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祭祀節日寒衣節,竟然跟造紙發明人蔡倫的嫂子有關

中國傳統祭祀節日:寒衣節

農曆十月初一,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寒衣節。農曆十月以後,天氣漸漸寒冷,人們都要穿上厚厚的衣服來禦寒,為免祖先在陰間挨冷受凍、缺衣少穿,人們把“寒衣”焚化給亡人,叫作"送寒衣"。寒衣節與春季的清明節、上巳節,秋季的中元節,並稱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節”。

中國傳統祭祀節日寒衣節,竟然跟造紙發明人蔡倫的嫂子有關

早在周朝,十月初一便是祭祖日

寒衣節自古有之,據考證,早在周朝時,農曆十月初一是臘祭日,這天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而明代《帝京景物略》中,也有當時寒衣節的詳細記載:“十月一日,紙肆裁紙五色,作男女衣……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門,曰送寒衣。”

祖先崇拜的民間信仰

中國古人祭祖,源自於對祖先的感恩、追思和懷念,是一種表達親情的儀式,當然也有向祖先祈求保佑的意思,在祭祖過程中,會相信祖先的靈魂仍然存在,並影響現世子孫。祖先崇拜是一種信仰,每個人都是有祖先的,我的祖先只會影響我們,與沒有親緣關係的旁人無關。因為敬祖,所以慎言慎行,因為敬祖,所以教育子孫後代,讓他們光宗耀祖。

中國傳統祭祀節日寒衣節,竟然跟造紙發明人蔡倫的嫂子有關

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這樣的傳統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優良美德,承孝悌之意,雖然與過世的親人陰陽兩隔,但人們時刻都掛念著他們。不過在冬天的寒衣節,雖然氣溫有所下降,但雨水較少,以乾燥天氣為主,所以建議大家在祭祀的時候一定要小心火種,防患未然。

中國傳統祭祀節日寒衣節,竟然跟造紙發明人蔡倫的嫂子有關

燒紙祭祖的小故事

關於祭祀為什麼要燒紙?燒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還有一個小故事,據說這燒紙祭祖的習俗來源於蔡倫的嫂子。

相傳,蔡倫剛發明出紙時,買賣很好。蔡倫的嫂子慧娘就讓丈夫蔡莫向蔡倫學習造紙。學成之後,也在家開了一家造紙廠。但蔡莫造的紙,質量不好,賣不出去。後來,慧娘想了一個辦法,藉此擺脫了困境。

裝死燒紙後復活

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裝因急病而死。她的丈夫蔡莫在棺材前嚎啕大哭,他邊燒紙邊哭訴:"我給夫人燒紙錢。" 燒了一陣之後,只聽見慧娘在棺材裡喊:"把門開開,我回來了。"這可把在場的人們嚇呆了,當人們把棺材打開時,慧娘站在棺材上,裝腔作勢地唱道:“陽間錢能行四海,陰間紙在做買賣。不是丈夫把紙燒,誰肯放我回家來? ”

中國傳統祭祀節日寒衣節,竟然跟造紙發明人蔡倫的嫂子有關

慧娘說到:“大家不要害怕。我還陽了,我是人,不是鬼。剛才我到了陰間,閻王就讓我推磨受苦。丈夫燒了錢給我,就有許多小鬼幫我,真是有錢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錢,我把全部的錢都送了他,他就開了地府後門,放我回來了。”

陽間的黃紙就是陰間的錢

蔡莫配合著裝作糊塗:“我並沒有送錢給你啊?”慧娘說:“你燒的紙就是陰間的錢。”這樣一說,蔡莫又抱了幾捆紙,燒給他的父母。在場的人們一聽,便真的以為紙能變成陰間的錢,都爭著向蔡莫買紙燒給已故的親人。

這事一傳十,十傳百,遠近的鄉親都來買蔡家的紙,燒給自己死去的親人。不到兩天,積壓的紙被搶購一空。慧娘"還陽"那一天正好是農曆十月初一,因此,後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墳燒紙,以示對祖先的懷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