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環衛人 接力“扮美長春”

清晨,你在長春街頭看不到堆積的落葉,因為早起的環衛工人已經把路面打掃得乾乾淨淨。從上個世紀50年代的驢車、糞勺,到改革開放後的推車、掃帚,再到現如今的自動清掃車和線上管理系統,二道區環衛工作者華春陽講述了外祖父、父母和自己三代環衛人扮美長春的故事。

三代人的環衛情結

華春陽的外祖父名叫裴興國,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代環衛工人,她對外祖父的瞭解更多的是來自家裡的幾張老照片和母親的講述。“我三歲那年外祖父就去世了,母親那裡有幾張外祖父當年的照片,我小時候常聽母親講外祖父當環衛工人有多麼辛苦。”

上個世紀50年代的長春,城區的街路多是由磚沙鋪成,背街小巷多為泥土路,老百姓形象地比喻為“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風天土打臉,雪天走滑梯”。當時所有的環衛工作幾乎都由人工完成,僅有的幾輛驢馬車就是最現代的工具。那時的環衛工人還有一個別稱“淘大糞的”,因為那時普通居民使用的公共廁所都是旱廁,而環衛工人除了清掃街路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清理公共廁所。對於外祖父的工作,華春陽很難有切身的感受,她第一次認識環衛工作還要從她的父母說起。

華春陽的父母都是環衛工人,一把掃帚、一把鍬、一輛手推車,是他們這一代環衛工人的“標配”。因為母親在一線工作,所以華春陽從未在清晨起床時見到過母親的身影,她也早早地就學會了給自己和家人做早飯。“那個時候我最不喜歡下雪天,不是因為冷,而是因為一到大雪天,我就很難見到父母,天沒亮他們就走了,有時我都睡了他們還沒回家。”華春陽曾經埋怨過自己的父母沒有光鮮體面的工作,埋怨過他們因為太忙而很少陪伴自己,但大學畢業的她卻仍舊選擇了從事環衛工作。

成為家中的第三代環衛人

華春陽坦言,小時候她跟很多人一樣不喜歡父母的職業,“那時候我從來都不讓父母去學校開家長會,怕大家知道我父母是掃馬路的,每當想起他們的職業我就會非常自卑。”直到讀高中時,她在報紙上看到了一篇文章,那裡面把環衛工人稱作“城市的美容師”,從此她對父母的工作有了新的認識。讀高二時她第一次在作文裡寫了父母的工作,那篇作文不但得了滿分,還在全校進行了展讀,“我站在同學面前讀作文時,臺下沒有想象中的鄙夷的眼神,同學們給我的都是感動和鼓勵,從那一刻起,我對環衛工作不再有偏見。”

大學畢業後,華春陽本打算留在北京或者到南方工作,但就在那一年,母親在工作時意外被車撞倒,好在搶救及時,最後轉危為安。在醫院裡照顧母親的華春陽瞭解到,環衛工人在路面工作遇到交通意外的情況並不少見,她突然萌生了自己也要從事環衛工作的想法。“父母當時都不太同意我也到環衛系統工作,但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環衛工人的工作方式,改變人們對環衛人的認知。”就這樣,華春陽當上了“城市美容師”,也成為家中的第三代環衛人。

用數字化機械化扮美這座城市

雖然是大學生,但華春陽依然選擇從基層幹起。剛上班時,她在一個保潔中隊擔任副隊長,負責東盛大街至東大橋、榮光路至惠工路區域的保潔巡查工作。“上班不長時間,有人給我介紹了男朋友,因為沒時間見面,我就把他約到我巡查的路面上,記得第一次約會他就陪我整整走了三個小時,他也看到了我最真實的工作過程。”對方並沒有嫌棄她的工作,就這樣,一年的時間裡,她所在的巡查線也成了他們戀愛最好的見證。

如今的華春陽在二道區環境衛生保潔管理中心從事內勤工作,負責數字化處理中心的信息處理與統計工作,全新的作業方式讓如今的環衛工人工作強度得以減輕,工作安全性得以提高。華春陽說:“現在的環衛工作跟以前大不相同,長春市有兩萬餘名環衛工人,各類環衛機械化作業車輛和設備3865臺(套),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85%,已實現常態化機械化清掃和清洗,大大降低了環衛工人的勞動強度。”在環衛系統,像華春陽一樣的年輕大學生並不在少數,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改變環衛人的工作方式,繼續扮美著這座溫暖的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