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建议中小学教师取消按职称发工资,增加教龄工资,你怎么看?

中学教育研究工作室


我是小老师的闲言碎语。

一家之见: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取消按职称发工资不可能!但是增加教龄工资有可能!

一、原因

(一)、基层的正高职称才刚刚开始晋升

原来,只要不是高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其余学校都没有设立正高级职称。正高级职称就相当于正教授的级别待遇。最近几年,高中、初中、小学才设立正高级职称,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关文件,不可能就取消职称,因为文件的出台是经过充分论证并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才发布实施的。



2017年我县有两名教师被评为正高级教师,2018年又有一名教师被评为正高级教师。他们之所以被评为正高,在业务上都是非常出类拔萃的,有的是省级教学能手,多次参加省市县讲课比赛甚至全国性的赛课,都取的了瞩目的成绩。他们能评上正高,是个人努力的结果,也是教师中的杰出代表。



(二)、取消职称发工资的弊端

晋升职称的本意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激励广大教师钻研业务,抓好教学质量,体现干孬干好不一样的理念。在工作中,工作态度端正,师德素养高,教学成绩好,业绩突出的教师就可以在众多的教师中突围而出顺利晋升职称。职称是与利益紧密相连的,职称高意味着工资就高,工资高收入就高,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

如果取消了职称,单纯按照教龄发工资,那就是典型的吃大锅饭现象。如果这样,我就可以慢慢熬教龄,等到一定的年限就可以晋升高一级的职称了,还用努力工作吗?还用争着去讲课比赛吗?还用踊跃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吗?显然不可能。

取消了按职称发工资,对于特别优秀的年轻人来说,也是不公平的。年轻人精力旺盛,善于钻研业务,工作能力强,他们参加活动的机会多,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也多,获得的荣誉也多,有的还获得了省级教学能手称号。如果取消职称,那么就切断了他们脱颖而出的机会,他们还有积极性吗?



二、个人建议

为什么大部分教师反对职称?几乎一边倒的强烈提议取消职称?

一是现行的职称工资差距太大,导致教师引起巨大的心理不平衡!

同样的学历,同样的工作年限,都在同一个单位上班。一个评上了副高级职称,另一个未评上副高,工资竟然差距1000多元!另外还有取暖补贴,物业补贴,每次涨工资都是按照职称来涨的。职称低的和职称高的工资差距越来越大,好像滚雪球一样,差距越大心里越不平衡。

二是评职称的方案信度低,引起教师的质疑

各单位的职称评审方案都是按照省市县的文件精神自行制定的,都不违背上级的精神。各个单位的方案都是自己制定厚后由教代会通过的。但有的单位的方案极其不科学,比如有的单位在论文论著方面要求只限三篇,有的单位是不限篇数,有多少交多少,有的竟然交了10好几篇。可以不客气的说,有的人连几百字的新闻报道都写不出来,怎能能洋洋洒洒写出如此多的论文?显而易见都是搬运工,都是花钱买来的。评估方案信度低,人为造成评估的效度降低。



以上两点是广大教师对职称有意见的主要原因。

笔者以为,既然职称不能取消,那就可以缩小职称工资之间的差距,也许教师的怨言会减少;对于职称晋升方案可以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减少因方案的不科学出现的问题。

评审职称是一把双刃剑,评审结果公正公开透明,教师们满意度就高。反之,则矛盾百出怨声载道,但愿我们能顺利通过高一级的评审。


小老师的闲言碎语


职称=鸡肋。本人属于恢复高考第三批师范生,赶上职称改革评上小学一级,干了二十二年小学一级,其间从教师到主任,从主任到校长,别人顺利评上小高,而我在四十八岁才学着别人的法子评上小高,因为其间“货币化了”,不同流就等吧,后来转化为“一级教师”,退休在即,到头了。


一片绿荫30382425


我县的晋级条件非常透明,我乡第一批晋级副高级的教师,他们教龄长,工作认真负责,平时教学成绩突出,多次获得县级,乡镇级表彰,也在县级以上得教育刊物上发表过各种教育教学心得,老师们的评审很通畅,确实令人羡慕。

职改三年来,受到实惠的乡村教师越来越多,同时也出现一个问题,晋级副高级的教师,工资提高了,教学成绩反倒一年不如一年,老师们开始懈怠了,干劲逐渐消退,家长很不满意。在乡人代会上,曾有人大代表指出当前教师的现状,引起乡党委政府的重视,很快就在县委政府得督促下,县教育局和乡镇各中心学校对教师晋级做出调整:

乡镇级调整:教师所教科目成绩低于本乡镇同年级平均成绩,取消当年晋级推荐资格,并且取消本年度评优评先进资格。

县级调整:乡镇推荐的教师,虽然教学成绩高于本乡镇同年级的平均成绩,如果排在全县同年级倒数第15名以前,含第15名,当年晋级资格照样被取消。对于已经晋级的教师,如果连续三年内的教学成绩排在全县倒数第15名以前,全县通报,职称降一级,同时还要自费参加教育局举办的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班,接受再学习。如果接受再学习后教学成绩依然排最后怎么办?处理细则正在制定中。

这项调整出台后,人人都有危机感,老师们一改往日的慵懒懈怠,工作态度极大的转变。就2019年春季学期,期末成绩又大幅度提高,反映了上级部门抓住前教育现状问题的根本,整治问题的举措非常有效。

其实,职称原本体现老师们自身的价值,晋级就是对这种价值的肯定,有利于提高教师积极性。可是,相当长的时间内,职称都被一些掌权人作为敛财的工具,才倍受诟病多年。如果取消职称职称,按工龄发工资,大家都觉得进了保险箱,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都一样,对教师的利益失去制约,懒惰懈怠永远存在。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出台什么政策对他没有什么影响,制度都是针对工作态度不端正的人而制定。

随着法治社会的不断深入,晋级条件越来越透明,靠吹捧拍马晋级、靠关系晋级,靠提钱晋级的历史很快就会结束了。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如有不妥敬请谅解,谢谢!


青春梦


我热烈支持取消中小学教师按职称发工资,中小学教师的职称评定太有失公平了,我在教育一线干了38年,埋头苦干,不会阿谀奉承,也不会行贿送礼,只知道一心一意教书,跟岁月赛跑,常年累月加班备课,批改作业,直到退休也没定上高级职称,反而那些不务正业,投机取巧的人却评上高级职称,像我这样任劳任怨的教师没有评上高级职称的人太多了。这些人退休了依然中级或者初级职称,按照职称发工资对于这些人来说,太不公平了,应该按工龄发工资,才能做到公平公正。


苏庸平


已经开始弱化职称在工资中的影响了!取消职称还远在路上。

种种迹象表明,职称的作用或许正在被弱化,那么,可能被取消的几率也就提高了。

【一】

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教师节之前的9月3日,教育部透露,将对教师的绩效工资进行改革和完善,其中就说,要降低职称在绩效工资分配中的权重。什么意思呢?

过去,在确定绩效工资的时候,同样的工作年限,因为职称的高低不同,结果相差甚远。有表格为证:

都是21年教龄,结果技术员职称比副高级职称一个月就少148元。这是绩效工资刚刚开始时的标准,经过很多次的调整之后,现在的差距会更大的。

现在呢,这种现象马上就要被打破了。就是说,职称在绩效工资分配中,同样是21年的教龄,技术员职称比副高级职称相差可能就不会这么大了。职称的影响还是要有的,但是,他们之间的悬殊可能只是几十元而已。使低职称教师的绩效工资绝对值提高了。其实这就是减轻了职称的作用,弱化了造成的比重,降低了职称的影响力。


【二】

同样,我们从之前好多省份的做法中也能或多或少地看出职称正在被弱化。像福建、河南、山东、甘肃、湖北等等省份对于农村教师职称评定方面的政策是:在一线工作25年以上、30年以上的教师,不受岗位比例限制,可以直接评聘或者是认定为中级职称或者是副高级职称,并且,即评即聘,有职有岗,保证兑现工资待遇等等。所有这些举措,一方面是对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教师的肯定与支持和赞誉,另一方面也一改过去职称评聘的条条框框。或许就是政策松动了,也应该是在弱化职称的影响了。


【三】

要想取消职称,估计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毕竟职称还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专技地位和贡献大小的。如果取消了职称,那么,用什么来表现以上这些方面的水平呢?


中小学教育者


这个提议非常好,职称是一线老师心中永远的痛。首先,评职称有一道道的门槛,作为普通一线教师,机会非常有限;即使评上了职称,也会有种种繁琐的事务和材料,搅的人心神不宁,想要有放弃评职称的冲动想法。其次,当了解到有些人通过非常规手段评上职称时,会严重打击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所以职称制度真的不合理,至少有很多亟待改进的地方。


满满满正能量


教师的职称不能够客观地、公正地反映教师的工作能力、教学水平、教学业绩成果。职称评聘逼迫广大教师不择手段弄虚作假。教师的QQ群、微信群都有招揽在各级教育刊物发表论文的广告。几乎所有的论文都是花钱发表的(不排除凭实力发表论文的可能性),几百元到几千元,县市省国家级刊物都在弄虚作假!我们身边几乎没有一人次收到过稿费,没有一人次拿出稿费发票。花钱发表论文已经正大光明地形成了一条完整利益链,一部分人因此富了起来。我们身边的科研课题从立项到结题都是在造假,所有的材料都是编造的,结题只是个形式。这“纸上谈兵”的教科研成果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根本不具有可操作性。

建议取消教师职称名额限制,缩小级差,或是干脆取消职称,给教师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平静的工作心态使广大教师能够安心地、静心地、全身心地工作而不是把精力和时间都用在尔虞我诈、挖空心思弄虚作假的职称评聘上。

教师职称从一级教师开始按比例设置名额,如果名额满了,其他教师便无法晋升上一级职称,就算你的业绩再突出,发表的论文堆积成山,获得的荣誉摞起来比楼高也一点用没有,因为名额已经满了。留给教师的唯一选择就是“候缺”,如没有“缺”敬请一直“候”,幸运的是“缺”还没来这位教师退休年龄先到了,老教师光荣地退休了,省却了苦苦地“候缺”。按比例设置名额极不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是不公平的、不公正的。


乡绅王员外


这个建议在前几年就有了,只不过今年讨论的比较激烈。不过最近教育部也有了回应,明确教师的绩效工资或将迎来最大调整,减少职称在教师绩效工资中的分配权重,教龄工资也有所提高,教师工资将有望再次上涨,将有更多优秀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

职称带来的弊端

大家都知道教师工资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主要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教龄津贴、十三个月工资、年终考核奖,同时班主任还会有对应的津贴。提到绩效工资,老师也无法逃脱职称的影响,职称越高分到的绩效工资也越高。像我所在的地方,高级教师一个月的工资比初级教师的工资多一倍还多,我们单位最高工资为10000元,而初级教师的工资只有4000多,相差不是一般的大,这样年轻老师感觉很不平衡,每天干的比高级老师的工作还多,可到手的工资比高级老师少一半还多,造成很多年轻老师懈怠工作,没有工作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教学成绩。


按工作量发工资不可取

有人建议按工作量发放,其实真正实施起来有很多弊端。幼儿,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校如何比较,同一学校不同科目语文,数学等与音乐,美术课如何比较。再有教师的工作量不单单从课堂上体现,备课,批改作业,活动指导,值班等等是不可能一一量化的。所以所单单从工作量上发放工资作为依据实不可取的。

有一年我们单位发高考奖金,要按工作量来发放,可是一遍遍的算下来,老师都打破了头,今天这个老师找明天另一个老师找,都说给自己算少了工作量,过了年也没算出了所以然来,最后领导没办法还是按平时工资的标准发放的。这种自己算自己的工资的方法最不可取了,毕竟人都有私心,都想自己多发点,很多标准都是往自己身上靠的,有时标准下来,领导和贴心人发的特别多,一般老师几乎没有。所以说除非有很好的衡量办法来取代这种工资制度,要不然就不要动,别到时候大家期盼越高失望越大。

大家都知道,教师的主要责任就是教书。教学水平才是衡量一个老师的标准?我认为在工资上重点着重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激励老师用心上课备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成专心教书育人。



教师工资改革趋势

从这几年的趋势来看,教师工资上涨已经是势在必得,大势所趋,只不过还需要一定时间的等待,毕竟一项制度的出台必须经过深思熟虑的。现在很多省份对乡镇老师的职称的评定条件已经开始放宽,极大地鼓舞了乡村教师的积极性,老师们得到了经济实惠,孩子们得到了教育实惠。老师都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专心工作了,再不为每年的职称大战而费心思了。

其实教师绩效工资核定方法也一直在改革,教龄津贴也随之在变动,比如说河南的教龄津贴、班主任津贴就已经大幅度提高。

2019年1月份,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文件中提出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评制度改革,建立符合中小学职业特点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未来教师的工资制度和职称制度会更人性化和实际化,更加侧重于教学成绩。对于其他方面的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会越来越少。重点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国家对教育的大力改革,将使教师这份职业很快成为人人尊敬和羡慕的职业。


妞妈教育心得


中小学教师按教龄、职称涨工资都不太科学,因为单纯按教龄涨工资会导致出工不出力混日子,如果单纯按职称涨工资会导致工作在一线的年轻教师心里不平衡,影响教学。我认为教师涨工资,要分教学一线和后勤两部分。教学一线按教龄、职称。后勤按事业或公务员。为什么要这样分呢?因为教师队伍中不和谐的声音太多了,在学校有背景的,拿着高级职称工资不在教学一线而是在办公室、图书馆等等。有的女教师甚至才50岁拿着高级职称工资,请假去外地給儿女看孩子去了。我的想法也可能有片面性,但在我们这个地方学校就是这样的。


手机用户54391972126


我觉得欠妥

1、丢失利益给都不要:拼一个高点的职称为荣誉更多的是为钞票,这是目的所在,如果工资不挂钩,白费劲!

2、丢失教师的素质提升、拼职称,实际上就是拼素质,学历的提高,师德表现,业务水平等等,不挂钩将严重挫伤教师提升自己的积极性;

3 、回到“大锅饭”的老路上。按工龄计算工资的结果就是,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能力高低一个样!严重挫伤工作积极性。

4、职称还是要拼的,好好的参评,与工资挂钩也是必须的,挂钓的比例另当别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