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如何減少壓力?以精簡主義為人處世,更自在

“30歲之前要玩命地嘗試和折騰,哪怕不考慮物質回報。經歷很重要,因為你不知道你的優勢是什麼。但是30歲之後,就要開始選定目標做減法,打深井。”

01、中年壓力之下,要學會做減法

“越來越發現,人到中年,壓力不僅僅是上有老下有小和加班,更要命的是總是被沒有意義的人和事拖累。”

李亞不止一次這樣感嘆。

在我們認識的人當中,李亞是個八面玲瓏的人,跟誰都能稱兄道弟,誰家有事,不管是家庭設施還是工作上的事,都樂意找他幫忙。

每到節假日或者週末的時候,別人都會抽空陪家人和孩子游玩團聚,李亞卻不停歇地被東家叫去幫忙,被西家叫去吃飯,或者陪同事見客戶…

總而言之,他就是個處處都有存在感的“能人”。

但是,他自己的家人對卻總是滿是埋怨,忙來忙去連孩子在哪個班都不清楚;常常陪同事拜訪客戶,自己的績效卻總是不溫不火;過多的禮尚往來,讓他的經濟壓力一天天增大…

“他就是活在那種出入呼朋引伴年少輕狂的虛幻中出不來,但是他心裡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了呀,根本和年輕人比不起!別人喊他一聲哥,他就忘了自己是誰了…”

李亞的妻子每每埋怨,“言出必行樂於助人是好事,但是總得量力而行,就不知道捨棄一些無謂的圈子!”

其實,人到30歲左右,開始步入中年,就不能再像30歲以前那樣年少輕狂:什麼事都覺得越多越好,情感也要越深越好。

30歲以前的我們,年輕氣盛,父母健康,也沒什麼負擔。

但是30歲以後,尤其成家有了孩子、父母漸漸衰老,各種人情關係,各種壓力都需要我們去承擔,過於繁雜的生活和關係會極大的消耗我們的精力,讓原本壓力不小的我們更加不堪負重。

我們要學會減壓、減重,做好人生減法,用精簡主義讓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心理都進行提升、趨於自在。

人到中年,如何減少壓力?以精簡主義為人處世,更自在

02、 什麼是精簡主義?

其實,精簡主義介於完美主義和極簡主義之間,幫助我們在為人處世中,用簡單的方法有效解決問題,從而在趨近完美與逃避現實之間尋找最佳結合點。

不求完美,但求有效快捷;不求複雜,但求簡約不簡單。

精簡主義的好處就是,這個理念可以讓我們把主要精力花在最值得付出的地方,以近乎完美主義的態度對待;而在其他方面,精簡主義者會收斂精力,簡約樸素對待。

簡言之:對重要的人事態度是精益求精;對無關緊要的就不浪費時間精力。

如此,可以減少壓力,避免啥都想幹啥也幹不好的焦頭爛額,並獲得心理和現實、生活與工作的最佳平衡。

國民男神胡歌是我最欣賞的公眾人物,也是娛樂圈極少數零差評明星之一。他從“李逍遙”到“梅長蘇”一路走來,大起大落但自有風範。

《琅琊榜》大火之後,他出人意料地選擇了暫退娛樂圈,出國學習深造。

急流勇退需要莫大的勇氣和睿智,很多人難以理解他這種做法。

但是胡歌說:“演戲不能一直往外掏東西,需要有東西沉澱下來,不能透支自己”。

他覺得很多媒體、粉絲的過度關注和吹捧,對他而言是不能承受之重,只能不斷讓自己變得更好,才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所以,他放棄了了名利光環,避開世俗的喧囂,選擇用更多的時間精心做最有價值的事情,而這也似乎成了他一貫的風格,卻反而擁有了超越世俗的眼界和格局,令人欽佩。

人到中年,如何減少壓力?以精簡主義為人處世,更自在

03 、如何踐行精簡主義?

一、精簡物質 脫離物慾的束縛

活在物質社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們反而越來越貪圖物質享受,琳琅滿目的商品總是讓我們無法抵抗其誘惑,忍不住地買買買。

  • 打開家裡的儲物櫃,那麼多衣服、鞋子、飾物都沒怎麼用過,也不捨得扔;
  • 各種家用電器和傢俱,使用率極低,卻佔用了家裡的空間
  • 甚至書架上的書,買回來一堆,又有幾本是靜心深入研讀過的?
  • .......

在日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中,女主人公麻衣從曾經是個“囤物狂魔”,但是在生死邊緣徘徊之後她卻變成了一個“扔東西狂魔”;

這個轉變是被一場大地震所警醒。她說,地震時她在滿是雜物的房間裡,連瓶救命的水都找不到

“多餘的東西會斷送你的性命!”

麻衣劫後餘生中感嘆道。

現實中,過多的無用物質,不但會浪費我們的時間、金錢,還會浪費我們的精力,損耗我們的心力,最後反而拖累我們的生活品質。

更進一步來說,人的慾望是永遠無法被滿足的,如果不注意妥善自我剋制,很可能會走入歧途甚至鋌而走險。那些網貸和高利貸的悲劇不都說明了一味追求物質享受不知節制的可悲嗎?

幾千年前,先賢們就已經告訴了我們人生大智慧:

  • 老子李耳曰:少則得,多則惑。
  • 而《莊子》說:“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意思是:鷦鷯(jiāo liáo

)在深林裡築巢,林子再大,也不過只能佔其中一枝;偃鼠到黃河裡飲水,黃河再大,也不過只能灌滿自己的肚子。

所謂廣廈三千,夜眠僅需六尺,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精而合宜才是最好的選擇。

《生活手帖》總編松浦彌太郎說:我對物的選擇慎之又慎,要麼不買,要買就買好物。

對此,《跟巴黎名媛學到的事》一書也給出了有3個技巧:

(1)不要虛榮心作祟。

(2)購買比較貴的物品的時候,要給自己冷靜期。

(3)在空閒時間做些更有意義的事情。

人到中年,如何減少壓力?以精簡主義為人處世,更自在

二、精簡關係:舍離不必要的社交圈子

英國牛津大學的人類學家羅賓·鄧巴(Robin Dunbar)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該定律根據猿猴的智力與社交網絡推斷出: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是148人,四捨五入大約是150人。

該定律指出:人的大腦新皮層大小有限,提供的認知能力只能使一個人維持與大約150個人的穩定人際關係,這一數字是人們擁有的、與自己有私人關係的朋友數量。也就是說,人們可能擁有150名好友,甚至更多社交網站的"好友",但只維持與現實生活中大約150個人的"內部圈子"。而"內部圈子"好友在此理論中指一年至少聯繫一次的人。

但是看看我們的通訊錄:

  • 有多少多年也不聯繫的電話號碼?
  • 有多少設置靜音的微信群?
  • 有多少殭屍一樣的“微信好友”?
  • .......

現代人最悲哀的是什麼?

有幾千個聯繫人,但是真正難受時翻遍通訊錄卻找不到一個能說話的人?

不,更可笑的是,這些人際圈子我們往往還不捨得刪除甚至還要去維護:找你幫忙的、要紅包的、甚至求轉發點讚的.........因為都能聯繫上,所以憑著多久前那微薄的交情甚至一面之緣佔用你的時間和心智,毫不留情扔給你糾結和為難。

有句話這樣說:

到了一定年齡,必須扔掉四樣東西:沒意義的酒局,不愛你的人,看不起你的親戚,虛情假義的朋友!以上四種,是為枷鎖。

而必須擁有的是:

揚在臉上的自信,長在心裡的善良,融進血液裡的骨氣,刻在生命裡的堅強。

我覺得一定年齡,正是三十而立的階段逐步做到才是剛剛好。

雖然,社交是我們基本的需求,但

也沒有必要把太多人請進我們的生命。

那些虛情假意的、那些只拖累沒有生產力的,我們要記得及時把它們清理出我們的世界。留出更多的精力關注對自己重要的人、關注自己的健康與成長,對自己好一點;

首先,列名單:把你身邊所有人,包括未來想要接觸的人列一份清單出來。

第二,按照價值分類:

1、情感:能夠給我們提供情感慰藉;

2、信息,為我們提供信息情報;

3、能力,跟我們相互分享資源等其他能力。

第三,制定聯絡計劃,有質量的進項聯絡。

而其他的消耗我們時間和精力卻對我們的身心毫無滋養的人,就可以減少交往甚至捨棄。

也許,這樣顯得有點功利,但是30歲過後就應該學會現實,否則你身邊需要你的人又何以安穩?

人到中年,如何減少壓力?以精簡主義為人處世,更自在

04、精簡主義的人生更自在更高級

著名的二八定律說明了: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要想把每件事都做好、把每段關係都維護好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必須要精簡日常事務、圈子,合理分配時間和精力,才能把人生重要的人關照好、把該做的事做得更到位。

“我願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紮實,簡單。把一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剔除得乾淨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用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

1845年,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在瓦爾登湖邊上,搭建了一個小木屋,獨居了2年2個月。

當時正是19世紀上半葉,美國正處於由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轉型的初始階段,社會大眾當時普遍流行的拜金主義思想和享樂主義思想佔絕對主導地位。同時,也刺激著人們對財富和金錢的無限制追逐,人們都在為了獲取更多的物質財富,過上更好的物質生活而整日忙碌著。聚斂財富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唯一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可以不顧一切。人們瘋狂、貪婪、過度的拉取、霸佔有限的自然資源。

在此背景下,梭羅淡化物質追求和感官享受,迴歸自然,才有了《瓦爾登湖》是一部大美文,留給了使人無盡的警醒,證明了簡單的生活方式對人類更有利。

其實,越是有大成的人,越不會被物慾所控制,他們更追求簡單、自然。

  • 莊子一生逍遙自在,日常講學著書之外靠打漁、賣草鞋來維持生計,生活方式極其簡單;
  • 喬布斯一生都奉行“少即是多”的理念,據說他添置一件傢俱,都會慎重選擇;
  • Facebook的創始人扎克伯格,,作為全球最年輕的億萬富翁,上班開的車是1.6萬美金的本田,身上永遠穿著灰色上衣搭牛仔褲;
  • 還有,南開大學的葉嘉瑩教授,累計捐贈3568萬元用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卻一輩子的生活都是再簡單不過:青菜加幾個饅頭就是一餐飯......
人到中年,如何減少壓力?以精簡主義為人處世,更自在

葉嘉瑩教授

其實,我們之所以很容易就不快樂,一個最大的原因就是擁有的越多追求的也更多,導致永遠無法滿足需求,而煩惱焦慮就時時與此依附。

所謂“大道至簡” ,願我們從物質到精神,只取所需,不取所欲,把人生的每個維度都化繁為簡,化簡成趣,化趣成道!

如此,生命通透,不被萬物萬事萬人萬念所累的人生,才更自在輕鬆,更高級、安適。

願我們能踐行精簡主義,擁有人生最美的活法:不困於情,不亂於心;不念過往,不畏將來!

葉小魚跑跑跑:《文案變現》《新媒體文案創作與傳播》作者,在這個賬號上,由她和她的文案訓練營的小夥伴為大家寫作。歡迎關注賬號,瞭解更多職場成長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