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酥红梨栽培技术指导

形状特征:通常3年始果,以短果枝结果为主,有腋花芽。花序坐果率高,单果重300-500克,大者600克。早酥红梨表现生长茁壮,抗性强,结果早,果实高桩形,个大,成熟早,品格优质。

早酥红梨栽培技术指导

栽培技术要点:

1.早酥红梨建园要点:种植密度为株行距2×3或3×4米;早酥红梨虽可自花授粉,但也可按6:1配置授粉树,授粉品种有:酥梨、雪花梨等花期相近品种。

早酥红梨适应性广,除寒地外,全国各省均有栽培,但在山岳薄地、粗砂地,果实常有缺素症,栽培时应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使之壮树高产。4年即可丰。

2.早酥红梨梨园管理:树下管理主要是生长期树盘覆草、松土、锄草,结合晚秋施有机肥深翻松土,以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发芽前、落花后施一次氮肥+复合肥,6月初施复合肥+微量元素。树上管理要结合病虫害防治,整个生长期每隔15-20天叶面喷施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以弥补树体养分,加强树势。灌水的原则是前促后控,结合每次施肥进行,并留意灌封冻水,雨量大的年份应留意排水。留意硼肥使用。 早酥红梨易成花,坐果率高,应及时疏花疏果,联结冬剪去掉部分过多的花芽,花蕾分别后开端疏花,序留2朵边花。坐果后定果,幼壮树按25—30片叶留1个果,每花序只留1个单果。

疏果后套袋,以提高优质果品率,减少病虫损害,防止农药直接污染。

树形可采取双层开心形或纺锤形。双层开心形,主干分枝点高60—70厘米,第1层留3—5个主枝,第2层留2—3个主枝,层间距为70厘米,不留侧枝,主枝上直接着生结果枝组,大中小枝组错开排列,树高在2.5米左右;纺锤形,主干分枝点高60厘米,每隔20厘米留一个主枝,主枝呈螺旋式上升,形成下宽上窄树体,形似纺锤,树高2.5米。修剪时,留意开张枝条角度,对斜生长枝缓放,直立长枝从基部向上每隔20厘米左右环刻一圈,延续环刻到梢端,翌年抽生出3—7个中短枝和许多叶丛枝。早酥红梨更新复壮力稍差,要留意少负荷维持壮树,多留截枝条。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

1、翻耕种草,培养地力

秋冬季翻耕一般结合施用基肥进行,以加深土层,改良土壤结构。

在休眠期,间种绿肥及冬季蔬菜(应离主杆1米左右),既清洁田园,又培肥地力。

2、水分管理

雨季常遇春雨、梅涝,为此必须及时做好清沟排水。7月上旬遇高温干旱时,除用秸杆、杂草覆盖保墒外,应及时灌水。

3、疏花疏果

疏花可分为疏花序和疏花两种,疏花序就是把整个果台疏除,疏花则是把每一个果台上的多余花疏除。一般按疏小留大、疏迟留早、疏下留上、疏密留稀原则进行。疏果一般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谢花后15天左右开始,每个果台留1个幼果;第二次在5月中旬开始,结合套袋补疏,果与果之间的平均间距保持在15~20厘米。

4、套袋

套袋能显著改善果实的外观,防治病虫害和减少农药对果实的污染。套袋时间应在定果后第二次疏果结束,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进行。套袋方法是先把果袋口打开,用左手中指把下垂的果实向外挺起,把幼果套入袋内,然后用铅丝或用订书机等工具把袋口扎住或钉牢,最好把袋口扭订在结果枝条上。套袋时不同的蜜梨品种,选择不同的果袋,果皮绿色品种,内层应选黑色;果皮黄褐色品种,内层以白色的双层专用袋为好。

早酥红梨栽培技术指导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就是为了形成合理的树体结构,有效利用空间、光能,调节树体营养分配,使梨树早结果、多结果、结好果,并延长其寿命。梨的树形很多,目前生产上应用较广是开心形。开心形树体结构是自幼龄期就不留中心干,定干高30-60厘米,留三大主枝按方位角120度伸展,主枝基角40度左右。每一主枝两侧配置3个副主枝,第一副主枝分枝点离主枝基部1.5米左右,同侧副主枝间距1米左右。主枝、副主枝两侧配置侧枝,同侧侧枝间距70厘米左右,侧枝是全树的主要结果部位。

梨树修剪时间分冬剪和夏剪。冬剪一般在梨树落叶后,即12月至次年2月上旬,夏剪一般在整个生长期进行。

具体修剪方法:冬剪以造型为主,定植后于30~60厘米处,留4~5个饱满芽予以定干,具体随树龄的增长分布进行修剪。夏剪以结果为主:一是疏枝,即把枝条自基部剪去,不留枝桩,其目的是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二是拧梢,一年生枝生长过旺,对花芽分化不利,通过拧梢,抑制新梢的生长势,促进花芽分化,形成结果枝。三是摘心,对新梢通过摘心,促进新梢充实与中下部腋芽的发育,从而提早形成结果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