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名機番外篇:軍事歷史迷眼裡的《決戰中途島》

中途島相關部分文章:








二戰名機番外篇:軍事歷史迷眼裡的《決戰中途島》

有劇透,不過中途島之戰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劇透一點應該不算什麼吧。之前小挖客系列文章的飛機,都跟中途島戰役緊密相關,適逢新版《決戰中途島》上映,當然要先睹為快。看過之後頗有一番感慨,來講講小挖的看法吧。

軍迷眼裡亮點

這電影場景還算嚴謹,其中最大的驚喜,是再現了較為罕見的美國海軍開戰初期裝備的一款防空火炮,可惜它出名是靠“爛”——4聯裝28毫米(1.1英吋)口徑的艦載高射炮,它的特點是:威力小、射速低、重量大、人機工效差、轉動慢、故障率高……你能想到的缺點它都具備了,“比日本的25毫米96式機炮還差!”可戰爭開始時美國軍艦上的主力小口徑防空炮就是這貨!海軍戰前自己也意識到這貨不好使,開始用博福斯40毫米高炮來代替它,不過全部替換掉要到1943年了。經典影片《虎!虎!虎!》和老版的《中途島之戰》,以及“爆炸貝”的《珍珠港》中,就沒有這個東東,可能都很難找到實物了吧。

二戰名機番外篇:軍事歷史迷眼裡的《決戰中途島》

開戰時美國海軍的防空主力4聯裝28毫米機炮

“無畏”的俯衝轟炸是電影的重點,高空中冒著炮火以近乎90度的俯衝鏡頭還是很燃的。此外,影片裡的軍艦做得不錯也還算嚴謹,兩國的航空母艦、戰列艦都還蠻逼真,攻擊南雲艦隊時,還能清楚地看到“金剛”級戰列巡洋艦的雙聯裝主炮。

二戰名機番外篇:軍事歷史迷眼裡的《決戰中途島》

預告片裡很燃的俯衝攻擊!最吸引小挖客的地方

反觀之前的二戰戰爭片,場景道具實在差強人意。“爆炸貝”的《珍珠港》裡停滿了一排排7、80年代建造的“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而斯普魯恩斯正是中途島之戰成名的呀!而以考據嚴謹出名的《虎!虎!虎》,也受當時條件限制,出現了戰後FRAM升級的“弗萊徹”級驅逐艦,艦橋前方那座巨大的MK108深彈發射器很是搶眼,小挖客還是第一次見到實物。

二戰名機番外篇:軍事歷史迷眼裡的《決戰中途島》

《虎!虎!虎!》中出現的超前“弗萊徹”

影片裡還好好吐槽了一把美國海軍早期的魚雷、TBD魚雷機等,也還不錯。不過,亮點似乎也就差不多了,下面到了小挖客的吐槽時間。

影片的硬傷

剛說了4聯裝28毫米炮很嚴謹,硬傷馬上就來:本片開頭的珍珠港大戰裡竟然大量出現了厄利空20毫米機炮!這個炮綜合性能相當不錯,採用管退式原理,射程威力都遠超12.7毫米機槍,也的的確確是美國海軍的主力防空炮。但是,用上這個炮已經是1942年的事了,珍珠港上是肯定用不上這炮的。即使到了中途島之戰,數量也是非常稀少。

二戰名機番外篇:軍事歷史迷眼裡的《決戰中途島》

不應出現在珍珠港美艦上的20毫米厄利空炮

那珍珠港、中途島時,美國海軍除了4聯裝28毫米炮,還有什麼防空呢?嚴謹的《虎!虎!虎!》裡展示給我們的就是水冷版的12.7毫米M2勃郎寧機槍!上一版《中途島之戰》甚至還給出了高大誇張的對空瞄準具。這槍的空冷版美軍一直用到現在,幾次準備用更先進的機槍替換掉,結果都 是更先進的先死了,現在看來肯定會超過100年了。可用來防空實在火力太弱,192年42年起被前面說的厄利空機炮給替掉了。

二戰名機番外篇:軍事歷史迷眼裡的《決戰中途島》

這才是當時的主力小口徑防空武器

影片是以“企業”號航母VB-6的理查德.貝斯特為主角,結果有些過於偏向貝斯特了。事實是戰後貝斯特接受採訪時說,他率隊衝向“赤城”號航母,投下了第一彈並命中“中部靠前”。可“赤城”號上的記錄表明,第一顆落下的炸彈落在艦首左舷外10米處,差點命中。當時在“赤城”號上的淵田美津雄戰後也說第一顆炸彈沒有命中,源田實在戰後接受審訓時說,炸彈掀起的水柱落在艦橋上,“淋了大家一身”。

二戰名機番外篇:軍事歷史迷眼裡的《決戰中途島》

預告片里正在準備投彈的“無畏”

武器錯一點也就罷了,史實也有硬傷:影片裡說貝斯特後來再次起飛,率隊擊沉了最後一艘日本航母“飛龍”號。事實上“飛龍”號是“約克城”號上的“無畏”式的戰果,率隊的是“企業”號上VS-6的加拉赫。加拉赫原本自己去攻擊“飛龍”號,讓沙姆韋上尉率“約克城”號的飛機去攻擊一艘戰列艦,可加拉赫隊投下的炸彈都沒有命中!沙姆韋上尉果斷改變目標,率自己的14架飛機轉而攻擊“飛龍”號,一氣命中了4顆炸彈!下級軍官的靈活性和積極性是打贏戰鬥的關鍵因素之一!

二戰名機番外篇:軍事歷史迷眼裡的《決戰中途島》

“飛龍”號航母戰沉是“約克城”號為自己報了仇

貝斯特的幾架飛機最後趕到戰場,認為4顆炸彈中有1顆是他們投下的。當然大家都是美國飛行員,都為戰鬥勝利奉獻了自己的努力,而且這樣高速變化的戰場上也很難確認戰果,貝斯特也的確表現非常優秀。影片裡另一個細節也不太對:最早向南雲艦隊發起進攻的VT-8的沃爾德倫少校,他(有印度安血統)以“蘇族人的敏銳”首先發現了敵人併發起攻擊,最後壯烈犧牲。而影片中卻說是VT-6的林賽先進攻的,事實上林賽也英勇捐軀,他比沃爾德倫晚了約半個小時。

二戰名機番外篇:軍事歷史迷眼裡的《決戰中途島》

VT-8的照片,右為犧牲的沃爾德倫,左為唯一倖存的蓋伊

電影的總體評價

歷史小挖客對這部電影的總體印象是:一部流於平庸和俗套的電影。編劇和導演心太大,短短2個小時裡包括了偷襲珍珠港、攻擊馬紹爾群島、轟炸東京和中途島之戰,雖然這些都跟中途島之戰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但真正留給中途島之戰的戲份實在偏少,最後成了蜻蜓點水,都有一點,但都不透。如果觀眾不熟悉那段戰史,很可能被帶偏。還有,影片的CG特效團隊似乎有點省錢,看戰鬥場面有點像遊戲的開場動畫的感覺,讓人有點出戲。

二戰名機番外篇:軍事歷史迷眼裡的《決戰中途島》

CG場景有些生硬,象3D遊戲的畫面

以小挖客的看法,前情可以快速切過,重點放在情報戰、日本的進攻及狂妄引起疏忽、美國各支部隊的努力反擊,到最後的勝利。中途島之戰本身已經非常精彩,其中豐富的細節、神奇的轉折決不亞於任何想像力豐富的劇本,實在沒必要去自作聰明地節外生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