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逼著他瞎努力

一套“完美”的教育觀念

近階段,我發現教育類的文章,風向居然開始變了,可能是前些年一直處於主流教育觀——“快樂教育”,“尊重孩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等觀點過於平庸爛大街,開始被大眾所嫌棄了,所以很多文章為了使得觀點新穎,開始滿世界的找證據去反轉原來的劇情:

  • 他們說:“快樂教育”是個陰謀,在發達國家富人家的孩子都在刻苦學習,只有窮人的孩子才快樂淺薄。
  • 他們說:人生本來就不易,若想人前顯貴,必得人後受罪,如果一味“尊重天性”,只會養出好逸惡勞貪圖享樂的孩子。
  • 他們還說:“僅憑興趣是堅持不了長久的”,是負責任的父母就得“逼孩子一把”,現在不逼他們,長大他們會怪你的!
  • ……

說東道西,不就是咱爸咱媽咱老師在咱小的時候沒完沒了在咱耳朵嘮叨的那一套嘛: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現在逼你是為了你好!小時候不努力,長大你在工廠幹苦力都沒人使你?現在逼你你恨我,長大你自己就知道感謝我啦!

廢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逼著他瞎努力

總之呢,就是這種延續了成百上千年的思路:想過好日子就得夠優秀,要足夠優秀就必須得要辛苦,要辛苦孩子肯定不喜歡,但孩子不喜歡也不能放任他啊,所以為人父母的就得逼著他學,最後把孩子逼得優秀了,他享受到了好日子,自然就會明白我們當父母的一番苦心!

邏輯特別完美,簡直無法反駁!

在還是孩子時,這一套讓你聽著噁心,在為人父母之後,這一套自己居然聽著非常舒服,果然是“屁股決定腦袋”。

看似無懈可擊的邏輯,其實是有問題的

可當我感受了國外的教育後,才發現這套看似無懈可擊的邏輯是有問題的:它需要有一個大前提——學習,是一件苦差事。

我們總是在心中默認下“學習本身就是很反人性的”,需要動用特別多的毅力才可以堅持下去,但我在國外看到小孩子們學東西都學得很開心,極少會有鬼哭狼嚎不想學的現象發生——孩子在小時候都貪玩兒,但是到了青少年時期都會奮發圖強,自覺刻苦學習,堅持特長訓練,基本不用家長與老師怎麼督促。發達國家孩子的努力程度與窮富並沒有關係,都是實行的快樂教育,只不過富人可以給孩子提供的學習資源更多,所以孩子也更具有競爭力而已。

快樂教育是真的存在的,不要去懷疑;孩子的天性就是積極向上的,不要去懷疑;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不要去懷疑。

只是這一切的美好是需要許多條件的:進程要慢,要非常的慢;要有耐心,要有許多的耐心;要有方法,要有很有趣的方法。

之前看到北美那些本地的老師都會刻意避免用重複枯燥的方式去教孩子,他們會選擇使用10種不同的方式來教孩子練習同一個動作,而不是讓孩子把一個動作來回練十遍。

  • 就像在游泳時老師教孩子們踢腿,就讓孩子仰著踢,趴著踢,老師扶著飄在水面上踢,比賽看誰踢的水花大,扔球做遊戲踢腿……不停的變換方式,孩子就一直很感興趣。
  • 就像孩子上鋼琴課,老師不會讓孩子練同一首曲子超過一週,無論這首曲子彈得有沒有瑕疵,都會開始教彈下一首,讓孩子一直處於“我會彈新曲子啦”的興奮當中,不會讓他覺得無聊。
  • 就像是孩子學算數,一個加減法,就要學兩年,老師從來不讓孩子採用題海戰術大量刷題,而是在現實場景中討論各種各樣的應用問題,讓孩子自己用加減法來解決。
  • ……

有許多人是看不起這種學習方式的,雖然教法趣味性十足,但是因為缺乏大量的刻意練習,會顯得浮皮潦草,基礎不牢,錯誤一堆。

廢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逼著他瞎努力

但教學方式究竟是“打好基礎”重要,還是讓孩子“保持興趣”更重要呢

經歷並對比了兩種教育模式後,我還是覺得讓孩子保持興趣更為重要,因為基礎差了還可以慢慢補回來,但興趣消散了就一輩子不想再去學了。

大部分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總是特別喜歡強調努力,強調刻苦,強調重複訓練,當然這都是正能量,努力奮鬥是很燃,但關鍵很多人總是搞錯這個努力刻苦的主語——注意:孩子自覺自願的努力才算數,你當父母的單方面努力只能算開了外掛,假如孩子對此沒有興趣,內心充滿了排斥,只有父母閉著眼睛瞎努力,那無論看似孩子堅持多久都是在玩賴,即使有成績也是虛假的。

  • 你只知道那些彈得一手好琴的人感謝父母在小時候逼了自己一把,但從來不知更多的人雖然在小時候琴彈得不錯,因為脫離了父母督促之後就再也沒法繼續練下去,最終荒廢了這個特長的。
  • 你只注意到那些考上名校的學霸們感謝父母在小時候逼了自己一把,但你從來沒有注意到有多少在中學榜上有名的人物,在考上好學校後長鬆了一口氣,之後就再也提不起來學習的勁兒,最終泯然眾人的。
  • 再想想你自己,高中的時候多半可以熟練掌握三角函數,但你現在可還記得sin cos tan都是個什麼鬼嗎?只有像那些從心底裡真心喜歡數學的傢伙,才會沒事想去研究一下,希爾伯特空間到底是怎麼回事等類似的問題。

外部推動的力量再強大,都只能是暫時性的,只有從內心散發出來的力量才能使人長久地做一件事並做好它。那些持續努力並做出成就的人,無一不是真心熱愛這件事的人。

廢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逼著他瞎努力

成為優秀的人確實是需要付出辛苦的,但他們的內心一定不是苦的,是他們心甘情願的付出換來的成就,才化成了巨大的喜悅與自我肯定,從而形成良性循環的。

如果純粹是因為外界的逼迫與壓力才取得成績,很難會產生成就感的,更不會”因為擅長而喜歡“,試想一下,被迫建造金字塔的奴隸會因為金字塔的雄偉壯麗而自豪,自此迷戀上搬磚嗎?

死磕是沒有好下場的

之所以說雞湯文有毒性,就在於:它說了一個貌似很簡單並且很正確的道理,但卻從來不告訴你具體需要該怎樣做。

雞湯文說得那麼容易,若孩子就是不愛學,逼他一把就行了,那請問你,怎麼逼?有具體的操作指南嗎?

肯定是沒有的!因為說出來話不好聽啊:用吼,用打,用嚇唬,用威脅唄(不做完不許XX),使用道德綁架唄(辛辛苦苦賺的錢讓你去學,不認真學你對得起我嗎?),總之就是和孩子死磕唄!

廢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逼著他瞎努力

可是死磕是沒有好下場的,我就不跟你扯孩子心靈會受傷的那些事兒了,就算孩子受得了這種摧殘,那像我們這種普通為人父母的,能讓自己保持這種奴隸監工一樣的雞血狀態多長時間呢?

別瞎想了!這多半是一場不對等的戰爭,孩子可是全職對抗你的,而你除了孩子還有一大攤子的事兒要管,是沒有多少精力去應對每天都有的那種堪稱精神折磨的拉鋸戰的,堅持不了兩年你就會被熊孩子虐得面容交瘁,為了活命而不得不放棄死磕的。

事實上如果熊孩子心裡早就放棄了,那你繼續堅持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最多就是彼此多折磨兩年,你一旦鬆懈他可就全都還給老師了。

好吧,逼孩子既然沒有好下場,難道就任由著孩子不想學就放棄嗎

當然,如果孩子完全不感興趣,不是那塊料,及時止損該放棄就放棄吧。

但首先你得確定,究竟孩子是真的不感興趣啊,還是原本是有興趣的只是被不適合的教學方式弄得太煩太累了。

如果是原來是有興趣的那一種,你可以給孩子換一套更適合他的學習方案,比如說教學進度放緩,難度降低些,把大任務拆分成若干小任務,增加更多教學趣味性等。除此,還應該在孩子的學習中避免出現負面評價,用更多的精神鼓勵去替之,把孩子的精神狀態搞舒坦了,再來試一試,雖然進度會慢了一些,但效果總會比逼迫來的強。

不要不分青紅皂白,就給孩子扣上“沒意志力”“不能堅持”的帽子,普通的孩子本就是又懶又笨的嘛,你像孩子那麼大時又會勤快聰明到哪去呢?

廢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逼著他瞎努力

小孩子學習,還是要循序漸進輕攏慢捻的,你得像釣魚那樣,有足夠的耐心,用各種方式慢慢引誘他上鉤,學得慢不要緊,大不了多費點時間,等時間一長,登堂入室了,他能領悟出趣處來,弄出了成就感,內心有了驅動力後,再慢慢地上量上難度也不遲啊。

你別一個用力過猛,把孩子給嚇跑了,之後再想逮他回來可就難如上青天了。

逼迫孩子努力,並不是你唯一的出路

比起“逼著孩子去努力”這樣的雞血 ,我還是更願意相信興趣和熱愛帶來的力量——只有心中熱愛,才會更加穩定和長久。孩子真正感興趣和發自內心想要做到的事情,他就算再苦再累也不會去抱怨,反而會樂在其中。

只是有些父母太著急了,嫌孩子太笨、反應慢、犯錯太多、不夠努力,於是在一開始就逼迫他做大量且枯燥重複的練習,讓孩子有了太多的負面體驗,在不知不覺中就破壞掉了他的興趣和積極性。當然,有些天賦異稟的孩子也能挺過這些試煉,修成正果的,但這不代表這種方式就是最適合孩子的。

廢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逼著他瞎努力

如今教育焦慮充斥著中國的大街小巷,“雞血”父母隨之也越來越多,雖這篇文章顯得有些人少言微了,但我還是希望在你被各路雞湯灌出來的牛娃刺激得不知所措時,至少知道:逼迫孩子努力,並不是你唯一的出路,也並不是對你孩子最好的選擇。

雖然起跑線上過於喧囂,但要記得人生路很長很長,請始終堅信尊重與信任、快樂與興趣對孩子學習的巨大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