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人旗幟鮮明看多A股?利好齊發,舞臺己搭好,序幕正拉開?

為何有人旗幟鮮明看多A股?利好齊發,舞臺己搭好,序幕正拉開?

這個週末,對於很多投資者來說,一定是糾結的。但外資和一些知名分析人士卻旗幟鮮明地看多A股!

週五(11月8日)盤後,證監會三箭齊發,政策紅利洶湧而至。再融資鬆綁、期權大擴容,新三板大動作,這些都意味著券商等金融機構的擴張窗口已經打開,上市公司外延式增長的障礙已經破除,中長期資金入場的依仗也已經搭好。

然而,在這些利好面前,投資者又迷茫了。擴容會不會利空股市,定增減持會不會衝擊股市,期權可以做空會不會帶來砸盤?9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CPI數據達3.8%,大超預期,更是在這種擔憂情緒上加了一把火。

那麼,市場是否會如大家擔心的那樣演繹呢?還是來仔細的分析一下這些消息。

CPI是否真的已經非常“恐怖”?

2019年10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3.8%,其中豬肉價格上漲101.3%,影響CPI上漲約2.43個百分點。從環比看,豬肉價格上漲20.1%,漲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CPI數據高於市場一致預期0.4個百分點,預期僅為3.4%。

為何有人旗幟鮮明看多A股?利好齊發,舞臺己搭好,序幕正拉開?

這個數據給市場帶來了一個可怕的預期:滯脹!在這種宏觀背景下,股市除了消費外,通常是沒有什麼機會的。那麼,是否真的滯脹呢?可以看一下下圖。

為何有人旗幟鮮明看多A股?利好齊發,舞臺己搭好,序幕正拉開?


上圖為全國CPI同比與寧夏回族自治區CPI當月同比的對比。今年10月寧夏的CPI數據還沒有出來,但銀川的數據已經發布。1月~10月,銀川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僅上漲1.4%,漲幅比全國36個大中城市平均水平(102.1)低0.7個百分點,居36個大中城市中第27位。

可以將銀川的數據與全國的數據進行對比,可以說相差巨大,而其中最大的差距就來源於豬肉。因為民族習慣,寧夏對豬肉的消耗量極少。因此,從脹的方面來講,CPI若剔除豬價影響並不算高。當然,由於豬價短期內很內下滑,在CPI破3之後,通脹預期會不會自我實現,物價上漲會不會擴散。另外,隨著各國央行不斷放水,外圍大宗商品市場會不會出現大幅上漲的現象,進而與豬價形成共振。這些值得高度關注。

從滯的方面來看,中國10月PPI同比-1.6%,預期-1.5%,前值-1.2%。對於市場而言,就要看今年最後兩個月,PPI能否止跌,甚至轉正。若從2018年的基數來看,PPI存在於12月份反彈的可能。去年12月PPI曾出現過斷崖式下跌,並且今年一季度處於相對較低的水平。

為何有人旗幟鮮明看多A股?利好齊發,舞臺己搭好,序幕正拉開?

事實上,市場之所以會如此看重物價數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跟貨幣政策走向有關。若物價高企,貨幣政策自然受限。不過,近期穩增長可能是更為重要的任務。MLF剛剛意外“降息”,而人民日報也在10月底發表評論稱,要把穩增長放在更為突出的位置。雖然,近期的政策力度可能不會有7-9月中那麼大,但偶施“雨露”應該還是少不了的。

為何有人旗幟鮮明看多A股?利好齊發,舞臺己搭好,序幕正拉開?

為何有人旗幟鮮明看多A股?利好齊發,舞臺己搭好,序幕正拉開?

利好緣何解讀為利空?

11月8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涉及三方面內容的重磅消息,分別是再融資鬆綁、新三板改革和擴大股票股指期權試點。按理來說,這三大內容都是利好消息,但也有不少投資人認為是利空。

傳統意義上股市分析的框架,比較粗線條的變量主要有三個:經濟週期、外延式機會和貨幣政策。券商中國此前分析過,這三者缺了一個都不夠成超級大牛市。也有就是說,經濟週期來的時候,只有配合著外延式機會,股票的“故事”才能講起來,貨幣則是講成這些“故事”的根本支撐。

當下,5G週期初起,市場還在等風。但此前由於政策障礙,外延式增長的機會幾乎沒有,利益機制得不到保障,沒有人願意進來玩,市場大部分時間並不活躍。此次,首先修訂了《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在該辦法中,配套融資部分還是循舊制,但舊制中關於定價和減持部分的並不科學。因此,接著修訂的就是《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對定向增發定價和減持做了優化。也許有人會說,定增減持難道不會對股市構成傷害嗎?其實,2006年,定向增發才開始逐漸成為市場的主流,但那輪牛市持續了兩年。後來的2014年,定向增發又變得寬鬆起來,但後面也迎來了一波牛市。事實表明,在定向增發火熱前期,市場反而會向好的方向發展,這也符合各方的利益訴求。

其次是關於新三板改革。這幾年,新三板的流動性接近枯竭,多少投資者浮虧慘重,此次改革的目的就是要重新激活市場的流動性。有人也因此擔心新三板改革再加上定增放開,這種“大擴容”會對市場構成衝擊。其實,2005年市場低迷的時候啟動的股權分置改革也曾被認為是“重大利空”。當時,網上的問卷調查表明,有四成以上的民眾認為是市場重大的利空,只有二成五的民眾認為是利好。後來,股權分置改革概念卻成了市場的“香饃饃”。從近的來看,科創板上市對二級市場構成的衝擊也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

第三是擴大股票股指期權試點。這一動作,其實也是在回應“證監會深改12條”中關於多舉措推進長期資金入市。無論是外資,還是養老資或者其它性質的資金,若想在一個市場長期呆下去,必然要有對沖工具配合。而擴大股票股指期權試點,實際上也是在擴大對沖工具的範圍,為引導長期資金入市做準備。

從近期監管層的動作來看,“深改12條”是相互聯繫的一個整體,是一盤大棋,是有謀劃、有推演、有佈局的一次大動作。而不是顧此失彼,修修補補式的改革。認識到這一點,對提振投資信心非常重要。

此外,無論是再融資鬆綁,還是新三板改革和擴大股票股指期權試點,對於券商來說都意味著重大利好:一是業務邊界擴大,增量業務會顯著增加;二是新三板改革,激活流動性,可以讓參與做市的券商找到順暢的退出渠道,並且彌補虧損;三是擴大股票股指期權試點,對於在這一領域經營已久的券商來說,更是多了一個創收的萬億市場。可以說,券商的利好在不斷積累,若這個板塊最終能與成交量部分脫鉤,極有可能走一波牛市。

近期,利好在不斷積聚,但市場對此反應並不熱烈。然而,外資此時卻在收集被內資拋棄的籌碼,近期不斷在買進,未來還有更多資金進場。截至目前,可以說牛市的舞臺已經搭好,但缺著一味催化劑,那就是受到物價制約的貨幣(近期也有松的動作,雖然動作不大,可市場的預期也很小)。但往往這個時候,可能也是財富分層的開始,那些眼光獨特的投資者,那些後來膾炙人口的財富神話,往往就是此時播下的種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