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2千元一斤,產地價錢卻大跌,每畝虧損1萬元,錢都去哪了?

市場2千元一斤,產地價錢卻大跌,每畝虧損1萬元,錢都去哪了?

市場2千元一斤,產地價錢卻大跌,每畝虧損1萬元,錢都去哪了?

這幾年要說什麼農產品比較火,筆者認為是藥材。因為這些年隨著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養生,和養生越來越年輕化,讓以前一些名不見經傳的中草藥材,和本就出名卻沒什麼人用的中草藥材火了起來,特別是這幾年藥膳越來越普及,使得中草藥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因此藥材種植也興起了。

不過藥材種植雖然在這幾年很火,但是詬病卻非常多?因為很多商販為了賣出高價,在前期大肆炒作,將藥材的價格炒的很高,然後隨著人們漸漸認清楚了這些藥材的具體作用,讓藥材的行情迅速跌落,這使得許多以種植藥材為生的農民大批量虧損。

市場2千元一斤,產地價錢卻大跌,每畝虧損1萬元,錢都去哪了?

比較典型的就有瑪卡、黑枸杞、白芨、天麻等藥材,而這幾天又出現了一種藥材虧損,它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

其實這種藥材可謂是婦孺皆知了,尤其是在2010年左右的時候非常火,它就是“三七”。

說起這三七,想必大部分朋友都聽過它的名頭了,但對於它的價值可能瞭解的並不是很清楚。三七在我國中草藥材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同時也有著悠久的歷史。據資料所記載,三七最早出現於神農時期,唐朝茶學家陸羽撰寫的《三七經》中寫道:"三七隻為,發乎神農氏"。

後面隨著人們使用三七,以及對三七的研究發現,三七真的時候一種價值非常高的植物,它不僅可以食材食用,還可以作為藥材食用,具有藥食兩用的價值,而不管如何使用它,其作用都非常明顯。

那麼三七具有有多高的價值呢?

在《本草綱目拾遺》中有這樣的記載:“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藥中之最珍貴者”,故而三七早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就獲得了“金不換”、“南國神草”等美譽,同時有因為它同為人參屬植物,其有效活性物質又高於和多於人參,因此又被現代中藥藥物學家稱為“參中之王”。

市場2千元一斤,產地價錢卻大跌,每畝虧損1萬元,錢都去哪了?

正是由於三七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很高的讚譽,所以現如今成了一種常被炒作的中草藥材。

筆者記得在前幾年的時候,三七真的算是藥材中的“奢侈品”了,不管是多少頭的,都能賣到7、8百元塊一斤,而20頭更是2、3千元一斤。於是在那幾年,不少人都不顧危險,跑到農村山區去挖野生三七,使得野生三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後面因為野生三七的數量急劇減少,不得已人們開始人工種植三七了,而由於那幾年三七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所以不少農民朋友都紛紛湧入了種植三七的浪潮當中,於是我國三七產量迅速增加,其價格也是逐年下跌,到今年普遍跌到百元一斤以下。

而昨天還有幾位三七種植戶告訴筆者,10月新上市的三七已經出現了大面積虧損,每畝虧損至少在1萬多元。

這不經讓人產生3個疑問?

其一,三七的價值真的那麼高嗎?值得賣那麼高的價錢嗎?

其二,三七的價錢大跌該怪誰?是怪商販炒作的太狠了,還是怪農民盲目跟風種植?

市場2千元一斤,產地價錢卻大跌,每畝虧損1萬元,錢都去哪了?

其三,錢都去哪了?在昨天三七種植戶告訴筆者消息的時候,筆者特意去一些購物網站上查閱了下,發現20頭的三七市場價依舊在2千元一斤上下,但是產地價錢卻大跌,跌至不足百元一斤,致使種植戶每畝虧損1萬多元,這中間的錢都去哪裡了?

各位朋友,你們如何看待這個問題?你覺得該怪誰?種植戶虧損的錢去哪了?歡迎留言交流,說說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