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國家戰略制高點,上海如何打造新名片?有何底牌?

導讀

上海已經由當年國家戰略平衡點升級為國家戰略制高點,代表中國參與全球競爭,未來城市發展競爭力的來源主要是上海的“超級樞紐”定位與地位。

站在國家戰略制高點,上海如何打造新名片?有何底牌?

上海新名片

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召開,讓上海又一次成了世界矚目的“會客廳”。

這背後,上海已經由當年國家戰略平衡點升級為國家戰略制高點,代表中國參與全球競爭,因此,高水平、高質量的法治化是上海建設全球卓越城市、體現上海國際化水平、增加營商環境吸引力的一張新名片。

這張名片既可以保障上海在國內打造營商環境的引領性地位,又開闢法治與國際接軌的磨合道路,還可以探索完善、提升法治化程度的新路徑,更能為深化市場化改革提供堅固的法治基礎。

可以說,這張新名片先是上海打造、使用,然後就會在全國複製、推廣,不僅解決營商環境問題,而且還會進一步打破現行法治對新經濟發展的制約環節,貢獻適合新時代、解決新任務的法治化思路、方案。

打造這樣的國際性、引領性、系統性的法治化新名片離不開最新的技術支撐、最前沿的發展理念以及打破傳統思維約束、顛覆現狀的勇氣。

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基於契約精神的法治經濟,優化營商環境核心在於“法治化”,考慮到未來國際化競爭的基礎是法治化、合規化、自由化與便利化,若沒有實質性的調整、更新,基於現狀條件下參與國際競爭則前途堪憂!

對此,無論是企業還是執法機關已經形成共識,這也是上海領導主持的營商環境大調研的主要成果之一。

上海“配置”升級中

上海未來城市發展競爭力的來源主要是上海的“超級樞紐”定位與地位;“超級樞紐”的核心是超一流的營商環境;超一流營商環境的基礎是高標準的法治化、市場化;高標準法治化的前提是法律與政策的國際化、開放性、兼容性及透明度。

“超級樞紐”是全球城市網絡中最密集、最複雜、最核心的“超級節點”,也是所在世界級城市群中的中樞神經系統,不僅具有超大規模的流量經濟和超高質量的資源集聚、功能輻射,而且“觸角”四通八達、“神經系統”反應靈敏,是一個不斷提供新動力的超強發動平臺,其意義已經超越了城市本身,承擔著國家擴大開放的先試先行功能。

這樣的定位對上海的法治化的“配置”提出很高要求:

首先,國際化的角度與思維是上海這個“超級樞紐”最大的與眾不同之處,拉開了與全國其它城市的差異度。

這意味著需要的不僅是對國際大都市法治運行體制體系的借鑑,還需要能夠熟練掌握這些技術的人才供應。這是個新問題。

其次,規範化的管理是“超級樞紐”平穩運行的重要保障。

規範化是目前全國人民對上海的主要評價之一,也是上海宜商、宜居、宜業、宜遊的秘密所在。

再次,上海名列國內最有安全感的十大城市榜首。

安全問題一直都是投資者置業選址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安全可靠的投資環境、自由流動的資本、穩定的社會秩序是“超級樞紐”的保障。

最後,就是開放度。

開放程度決定了上海對資本、資源的吸引、集聚能力,以及資本資源發生化學反應所釋放能量的大小,其後果是決定了上海城市的能級與輻射力。

世行與經濟學人等智庫的研究發現,提高政策、法律的可預見性能使某一區域投資者增加三成的投資可能性,因此,穩定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才是經濟發展的最大保證。

這個道理上海懂得早,下手也早。

2017年上海市法治政府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正式成立,把率先推進法治上海建設放在重要位置。

已經把諸如“堅持‘開門立法’,提高政府立法公眾參與度;著力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把深化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立法項目放到突出位置;探索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堅持公開透明,強化對行政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等這些提高法治化的重要指導思想寫進政府報告。

在操作中,各級政府不斷結合大數據、智能化、數字化、互聯網等新技術、新模式創新、落實公開透明的法治管理舉措。

如上海市司法局與支付寶簽訂戰略協議,將司法行政領域中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項工作一攬子搬到了支付寶平臺上,讓市民便捷地學法用法、尋求幫助和服務。

“閔曉法”是閔行區司法局創辦的微信公眾號,關注這一公眾號,每天都能收到方方面面的普法信息,該公眾號開闢了三個服務欄目:約嗎、免費諮詢和法律服務。粉絲通過公眾號可以直接向平臺約攤(法律服務擺攤活動)、約課(法治宣講課)和約稿;也可以進行免費法律諮詢,平臺承諾在工作時間內五分鐘回覆;還可以直接預約人民調解和法律援助。

截止目前,像“閔曉法”這樣的普法新媒體平臺,全市各部門、各區縣共創辦了1200多個。

“超級樞紐”的法治化需求仍需完善

然而,這些努力與“超級樞紐”對完善法治化的需求似乎還有距離。

在去年全市“大調研”中,各企業主體對營商環境的訴求與建議仍然聚焦在“公平透明,可操作能執行”、“國資、民資、外資企業的司法公平性待遇”以及“立案難、拖得久、執行難”等這樣的經典問題上,尤其是新業態、新技術企業對法制更新嚴重滯後與技術變革、反應遲緩,反響強烈。

這意味著科技創新的一些核心活動得不到法律的保護,對於上海實施國際科創中心建設戰略來說,這種短板大大拖了科創活動的後腿,逼迫部分企業遠走異國他鄉。

而因所有制差異帶來的市場競爭中事實上的不平等現象依舊突出,則從另一個角度提醒了有關方面,營商環境的法治化程度離“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國家標準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站在國家戰略制高點,上海如何打造新名片?有何底牌?

上海新舉措

當下上海優化營商環境最迫切的是要實現“兩個迴歸”:

信息化時代迴歸信息的公開、透明;法治化社會迴歸司法的公平、公正。

互聯網時代信息屏障被技術打破,信息的及時性傳播為信息的公開性提供了前提——是主動播報還是被動擴散,信息的獲取也前所未有地平等——幾乎只要有手機就可以,這些為法治實現公正性提供了難得現實基礎——從技術層面上解決了影響司法公正的一切干擾。

如司法系統內的不規範現象,法官貪贓、律師行賄、顯失公允的判決等,統統暴露在群眾眼中;企業個人的不法行為,也將在網絡的“人肉搜索”中無處遁形。

你在做,群眾在圍觀。你敢犯錯嗎?這種縱橫複式的新結構,讓法治化的“三公”原則有了強大的社會基礎與現實基礎。

這是上海下一步打造營商環境法制底牌的關鍵。技術進步提供瞭解決這些疑難雜症的有效手段,依託大數據、人工智能以及區塊鏈技術等先進技術手段,給法治化的細化、實化,解決“最後一公里”的瓶頸問題提供無限可能:

比如在“閔曉法”的基礎上建立覆蓋全市的、開放式的法制服務信息平臺,把“互聯網+”由目前單向的對群眾提供信息與服務,升級到雙向的群眾與職能部門的“服務+政務的直接互動”,引進群眾的參與、監督,既掃除司法工作中的盲點,又提高了“陽光”司法的程度。

它減少了司法過程中“熟人找關係”、“領導打招呼”、“司法尋租腐敗”等現象,讓政策法規操作執行的規範化、合規化、公開化、透明化達到新高度,淨化司法環境、提升司法效率、改善司法形象,增強營商環境的穩定性與可預期性。最大程度上體現出人民監督、天網恢恢的強大威懾力。

信息平臺考核制

開放的信息平臺是柄雙刃劍,讓有關方面愛恨交雜,尤其是不辨真假、肆無忌憚的各種言論,往往讓情況瞬間複雜、激化,但這並非無解。

只要看看支付寶的運行管理與《機動車駕駛員交通違章記分辦法》執行情況,就會發現解決辦法如此簡單:實名註冊制+網絡信用積分制+“點贊”考核制。

實名制確保真實有效的個人信息,降低了虛擬空間的朦朧化與隱身化,也意味著要對自己的言論負責任;

信用積分制的扣分原則,就是參照機動車駕駛員交通違章記分辦法來執行扣分,根據評價發言的真實性對應積分扣減,積分扣完,網絡自動封賬,在一定時期內停止你在網絡上發言的資格。

“點贊”考核制就是參照淘寶網上買家對賣家商品服務的評價,以此決定有關方面、人員的行政績效。

這樣一個開放的信息平臺既解決了信息對稱的問題,又解決了法治公開透明的問題,還解決了群眾的參與與監督問題,更解決上下互動、協同推進的難題。

“超級樞紐”的中樞神經功能得以發揮。

站在國家戰略制高點,上海如何打造新名片?有何底牌?

“超級樞紐”的法治底牌

國際經驗顯示,除了穩定、自由、開放、公平以及體制機制、文化風氣等大的要素外,一些操作環節的細節部分其實最能體現營商環境的優劣。

目前有不少文章、案例直指上海法治化營商環境的短板與盲點,做好“接地氣”的法治化工作迫在眉睫,具體而言就是做好人才儲備、思維轉換、體系完善、交流合作、吸收借鑑等實際工作,從提高樞紐能級的角度思考下一步的發展方向與調整對象。

一句話,國際化、合規化、便利化、自由化就是“超級樞紐”的法治底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