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窮小夥兒考上大學,談對象的時候,第一句話就是:將來我要奉養嫂子

郝文龍是他們村歷史上第一個大學生、研究生,一天到晚只知道啃書本搞研究,27歲了對自己的婚事還是馬馬虎虎。村裡有幾戶人家主動提出把自家姑娘介紹給他,可他既不寫信也不聯繫,搞得人家很沒有面子。

親戚朋友都跟著著急上火,郝文龍這才認真地保證一定把結婚的事放在心上,儘快解決。可談起對象來,郝文龍有自己的打算,見人家姑娘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將來要奉養我的嫂子,我怎麼對待你的父母,希望你怎麼對待我的嫂子。

這個不太合常規的要求嚇退了很多女孩,有的乾脆直接扔下一句“那你和你嫂子過去吧”,就揚長而去。

這些女孩不能理解郝文龍對嫂子的感情。這個故事得從十年前,老郝家發生變故的那一天說起。

老郝家辦喜事,新郎卻跟人私奔並雙雙殉情了

那一年,1975年,郝文龍17歲,他的哥哥郝文英結婚,新娘子是不遠處水泉村的姑娘金雨燕。就在辦喜事的那天,哥哥郝文英找不到了,一同失蹤的還有本村一個叫李芳的姑娘。

農村窮小夥兒考上大學,談對象的時候,第一句話就是:將來我要奉養嫂子

老郝家在辦喜事,新郎卻不見了

郝文英和李芳從小一起長大,青梅竹馬,本來都到了談婚論嫁的程度,可是李芳的媽媽嫌郝家太窮,張口要了天文數字的彩禮,郝家出不起,婚事就黃了。

其實,老郝家原本家境還算可以,只是一年前文英的父親因病去世,家裡頂樑柱一倒等於天塌一角,為治病還欠了大筆債務。母親操勞過度也病倒了,這個家庭因病致貧,根本出不起李家想要的彩禮。

郝文英的媽媽身體越來越差,擔心自己撐不了幾天了,下決心舍了李芳家這門親,想給兒子找個門當戶對的窮媳婦,好幫自己料理這個破敗的家。正好有人介紹了雨燕,雨燕不要彩禮只圖人好,她也不知道文英和李芳的事,痛快地答應了這門親事。

誰也沒想到,郝文英居然在新婚當天跟人私奔了。幾天後,郝文英和李芳的屍體在瀋陽的一個旅館被發現,倆人自殺殉情了。

家快散了,新婚的嫂子站出來說:這個家我來當!

文英媽本來就病了,出了這檔事兒,又白髮人送黑髮人,一下子就垮了,眼看不久於人世。

最無辜的是雨燕,沒入洞房先成了寡婦,通情達理的婆婆讓雨燕或回家或改嫁。可看著彌留之際的婆婆,聽著五個幼小的弟弟妹妹的哭喊,她不忍心甩手離開,儘管她完全有理由那麼做。她不能眼看著這個家散了,毅然站出來說:“弟弟妹妹一個都不能送人,這個家我來當!

婆婆一家感動得無以復加,“孩子啊,娘給你磕頭了。我活著幫不了你,來世……我做牛做馬……也要報答你啊!”婆婆斷斷續續地說著,又囑咐幾個孩子一定要聽嫂子的話,然後撒手而去。

從雨燕挺身站出來的那一刻起,她在郝文龍的心目中就如同神仙下凡一般。當時郝文龍就想,等自己長大能掙錢養家了就娶嫂子,盡心盡力呵護她,照顧她的後半生,讓她不再吃苦。在此後的15年裡,眼看著嫂子毫無保留地犧牲和付出,郝文龍的這個念頭更加堅定了。

農村窮小夥兒考上大學,談對象的時候,第一句話就是:將來我要奉養嫂子

嫂子承擔起養家的重擔

欠債三千多,家裡揭不開鍋,嫂子賣掉孃家的房子

當這個窮家太不容易了。辦完婆婆的喪事,雨燕一算賬,家裡總共欠了親戚朋友三千多塊錢。在那個年代,這相當於一個普通公社幹部十來年的工資。

更糟心的是,家裡揭不開鍋了。連辦三場紅白事,家裡的糧食吃光了,雨燕從自己家裡取來的那份口糧也吃光了,新糧下來還得等幾個月。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五張嗷嗷待哺的嘴可怎麼填飽?

看著嫂子愁眉不展,郝文龍又是難過又是恨自己無能,一狠心,他決定放棄學業,下地幹活掙工分。雨燕不同意,她悄悄回去把孃家的房子賣了,賣的錢按輕重緩急先還了一部分欠款,剩下的精打細算安排生活。後來,從二大媽那裡知道了實情,文龍淚流滿面,泣不成聲地說:“嫂子,你的大恩大德我們終生不忘。我們兄妹們不管是誰如有不尊敬嫂子、不孝順嫂子的,天打五雷轟,不得好死……”

文龍和弟弟妹妹們學習十分努力,成績都在自己班級名列前茅。課餘時間,弟妹們也想盡辦法幫雨燕過日子,養雞、割豬草、打柴、刨藥材、挖蠍子賣……

農村窮小夥兒考上大學,談對象的時候,第一句話就是:將來我要奉養嫂子

日子艱難,大雪天上山撿兔子改善生活

在嫂子的精心培養下,文龍成為全村第一個大學生

儘管弟妹們都很懂事,雨燕的負擔還是太重了。白天參加生產隊的勞動,起早貪黑侍弄菜園子,晚上還要藉著弟弟們寫作業的油燈光,拆洗被褥和棉衣。特別是長時間吃野菜粥,飢一頓,飽一頓,涼一頓,熱一頓,雨燕患上了胃病,

只要一著涼,就會打嗝、泛酸、噁心、不舒服。

文龍發現後幾次催她去衛生院看看,雨燕怕耽誤工夫拖著不去,後來乾脆買回一些小蘇打粉,一泛酸就含一口,勉強撐著。

日子艱難,姐弟六人相互扶持著過。雨燕被小流氓跟蹤,嚇得大病一場,文龍和弟妹們給嫂子延醫問藥、熬粥端飯;雨燕為這個家更是耗盡了心思,尤其是文龍高中畢業後,雨燕跑完公社跑大隊,也沒為弟弟爭取來“推薦”上大學的名額,文龍回家當了農民。

1977年10月21日,全國恢復高考,一直熱烈追求雨燕的季老師找到雨燕,希望她和自己一起參加高考。雨燕冷靜地回絕了季老師的好意,她不會參加高考,她不能離開孩子們。回過頭來,雨燕力勸文龍去參加,文龍擔心自己走了嫂子一個人支撐這個家太難了,死活不肯去考試。

雨燕苦口婆心勸了半天,終於讓文龍打開了心結,答應去考試。1978年,文龍以全縣第一的成績考上大學,成為全村歷史上第一個大學生。雨燕從見到錄取通知書那一刻起,就好像考上大學的不是文龍,而是自己一般高興。

農村窮小夥兒考上大學,談對象的時候,第一句話就是:將來我要奉養嫂子

文龍考上大學,雨燕上墳告祭二老

文龍希望嫂子能嫁給他,讓他照顧後半生,嫂子斷然拒絕

離開家去上學的文龍,人雖然走了,心卻更牽掛這個家、牽掛嫂子。

學校裡有女生示愛,文龍都斷然拒絕了。雨燕為他的婚事操心,他也不以為然。二大媽甚至拿出了老祖宗傳下來的絕招,讓文龍除夕夜搬著盛葷油的大罈子從東屋到西屋、從西屋到東屋,取“動婚”(動葷)之意。被逼急了,文龍寫了一封信給嫂子,希望嫂子能嫁給他,讓他照顧後半生。

雨燕斷然拒絕了。她知道文龍是發自內心心疼自己,但這不是愛。為這個家的所有付出,雨燕都是自願的,無怨無悔,不需要同情和這樣的回報。更何況,自從當年郝文勇英雄救美,替她打跑小流氓那一刻,雨燕就愛上了文勇。對文龍,雨燕一直當成親弟弟。

農村窮小夥兒考上大學,談對象的時候,第一句話就是:將來我要奉養嫂子

一場英雄救美,雨燕和文勇互生情愫,倆人的愛情隱忍又偉大

雨燕嚴厲地警告了文龍,讓他趕緊歇了這個心思,找個好姑娘成家,別再讓自己操心,這才是真正的孝順。收到信後,文龍翻來覆去地想了幾天,終於承認嫂子是對的。他情真意切地給嫂子道了歉,認真地對待起自己的婚姻問題。然後就出現了文章開頭那一幕。

嫂子胃病又犯了,大雪天被村民們抬到縣醫院

郝文龍要找一個能跟他一起為嫂子養老的伴侶,像對待母親一樣對待嫂子的媳婦。這樣的好媳婦他找到了,但是嫂子已經等不及讓他養老了。

1990年1月19日是金雨燕40歲生日,五個先後考上大學、成家立業的弟弟妹妹都趕回家,熱熱鬧鬧地給嫂子過了一個生日。席間,苦戀15年的雨燕和文勇也得到了大家的祝福,所有人都希望嫂子的餘生過得幸福。

可天不遂人願,雨燕沒等來心心念唸的完美婚禮,她的胃病又犯了,怕大家擔心,她吃著止疼片頂著忙裡忙外,一大家子快快樂樂地過了一個團圓年。可雨燕自己,剛過了正月十五,就倒下了。

農村窮小夥兒考上大學,談對象的時候,第一句話就是:將來我要奉養嫂子

大雪天,救護車開不到村裡來。村裡組織了六七十號男勞力組成擔架隊,16人一組,輪流把雨燕抬到了醫院。籌集治療費的時候,大家才發現,當年雨燕的父母補發的一萬元已經被她全部用在了弟妹身上,沒給自己留一分。得知消息的村民們匆匆趕來,把家裡僅有的一點現金塞到主事人的手裡,有三塊五塊的,有十塊八塊的,也有幾十上百的。樸實的村民們以自己的善良回報著善良……

嫂子還是走了,弟妹們痛別“嫂娘”,放聲大哭

雨燕一進縣醫院,就被下了病危通知書,醫院組織了專家會診,結論是:胃癌晚期伴肝脾等多臟器轉移,已無手術價值;胃內穿孔伴大出血;極危重,第二次下病危通知單。

五個弟弟妹妹接到消息趕到醫院,看見嫂子病成這樣,無不痛哭失聲,特別是小妹文鳳哭得暈厥過去。他們怎麼也沒想到,分別僅僅幾天,最長的也不過十幾天時間,他們尊敬愛戴的嫂子竟然病得連看他們一眼都成了奢望。

雨燕還是走了,全村的人都來給雨燕燒紙守靈。五兄妹守在靈前,陪伴著嫂子的靈柩,片刻不願離開。

農村窮小夥兒考上大學,談對象的時候,第一句話就是:將來我要奉養嫂子

兄妹五人痛別“嫂娘”,放聲大哭

雨燕沒有子嗣,小弟文彪站出來,堅持要給嫂子扛領魂幡。出殯那天,隨著老支書暗啞低沉的一聲“起靈”,在場的人放聲大哭。

哀慟中伴隨著聲聲呼喚:“娘啊!嫂子!娘……”

風雪中,靈柩緩緩而去……

2001年看了一篇新聞報道,作者在心頭揣摩了十幾年

這個故事改編自韓繼普的長篇小說《嫂娘》,小說講述了未入洞房的嫂子,耗盡15年歲月,把亡夫的五個弟弟妹妹全部送進了大學,自己捨棄了愛情,最終付出生命的感人故事。雖然是小說,但嫂孃的故事卻是真實的。小說中,五個弟妹各自考上的大學,都跟現實中完全吻合。

農村窮小夥兒考上大學,談對象的時候,第一句話就是:將來我要奉養嫂子

韓繼普

作者本身是企業高管,2001年,他在報紙上無意中看到了畢永波先生的《嫂娘》,被張敏養育亡夫弟妹的事蹟感動。經過十多年的沉澱和揣摩,終於在2015年的某天,作者在看電視時被“母性”一詞擊中,下決心創作一部長篇小說,並歷經11次改稿的艱難創作,最終由花山文藝出版社出版。

農村窮小夥兒考上大學,談對象的時候,第一句話就是:將來我要奉養嫂子

小說《嫂娘》除了借鑑張敏的故事,還融合了很多真實的女性形象。比如作者的母親和岳母。作者的母親生了四男二女六個孩子,經歷過兩次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打擊。為了給孩子治病,家裡欠下近3000元的債務,還了十幾年才還清。即便生活如此窘迫,作者從來沒聽母親說過一聲苦和累。

作者的岳母39歲就守寡,一個人帶著一男五女六個孩子艱難度日。岳母不識字,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辨認人民幣只靠紙張大小和顏色區分,卻把兒子培養成才,當了縣長,女兒全部參加工作並生活幸福。小說中的二大媽,多少有點作者岳母的影子。

■文/河北青年報記者張翠平,故事部分改編自《嫂娘》

■圖片/《嫂娘》插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