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泰汽車“罪魁禍首”?A股多家上市公司“踩雷”上演“連環炸”

2019年汽車行業迎來了濃濃寒流,今年的汽車業“金九銀十”更是慘淡收場。

車市寒冬,許多車企正深陷債務泥潭中,而且危機不斷髮酵。上個月一則“四家車企傳聞破產”成為業內熱議話題,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傳四家企業分別為眾泰汽車、華泰汽車、力帆汽車及獵豹汽車,雖四家企業都進行澄清公告,但基本都反應了一個現實問題:車企的日子不不好過。

但近日,A股市場一波“連環炸”的驚雷引起投資者的強烈關注,眾泰汽車拖欠鋰電池供應商比克動力貨款一事,猶如“蝴蝶效應”不斷引發連鎖反應,而且蔓延到越來越多的A股公司,容百科技、當升科技、長信科技、中利集團、杭可科技等上市公司紛紛“踩雷”。

杭可科技因比克動力計提壞賬

杭可科技11月10日晚發佈公告,公司對深圳市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深圳比克)、鄭州比克電池有限公司(鄭州比克,深圳比克和鄭州比克合稱“比克動力”)的應收賬款餘額合計1.06億元。鑑於當前存在的回款風險,公司目前已對該部分應收賬款補充計提壞賬準備2220.40萬元,補充計提後相關壞賬準備為3421.07萬元,綜合計提比例達到32.19%,如比克動力的應收賬款無法全部或部分收回,公司將對該部分款項全額或部分計提壞賬準備。

眾泰汽車“罪魁禍首”?A股多家上市公司“踩雷”上演“連環炸”

具體來看,杭可科技對比克動力的應收賬款餘額包括兩部分,其中應收深圳比克餘額為1510.98萬元,應收鄭州比克餘額為9115.36萬元。截至2019年11月7日,杭可科技對比克動力應收賬款計提了1200.67萬元壞賬準備,綜合計提比例超過10%。針對目前比克動力最新出現的貨款支付相關情況,為應對風險,公司便對比克動力的應收賬款補提壞賬準備。杭可科技方面表示,未來公司將根據比克動力的經營財務狀況、資金情況等,視情況可能繼續補充計提壞賬準備。

當升科技關於應收賬款風險的提示性公告

11月7日晚間,當升科技就曾發佈了關於應收賬款風險的提示性公告,當升科技以及子公司江蘇當升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對深圳比克、鄭州比克的應收賬款餘額合計3.79億元,上述應收賬款仍存在無法收回的風險。

眾泰汽車“罪魁禍首”?A股多家上市公司“踩雷”上演“連環炸”

當升科技所發佈的風險公告,顯然沒有披露充分。11月9日,交易所專門下發問詢函,要求當升科技公司說明對深圳比克、鄭州比克及其關聯方的應收賬款、應收票據的具體情況,賬齡、壞賬準備及其計提充分性,並請審計機構發表明確意見。

科創板容百科技同樣被拖下水

在此次欠款事件中,杭可科技並不是第一家被波及的鋰電池上游供應商,科創板遭遇比克之殤的難兄難弟還有容百科技。

11月6日晚間,停牌一天的科創板企業容百科技公告稱,公司及公司全資子公司湖北容百收到深圳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比克動力”)的商業承兌匯票共計7002.84萬元,匯票到期日為2019年10月29日。截至公告披露日,該7002.84萬元商業承兌匯票已到期但未能實現兌付。

眾泰汽車“罪魁禍首”?A股多家上市公司“踩雷”上演“連環炸”

容百科技對比克動力的信用期為月結90天,即發貨當月月底起算90天內付款。截至公告披露日,容百科技對比克動力的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含前述已到期商業承兌匯票,不含銀行承兌匯票)合計2.08億元,其中逾期賬款及已到期未兌付匯票合計2.06億元,存在無法回收的風險。

眾泰汽車“罪魁禍首”?A股多家上市公司“踩雷”上演“連環炸”

容百科技稱,鑑於該應收票據存在無法全額兌付的風險,容百科技目前已將該應收票據金額轉回應收賬款,並且根據賬齡對該部分應收款項按10%比例計提壞賬準備。如比克動力的應收賬款無法全部或部分收回,公司將需要對該部分款項全額或部分計提壞賬準備;如進行全額計提,將可能導致公司2019年淨利潤大幅下滑甚至可能虧損。

或是受此影響,11月7日,當升科技和容百科技均出現跌停,收盤分別下跌達6%、5%,其中容百科技還成為科創板繼昊海生科、久日新材之後第三隻破發個股。

長信科技收深交所關注函,要求說明投資比克動力的相關情況

比克動力欠款風險的發酵,還牽涉到了創業板公司長信科技。天眼查顯示,成立於2005年的比克動力,法人代表為李向前,其中,直接參股的上市公司股東包括長信科技(300088)和中利集團(002309);自然人股東陳奇、高前文分別持股5.21%和4.17%。值得注意的是,陳奇為長信科技前任董事長,高前文為長信科技現任董事長。

眾泰汽車“罪魁禍首”?A股多家上市公司“踩雷”上演“連環炸”

長信科技也受累比克動力,遭監管層問詢。財務數據顯示,長信科技2018年對比克動力長期股權投資計提減值2.62億元,2019年上半年,比克動力投資收益下滑影響長信科技淨利潤超八千萬元。

眾泰汽車“罪魁禍首”?A股多家上市公司“踩雷”上演“連環炸”

11月8日,長信科技回應稱,截止目前,公司共持有比克動力11.6470%股權(對應註冊資本額為3191.8731萬元);2018年度比克動力未完成業績承諾,公司正在與業績補償方積極落實2018年的補償條款;公司未來無進一步投資比克動力的計劃或安排。

長信科技進一步指出,公司與比克動力不存在關聯交易、經營性或非經營性資金往來等,不存在對比克動力的應收應付類款項和票據。在主營業務方面,與比克動力沒有任何交集、未受任何影響。

中利集團也曾因比克動力計提2.55億元資產減值

直接參股比克動力的另一家上市公司中利集團,2018年對其持股的8.29%股權計提2.55億元資產減值損失,從而造成公司2018年業績出現非經營性虧損。

2019年4月15日,中利集團披露《2018年度業績快報修正公告》,對2019年2月26日披露的業績快報數據進行修正,預計歸母淨利潤由盈利3088.75萬元修正為虧損2.83億元。業績修正的主要原因,就包括公司對持有的深圳市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8.29%的股權補充計提2.55億元資產減值。

眾泰汽車“罪魁禍首”?A股多家上市公司“踩雷”上演“連環炸”

2018年,雖說長信科技和中利集團都蒙受了上億元的商譽計提損失,但如今再回看,上述兩家A股公司應該為最終未能入主比克動力而感到慶幸。

鋰電池供應商比克動力

比克動力是中國首家登陸美國納斯納克交易市場的鋰電池企業,產品主要以圓柱電池為主,併成為少數使用高鎳材料的動力電池企業,曾在三元市場一度佔據約30%市場份額。而今,比克動力出現債務違約,不禁讓人聯想到下游汽企對其的大額欠款。

天眼查數據顯示,該公司目前自身風險29條,周邊風險則達到281條,預警提醒也有295條。

眾泰汽車“罪魁禍首”?A股多家上市公司“踩雷”上演“連環炸”

“罪魁禍首”是眾泰汽車

比克動力這起無力清償案往上溯源,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另一家上市公司--眾泰汽車。

眾泰汽車“罪魁禍首”?A股多家上市公司“踩雷”上演“連環炸”

10月14日,比克電池曾對眾泰眾泰汽車欠款一事做出披露。比克電池稱公司已起訴眾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涉案金額達6.21億元。眾泰汽車的相關欠款最早可追溯至4年前,這期間比克電池曾多次與眾泰汽車進行交涉並約定貨款支付計劃,但眾泰汽車多次食言,導致相關問題仍未解決。

因此,這起“欠款連環案”鏈條已經趨於明晰:上至電池原料供應商,連接動力電力供應商,下至汽車廠商,其中眾泰汽車是丟雷的重要一環,故而連鎖反應掀起幾家上市公司的賬款風險問題。

而眾泰汽車的資金鍊危機,最大的原因又是受整體市場低迷、補貼退坡等因素的影響,此前發展突飛猛進的新能源汽車近期放緩了增長步伐。最新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1-9月,公司累計實現營收54.01億元,同比下降59.5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7.6億元,同比下降283.02%。其中,第三季度公司業績更是斷崖式下滑,營業收入3.6億元,同比下降88.4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7億元,同比下降521.5%;扣非後淨利潤-4.8億元,同比下滑714.94%。

眾泰汽車“罪魁禍首”?A股多家上市公司“踩雷”上演“連環炸”

11月6日,眾泰汽車公告顯示,因合同糾紛,公司控股股東鐵牛集團持有上市公司的2.5億股股份被司法凍結,一致行動人金馬集團持有的1.06億股股份也被司法凍結,合計凍結股份達到3.56億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比例達到了17.55%。

眾泰汽車“罪魁禍首”?A股多家上市公司“踩雷”上演“連環炸”

汽車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市場上的淘汰賽已經開始了,例如有的品牌一夜之間灰飛煙滅。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9月,我國汽車製造業利潤總額為3734.6億元,同比下滑16.6%。我國汽車市場壓力變大,各個車企都在想盡辦法穩住市場。隨著未來市場的進一步強化,進入零和遊戲的狀態,現在的這些企業如果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將會難上加難。而站在懸崖邊緣的眾泰汽車,將何去何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