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身下騎的哈雷還是Motocross,身上都得來件皮夾克

無論你是喜歡機車文化,還是鍾愛復古風格,抑或只是單純有時尚觸覺,有一件秋冬單品絕對是男人心中的最愛,那就是機車夾克。硬漢、英雄、男性荷爾蒙的代名詞,摩托、飛行員的標配。

不管身下骑的哈雷还是Motocross,身上都得来件皮夹克

皮夾克有很多種款式,Classic Biker、Motorcycle、Minimal,這三種一般被統一翻譯成機車皮夾克。

今天專注聊聊機車和皮夾克。話是這麼說啦,聊皮夾克的起源總也繞不過空軍那段歷史。

不管身下骑的哈雷还是Motocross,身上都得来件皮夹克

皮夾克最初是為軍事飛行員設計的,最早可追溯到一戰時德國飛行員的制服。

早在一戰時,戰場上的飛機常常在6000米以上的高空平流層作戰,老式的座艙並不是全封閉的,其刺骨寒冷的酸爽可想而知。為了解決還沒有擊落敵方飛機就先被凍死的問題,美國陸軍航空隊推出了第一批A-2 Bomber Jacket(A-2轟炸機夾克),皮革面料不僅防風,還十分保暖,並在1931年正式投入使用。

不管身下骑的哈雷还是Motocross,身上都得来件皮夹克

A-2皮衣用馬皮革製作而成,根據製造商不同,樣式上略有不同,但總體特徵是:設有兩個沒有保溫層的口袋(手插在衣兜裡被認為不適合軍事時期的快速反應),襯衫式立領,針織有彈性的袖口及腰部,拉鍊一般由鋼或黃銅製成。為了增強保暖效果,外套內襯會添加一層剪羊毛。

不管身下骑的哈雷还是Motocross,身上都得来件皮夹克

不過,轟炸機駕駛員們在統一標配的基礎上,可以自由發揮DIY設計,在後背塗鴉專屬自己的圖騰和投彈數量。

不管身下骑的哈雷还是Motocross,身上都得来件皮夹克
不管身下骑的哈雷还是Motocross,身上都得来件皮夹克

小炸彈數量,表示執行任務的次數

不管身下骑的哈雷还是Motocross,身上都得来件皮夹克

電影《珍珠港》A-2 bomber jacket

至今,A-2夾克依然是美式軍事風格著裝的最愛,奧巴馬便穿過不少。

不管身下骑的哈雷还是Motocross,身上都得来件皮夹克

A-2夾克在空軍部隊的流行,令當時的海軍豔羨不已:我們航母飛行員也需要呀!終於在1940年,海軍也如願以償得到了A-2轟炸機夾克的升級版:G-1 Bomber Jacket。

G-1在A-2的基礎上增加了毛領設計,款式和剪裁更為貼身。

不管身下骑的哈雷还是Motocross,身上都得来件皮夹克

1986年,電影《壯志凌雲Top Gun》中,飾演飛行員的阿湯哥就曾穿著G-1出鏡。

不管身下骑的哈雷还是Motocross,身上都得来件皮夹克

到了二戰時,皮夾克不再侷限於飛行員專用,變成了整個歐洲部隊大部分官兵的著裝標配。戰爭結束後,美國還曾作為警察制服流行過一段時間。這時候,皮夾克還是軍用品。直到機車一族將它穿出了潮流,風靡一時。

其實,第一件具有當代風格的皮夾克早在1928年就出現了。

成立於1913年、以設計軍用皮夾克起家的美國老牌雨衣製造商Schott NYC,在1928年為Harley Davidson(哈雷摩托車製造商)設計了一件機車皮夾克,名為“Perfecto”(比Harley Davidson自己推出的首款夾克整整早了40年)。代替飛行員夾克的紐扣設計,採用拉鍊設計,材質以馬皮為主。堅固耐磨損,外形粗獷,兼具保護車手的功能。

不管身下骑的哈雷还是Motocross,身上都得来件皮夹克

最早的原版Perfecto夾克,因其出色的耐用性和狂野設計風靡市場

不過“Perfecto”機車夾克,到了50年代,才開始風靡全球。

1953年,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在有“摩托公路片始祖”之稱的電影《飛車黨The wild one》裡,飾演一個風流不羈的浪子。

不管身下骑的哈雷还是Motocross,身上都得来件皮夹克

只見馬龍·白蘭度穿著黑色的機車夾克,騎著飛速行駛的摩托車轟鳴而過,享受速度與激情,揮灑苦悶與不滿。如同電影的原型故事,一群戰後失業的飛行員,身著機車夾克、跨著哈雷摩托反叛著戰後的現實社會。

白蘭度身上穿的那款Schott Perfecto一夜爆紅,在無數青年中掀起一陣狂潮,成為最典型的機車黨形象。硬派強悍、壞小子、灑脫不羈的皮衣,造就了美國機車族。

不管身下骑的哈雷还是Motocross,身上都得来件皮夹克

白蘭度身上穿的款式就是Classic Biker Jacket。短款、斜門襟、大衣領、口袋和袖口帶金屬拉鍊,機車絕配。因為肩章上有一顆銀色金屬星星的設計,更細緻的命名為one star Perfecto,是Schott機車夾克裡最著名的款式,也是所有機車夾克的原型。

不管身下骑的哈雷还是Motocross,身上都得来件皮夹克

然而片子流到英國時,因為太過反叛,英國當局深感恐慌,對本片禁映了14年。但即便如此也無法阻擋機車夾克的流行。

當時戰後的英國和美國狀況不相上下,經濟蕭條,百廢待興,作為中堅力量的工人階級為了消解苦悶,紛紛騎起了摩托車。

60年代初期,英國飛車黨在青年人中形成另一種文化,洛克幫(Rockers)。每天聚集在咖啡館前,互相攀比自己的摩托車,或者進行一些公路比賽。因為穿黑色皮夾克,也被稱為Leather boys。

不管身下骑的哈雷还是Motocross,身上都得来件皮夹克

再後來,英國人認為Classic Biker Jacket是美式文化的產物,而中長款、帶胸袋、腰部束帶的Motorcycle Jacket才比較有英國味,也更保暖。於是在英國本土出現了新的皮夾克款式。

不管身下骑的哈雷还是Motocross,身上都得来件皮夹克

堅持用純天然材料製作皮夾克的英國倫敦品牌Belstaff,也是摩托愛好者們最愛的品牌,其設計的黑馬王子摩托皮夾克Black Prince Motorcycle Jacket,兼具保暖、防水、透氣特性,是歷史上最好賣的皮夾克。

不管身下骑的哈雷还是Motocross,身上都得来件皮夹克

80年代,美國的飛車黨一族和英國的洛克幫,跨越大西洋傳到了日本,那些無法從戰爭陰影中擺脫的廣島退伍軍人們,同樣把對生活的壓力與失望,再次寄託給了摩托車,形成了“暴走族”文化,不過他們不再痴迷於穿皮夾克了。

不管身下骑的哈雷还是Motocross,身上都得来件皮夹克

再後來,隨著時代需要和時尚審美變革,皮衣不再是機車黨專屬,男性和女性都可以拿來日常穿著,所以在設計和版型上也多次改變。例如Minimal Biker Jacket。相比Classic Biker Jacket,拉鍊和金屬裝飾物變少,更加簡約。

不管身下骑的哈雷还是Motocross,身上都得来件皮夹克

後來還出現了西裝皮衣Blazer,結合了西服款式,中和了皮衣的狂野,更加紳士。

不管身下骑的哈雷还是Motocross,身上都得来件皮夹克

摩托文化除了哈雷這種重型機車,還有一個相對街頭的越野摩托車Motocross。

不管身下骑的哈雷还是Motocross,身上都得来件皮夹克

Motocross起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軍隊留下的引擎給予了人們越野的機會,久而久之,騎越野摩托車變成了一項成熟的運動,並劃分了細緻分類:有在搭建場地做動作的Supercross,有依靠自然地形比賽的Motocross等。雖然類型不同,但裝備大同小異:頭盔、護目鏡、外套、胸甲、手套、護膝、外褲、Motocross靴。

不管身下骑的哈雷还是Motocross,身上都得来件皮夹克

哈雷黨穿黑色皮夾克,Motocross也穿皮夾克,不過更運動式,稱為Motocross或Cafe Racer。它沒有太多繁瑣不必要的拉鍊、肩章等設計,剪裁流暢簡潔。

除了具備防風、防雨、防摔、耐磨的特性,更講究美觀程度。比如,服飾的顏色款式要與胯下的摩托車匹配。為了達到醒目的效果,會有不同材質的拼接及流線形剪裁設計,印花一般都採用誇張的撞色。

不管身下骑的哈雷还是Motocross,身上都得来件皮夹克

1982年,Michael Jackson在《Thriller》中穿著的紅色夾克,就是賽車夾克款。

不管身下骑的哈雷还是Motocross,身上都得来件皮夹克

無論是哈雷還是Motocross,機車看上去充滿了危險的氣息,但機車一族們卻一心馳騁在路上,釋放著心中的壓力,遠離幫派、遠離一切與犯罪有關的事情。

隨著沉重的引擎轟鳴聲響起,硬漢瀟灑也柔情。他們身上的皮夾克,在新時代也不斷被打破、解構、重組,形成新的樣式和時尚文化。

不管身下骑的哈雷还是Motocross,身上都得来件皮夹克
不管身下骑的哈雷还是Motocross,身上都得来件皮夹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