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為什麼不跌也不漲?

A股為什麼不跌也不漲?

橫盤半年,窄幅震盪就是目前A股指數的真實寫照,即使本週四收盤後放出“利好”,也沒能讓股市雄起。在這模稜兩可的走勢中,想必投資者都會有一些疑問,最近我和一些功夫研究院的粉絲聊天,總結出大家可能比較關心這幾個問題。

一、基本面是否持續惡化是場內外投資者最大的擔心,目前的經濟狀況值不值得擔憂?

前不久A股新出爐的三季報,市場出現了分歧。一部分人認為應當逐漸開始轉為樂觀,一部分人依然維持謹慎,認為作為領先指標的營業收入還在下滑,明年上半年還要繼續檢驗業績,這種分歧就是導致市場保持著平衡狀態的原因之一。其實營業收入下滑幅度已經開始放緩,同時在盈利層面,三季度剔除金融石化石油已經環比改善了,況且市場在 11 月中旬後將進入年底數據空窗期,那麼12月很有可能是一個政策主題式的行情,因此也不必太過擔憂。

二、近期豬肉價格快速上漲帶來的通脹的擔心很多,已經讓債市出現了不小的調整,對股市的影響大不大?

受豬瘟疫情等因素影響,7 月以來豬價明顯上行,在鮮菜和鮮果價格明顯下行的背景下,豬價的快速上漲仍把 9 月 CPI 推升至 3.0,10 月的高頻數據顯示豬價仍在上漲,甚至有所加速,引發了市場對未來 CPI 的擔憂。當前CPI已經創下階段性新高,接下來可能還會破4.0,甚至5.0。但這主要還是結構性因素影響,是豬肉等少數食品價格上漲帶來的上升,對股市最多是情緒上的擾動。

A股為什麼不跌也不漲?

三、目前機構倉位不低了,通常達到這個水平線後就會出現減倉的行為,且三季度末已經達到了 一季度的高度,也是2015年以來較高水平。而一季度行情結束之後,市場出現了較大的普跌行情,機構如果選擇減倉,會不會出現類似於二季度初全面調整行情?

一季度普漲,任何板塊都出現了估值修復的行情,這也是針對去年全年下挫後的反彈,我們甚至在一季度看到了以往大牛市中出現的“低價股”炒作,隨後二季度出現的經濟數據不及預期以及中美貿易的惡化,導致了機構對倉位的降低同時還有投資者急於獲利兌現的願望,這才導致了二季度大多數板塊的深幅調整。

A股為什麼不跌也不漲?

目前基金倉位又有些擁擠,但類似於一季度的減倉可能不會出現,而是會選擇調倉,4季度國內外的機構資金都選擇了配置銀行的倉位,但對消費和科技的減持不太明顯,可以見得目前機構資金還是無處可去,銀行是當前最好的選擇之一,接下來還會去配置哪些板塊才是需要重點留意的。

基本面右側改善的板塊估值不便宜了,現在雖然很難找到基本面右側改善的低估值板塊,但處於左側的低估值板塊比較多,目前很多場外資金都在等待很多低估值的品種能夠再跌一跌,最好殺光裡邊所有的恐慌盤,而這裡邊最恐慌的就是散戶,機構早已垂涎三尺。

所以目前市場很難漲的動,因為增量資金在等待,也很難跌的動,因為缺少趨勢性的賣盤。面對當前市場的噪音應該多一點耐心,接下來的行情演變對持倉或者持幣者都會是不小的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