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日本最終還是被武士禍害了?

明治維新的主體是以長州藩和薩摩藩的武士。他們通過“倒幕運動”推翻了幕府統治,實現了“王政復古”,恢復了天皇大權。這些開明的武士們學習西方,廢除了封建割據的幕府統治,實現了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其本質是模仿歐洲的君主立憲制。

1.

明治維新後,武士們發生了富國派和強兵派之爭。其代表分別為強兵論的西鄉隆盛和富國論的大久保利通。西鄉以“徵韓論”著稱,當時日本要求與漕鮮簽訂通商條約,漕方認為日本公司是在走私,認為日本是個“不法”國家,所以西鄉隆盛主張征討漕鮮,他那時就有“大陸騰飛”的野心。

為什麼說日本最終還是被武士禍害了?

大久保利通

富國派的目標是殖產興業,發展經濟。1871年11月,巖倉具視、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伊藤博文、山口尚芳和各部次官計48名組成使團出國考察,史稱“岩倉使節團”。其目的是要學習歐美髮達國家的經驗,他們既對西方的工業感興趣,也對歐美的憲法感興趣。

大久保利通與憲法派的木戶孝允達成“漸進立憲”的協議,又對議院派的板垣助承諾建立“民選議院”,孤立了強兵派的西鄉隆盛,阻止了他對外擴張的野心,並且逼迫西鄉隆盛辭職下野。其實,大久保利通也不是絕對反對“強兵”,他主張先富國,後強兵。也就是先發展經濟建設,然後再發展軍事。

當時,各政治巨頭在日本現代化上有著不同的主張,大久保利通主張先富國,西鄉隆盛之主張先強兵,木戶孝允主張制定憲法,板垣退助則主張建立議會。

1890年,日本終於開設了議會,隨後,以板垣退助為首的自由黨轉換政治方向,開始追求自由民權。明治維新實現了富國強兵的目的,到了1893年,日本的進岀口貿易是1868年的5倍,軍艦數量增加了4倍,陸軍人數擴大了5倍,鐵路建設從零到3000公里。

中國是早於日本開展洋務運動的,隨著明治維新的成功,中日兩國在琉球、臺灣,特別是高句麗發生衝突,日本參謀本部長山縣有朋還提岀“清國威脅論”。在這種背景之下,當高句麗在1894年發生東學黨叛亂後,中日甲午戰爭就不可避免了。中國甲午戰敗後,割讓臺灣,賠償3億白銀另加3000萬贖遼費,日本戰爭中開支1.5億白銀,淨賺1.8億,獲得了充足的財政收入。日本將戰爭賠款2.8億用在軍費開支,餘下5000萬白銀用在鐵路、港口、教育和基礎建設上,綜合國力大大提升。

2.

講到這裡對日本武士在明治維新前後的表現作個總結,本來在19世紀武士們不屈服於西方列強的壓迫,經過了大約50年的努力奮鬥,使日本從一個落後的農業國,一躍成為一個近代化的強國。武士們受歐美思想的影響,打破了舊的體制,放棄了自己安身立命的封建制度和武士的身份制度,建立了新的中央集權制度,他們這種自我犧牲,自我革命的精神,這是值得中國、亞洲和其他爭取民族獨立的國家學習的。

為什麼說日本最終還是被武士禍害了?

伊藤博文

明治時的大日本帝國憲法是參照普魯士和比利時憲法制定的,憲法起草人伊藤博文考察了歐洲各國,意識到宗教是西方各國統治的基礎。問題是日本和中國一樣是個世俗社會,也沒有什麼宗教,但日本天皇有“天照大神”的說法。所以,他希望天皇能發揮宗教性精神作用,明治憲法開篇就規定了“天皇萬世一系,神聖不可侵犯”,還規定了天皇作為現實的神,那就具有了宗教的象徵,其實大家看了老王的“話說日本”系列講座,都應該知道日本天皇那有什麼萬世一系,日本有文字記載也就二千多年,而且在近700年的幕府統治時期,天皇基本上都是擺設,幸好日本有個種族或者說種姓制度,否則天皇早就被取而代之,看來人是需要有神的,這樣便於洗腦,便於統治者掌控。

明治維新之後的天皇實際上成為了另外一種形式的擺設,成為了武士們推行軍國主義政策的工具。雖然憲法規定了天皇作為國家元首,陸海軍的最高統帥,在國會協助下行使立法權,國務大臣(首相)被規定為輔佐天皇的行政權,司法權也以天皇的名義行使。但是,實際上轉換身份成為國家領導人的武士們才是日本的主導者,所謂的天皇制,不過是武士們精心包裝、設計的。明治維新實際上是日本歷史上最後一次武士革命,看下日本在二戰時期內閣成員之間的爭鬥殺戮,軍隊中下層的屢次“下克上”, 日本也不過是又回到平安時期的“平源”時代而已,這也是美國麥克阿瑟將軍在戰後赦免日本天皇的原因之一。

3.

明治維新的最終結果是日本走向了軍國主義道路,從最初的富國強兵、民族復興走向了反面,給中國和亞洲,也包括日本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這是值得人們深刻反思的。究其原因是日本的武士們,包括他們推動的明治維新是有其侷限性的。

為什麼說日本最終還是被武士禍害了?

勝海舟

其實,日本武士中也不乏清醒理性之人,勝海舟是日本近代海軍之父,甲午戰爭時期的日本聯合艦隊司令伊東祐亨是他的學生,不過他是反對甲午戰爭的。他警告戰勝之後浮躁的日本人說,追隨歐洲人的殖民政策是愚蠢的,中國是個大國,絕不是卑鄙的競爭對手,而是共同對抗歐美的夥伴。他還說,日本也許為勝利沾沾自喜,但是中國是個大國,中國人對於帝王的變化,外敵的侵入,都會泰然處之,中國社會也不會發生什麼變化,對他們來說國家的興亡,就像大象被蚊子蜇了一下。日本如果對於此次勝利太過驕橫,日後恐怕要吃大虧。武器和劍戟的勝利,不等於經濟上的勝利,日本在經濟上不可能戰勝中國。

但是遺憾的是,明治維新的新貴武士們雖然具有民族救亡的強烈動機,卻不能擺脫武士與生俱來的稱王稱霸的本性,這一點再與西方的殖民主義思想結合,就很難理解勝海舟的忠告,結果不幸被言中,在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勝利後,日本在勝利後“太過於驕橫”,終於吃了大虧。日本現在實際上還是被美國佔領的非正常國家,這應該是當初武士們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