣的一條披肩卻是幾條甚至十幾條藏羚羊的生命!在這種圍巾走俏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這種矯健的生命遭到了毀滅性的屠殺。十幾年之中,可可西里的藏羚羊從100多萬隻到了5萬多隻!也就是說,在人們貪得無厭的利慾之中,百分之九十五的藏羚羊倒在了血泊之中!

就像人類歷史上隨著所謂“智人”的推進,那些曾經高大威猛的動植物紛紛倒下去了一樣:人們曾經錯怪的冰川期並不是動植物的絕命殺手,唯一的殺手就是人類!

好在,人類還有著反思:隨著上世紀九十年代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的成立,藏羚羊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同時也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嚴禁貿易的國際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的種群開始恢復,現存種群數量大約在23萬隻左右。

藏羚羊終於沒有滅絕,沒有成為大熊貓!

格爾木:奇蹟之城

在格爾木,另外一種生命也在用它的堅韌不拔書寫著生命的奇蹟,那就是胡楊林!

在戈壁瀚海之中,在滿眼極其單調的一望無際的荒蕪之中,大自然卻把最富有魅力的景觀隱藏其中。就像飢餓的人遇到了美食一樣,長久的視覺單調之後出現的景觀才會讓你眼前一亮,才會使你覺得你真正期待的就是眼前出現的這種風景。

在海拔2770米的托勒海一帶,分佈著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胡楊林。

托勒海是蒙古語,意思是“胡楊很多的地方”,可見這裡曾經是一片茂密的胡楊林海。

胡楊的生命是何等頑強!也只有胡楊這樣頑強的生命才能在這高海拔的沙漠和鹽鹼地裡生長!

不光是抵禦沙漠和土地鹽鹼化的天然屏障,胡楊林也是大自然賜給那些高原動植物們的庇護神,是賜給長途跋涉者們的一眼清泉。

在這裡,你不會覺得胡楊只是一株株樹木,它是生命的奇蹟,是堅韌不拔的精神寫照!

然而,這種生命也正與地球環境的惡化做著頑強的搏鬥,它們正在慢慢枯萎與凋敝,正在成為沙漠中一個個令人發怵的透著骨頭一樣煞白的造型!

格爾木:奇蹟之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