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遺留的爛攤子,中亞的片片飛地

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是位於中亞費爾幹納盆地(Fergana Valley)的飛地。

蘇聯遺留的爛攤子,中亞的片片飛地

費爾幹納盆地處在塔、吉、烏三國包夾的位置。©GoogleEarth


所謂飛地,涉及地理和行政兩個維度,它指在行政上屬於一個國家,而地理位置卻處在另一個國家的特殊土地。飛地形成的原因五花八門,政治、民族以及某個歷史事件都可能導致一個國家的領土四散。

世界各國的飛地不少,但像費爾幹納盆地上的飛地情況如此複雜的,可不多。

01.

一塊盆地上長了八塊飛地

費爾幹納盆地位於中亞腹地,是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三個國家交界的地方。這塊土地上聚集了大大小小共八塊飛地,分別是索赫、卡拉恰、莎希馬爾丹、賈蓋爾、沃魯赫、西卡拉恰、薩爾瓦克和巴拉克。其中,前六塊飛地均位於吉爾吉斯斯坦的巴特肯州境內,因此巴特肯也被稱作飛地之州。

眾多飛地的存在,使得三個國家的領土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比如,沃魯赫(Vorukh)是塔吉克斯坦的領土,但是位於吉爾吉斯斯坦,莎希馬爾丹(Shakhimardan)是烏茲別克斯坦的領土,但是位置在吉爾吉斯斯坦境內......

蘇聯遺留的爛攤子,中亞的片片飛地

八塊飛地在各國的所在位置 圖片來源:RealLifeLore


這些飛地中,面積最大的是索赫(Sokh)飛地,有325平方公里;最小的是卡拉恰飛地,只是一個面積不到1平方公里的小村莊,住著4000多人。

想象一下,生活在這裡的人們辦理跨境手續的情形,他們的生活該有多麼麻煩。

如果費爾幹納盆地是一片人煙稀少的荒郊野嶺也就罷了,即使幾個國家的領土互相交錯,也不會產生大的領土爭端。但是這塊面積達2.2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兩個中國西安的面積,住著近1100萬人(2018年),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蘇聯遺留的爛攤子,中亞的片片飛地

1974年蘇聯的人口密度地圖,費爾幹納盆地的人口密度明顯高於周圍其他地區。

除此之外,費爾幹納盆地還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連接著中西方的文化與貿易交流。

如此重要的地方,自然引發了三個國家層出不窮的領土爭端和外交問題,這八塊飛地就成了塔、吉、烏三國關係的晴雨表。

如果只有國家問題也就罷了,但是這塊盆地上偏偏民族混雜。烏茲別克族、塔吉克族、吉爾吉斯族和土庫曼族的民族矛盾迭出,讓各個國家頭疼不已。

以索赫飛地為例,在行政上它屬於烏茲別克斯坦,在地理上,這裡被吉爾吉斯斯坦的領土包圍,但這裡居住的99%的人都是塔吉克族人。

1990年和2010年,在吉爾吉斯斯坦的奧什市,吉爾吉斯族人和烏茲別克族人兩度發生暴力衝突,造成嚴重傷亡。

蘇聯遺留的爛攤子,中亞的片片飛地

1993年中亞地區民族分佈圖

邊境問題、領土問題、民族問題,每個單拎出來都足以讓世界各國難以應付,這片土地上竟然都佔全了。這些大小不一的飛地就像是散落在費爾幹納盆地上的玻璃碎片,不僅在地圖上顯得支離破碎,而且時常顯露出鋒利的本性,割破幾個國家間的關係。

當然,這種奇特的地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們的劃分還要回溯到兩百年前沙俄佔領中亞,以及一百年前蘇聯對各個加盟國實施的民族劃界和區域自治政策。

02.

中亞的重新洗牌

兩百年前,烏茲別克人在費爾幹納盆地建立了浩罕汗國。當時的人們民族意識淡薄,宗教認同、社會等級和文化觀念要遠遠高於民族認同。

1876年,俄羅斯帝國佔領了這裡,建立了費爾干納省,實行新的行政劃分,並依照當地人所說的語言確定了各個民族的屬性和人口。在俄羅斯人統治的時代,中亞各族的民族意識開始逐漸增長。

十月革命後,蘇俄接續了沙俄的統治,在中亞建立了突厥斯坦、花剌子模、布哈拉等多個蘇維埃共和國。

1921年,花剌子模蘇維埃人民共和國發生了「三月事變」,起因是烏茲別克族與土庫曼族之間的衝突,這引起了蘇俄高層的重視。為了更好地進行集中管理,之後的蘇聯中央決定,通過加強各族的民族主體認同來穩固區域和平,以民族劃界的方式建立民族共和國。

五年後(1926年),吉爾吉斯自治州從烏茲別克共和國劃出,成為蘇聯的自治共和國。緊接著在1929年,塔吉克自治共和國也從烏茲別克的管轄下獨立了出來。

蘇聯遺留的爛攤子,中亞的片片飛地

1993年蘇聯解體後的中亞國界圖,費爾幹納盆地處於三國交界處。

研究中亞史的學者們認為,蘇聯對中亞國界進行區域勘分的依據,主要是區域民族人口、耕作方式和居民所操語言。

在生產方式上,吉爾吉斯族人靠遊牧生活,而烏茲別克族人則以農耕為生。於是,蘇聯便以遊牧—農耕二分的方式將領土進行了生硬的人為劃界。如果一個地區的人口以遊牧的吉爾吉斯族人居多,便劃入吉爾吉斯,如果以農耕的烏茲別克族人多,則劃入烏茲別克。其他民族亦是如此。

依照這樣的劃分方式,費爾幹納盆地的格局在蘇聯時代被重新洗牌,分給了三個國家。原本屬於一個國家的領土被劃入了鄰國,一個國家的某塊土地也可能與本土分離,形成了錯綜分散,互相嵌套的局勢。

因此,奇形怪狀的數塊飛地便是這個時代的產物。

除了以上的飛地之外,原本屬於塔吉克斯坦的歷史文化名城布哈拉和撒馬爾罕,也在蘇聯的規劃下,被納入烏茲別克斯坦的版圖。

蘇聯遺留的爛攤子,中亞的片片飛地

撒馬爾罕,中亞歷史名城,現為烏茲別克斯坦第二大城市,2001年被聯合國列入世界遺產之列。

03.

讓各國頭疼的飛地問題

在蘇聯時代,這些國家都由蘇聯中央統一管轄,領土問題雖然發生過爭議,但沒有導致嚴重的結果。可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中亞各國「樹倒猢猻散」,這些飛地的歸屬問題立即成為燙手的山芋,引發了烏、塔、吉三國無盡的爭議。

由於飛地遠離本國中央政府的管轄,這裡成了恐怖主義分子的溫床。幾十年來,為數眾多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在飛地之州巴特肯區頻繁活動,製造恐怖襲擊,引起了周邊各國的恐慌。直到近些年來,三個國家就領土問題展開各項談判,這些飛地開始走上了和平交換的道路。

在2018年8月14日,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兩國簽署「換地協議」,將吉爾吉斯斯坦的飛地巴拉克劃給烏茲別克,而烏茲比克則將等值土地交易給了吉爾吉斯斯坦。

蘇聯遺留的爛攤子,中亞的片片飛地

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兩國總統簽署邊境協議。©Anadolu Agency

土地的等值交換不失為一種解決領土爭端的良策,但是這隻適合面積和爭議都不大的飛地,其他許多飛地的諸多問題單靠土地交換依然無法徹底解決。

比如資源問題,北索赫地區蘊含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它的歸屬權必然引發各國爭搶。再比如文化爭議,沙希馬爾丹是宗教名勝之地,伊斯蘭四大先知之一阿里聖墓就在這裡,移交領土又會引起另一番爭論。

這些層出不窮的棘手問題可以說都是上世紀蘇聯時代留下的歷史難題。時代發生鉅變,中亞各國現都已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可如果不擺脫「後蘇聯時代」的殘留記憶,這些飛地依然難現「落地」的曙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