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著問題去 改出實效來——五峰推進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樂克 通訊員 楊威 王登府

“祖祖輩輩喝‘天河水’,如今終於用上自來水!”

11月8日,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傅家堰鄉田家山村集中安置點,67歲的郭傳月把水龍頭一擰,清水“嘩嘩”而出。

五峰縣全境皆山,為了解決傅家堰鄉5個村近8000名群眾吃水難題,該縣在海拔約1500米的峭壁之間,搭建了一道53公里長的“空中管道”,引來了牛莊鄉陸家灣小菖坪河的優質水源。

這是五峰紮實推進主題教育的一個縮影。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中,該縣重點聚焦“為民服務解難題”,由縣級領導領辦,梳理分類383個問題清單,目前已整改120個,129個將在11月底銷號,剩餘部分將逐一落實。

新型黨課讓主題教育落實落細

9月26日,五峰革命傳統教育學習交流走進紅色茶鄉採花白鶴村,拉開了該縣主題教育“四項”教育的序幕。

屋場會上火塘邊,也是五峰理論學習的一線課堂和主題教育的宣講陣地。五峰發揮黨小組“一小時活動圈”優勢,黨員與黨員交流學習心得,帶著群眾最關心的問題集中研討,學中改、學中做,並組建“主題教育宣講團”,36名黨員幹部進鄉到村,開展宣講148場。國慶前夕,組織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暨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歌詠大賽,集體重溫入黨誓詞,唱響紅色經典曲目。

新型黨課不僅要走到群眾身邊,更要走進群眾心裡。“組織一次理論宣講、開展一次學習交流、徵求一批群眾意見、興辦一件實事”,五峰建立32個縣級幹部聯繫點和8個巡迴指導組,把方向、抓落實,推進主題教育向縱深推進、向基層延伸。

9月以來,五峰全縣5000多名黨員幹部進村入戶,為群眾服務,檢驗初心——

在五峰鎮,10多名黨員志願者穿越海拔1000多米的密林,用擔架把年過八旬的譚良菊抬下山,連同傢俱一併搬進水電路暢通的安置房;百里之外,五峰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機關黨員和村幹部挖槽、牽線,再回填800多米的輸水管線,甘甜的山泉流進了仁和坪鎮楊家埫村貧困群眾林堂培家……

學習成效轉化為攻堅成果

悟初心、守初心、踐初心。五峰縣引導黨員幹部真正把初心銘刻在心中、轉化為行動,把主題教育成效轉化為破解發展難題的生動實踐。

五峰屬深度貧困縣,每3個貧困人口就有1個是因病致貧。

山區看病難,是該縣脫貧攻堅路上最難啃的硬骨頭。

化解之策,是我省正在大力推廣的縣域醫療共同體建設。然而五峰面臨的深層次問題是醫療資源下沉難,“優質醫療資源在城裡都下不去,更別提偏遠山區了。”

五峰迎難而上。籌資定向委培了100名大學生村醫,開展“雙百工程”——派遣100名黨員為主的優秀醫務人員,一對一結對以師帶徒,提高村醫的服務能力。

在長樂坪鎮百年關村,69歲的老黨員裴光鑫和22歲的楊海燕結成對子,悉心傳授自己從醫40年的“中醫經”,楊海燕則負責操作醫共體信息化終端,“既是好師徒,又是好搭檔。”

9月底,五峰醫共體縣鄉村三級試點在長樂坪鎮成功驗收,11月底將在全縣推開,屆時“專家會診不出村,儀器檢測不出鎮。”

為前移疾病預防關口,五峰抽調縣鄉村200多名醫務人員,組建了96個健康扶貧工作隊,召開387場健康宣教屋場會。截至今年9月,五峰全縣已完成80092人的家庭醫生簽約,40309名常住貧困人口的健康體檢,不出村,不花錢,可享受各類健康服務。

健康扶貧僅是五峰以主題教育推進脫貧攻堅的舉措之一。五峰探索實施村企對接、規劃到戶、組織發展、驗收確認、打卡到戶、跟蹤調查“六步工作法”,組建15個產業扶貧專班,著力培育壯大茶葉、中藥材、中蜂、蔬菜等九大特色產業,將貧困戶綁在產業鏈上,推進“專業合作式”產業扶貧,各方聚力,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

辦好“天大的小事”

道路破損、停不了車等“小問題”,常常讓群眾幸福感打折扣。

辦好“天大的小事”,打通“最後一公里”。在主題教育活動中,五峰縣對照“為民服務解難題”清單,逐項明確責任主體、牽頭領導、整改措施和時限。

連日來,該縣城管部門針對城區6處清單問題立行立改:修復“斷頭”人行道313平方米,整改道路井蓋異響82處,增加對外開放公廁7處……縣城管委會也聚焦後河大道“停車難”,迅速完成停車場改造升級,同步改進運營管理。

“新宿舍每間住8個人,一人一鋪,有單獨的衛生間和淋浴房。”10月28日,仁和坪鎮升子坪小學新建的學生宿舍投入使用,150多名學生全面實現“一人一鋪”,過去群眾反映“雙人一鋪”的問題如期整改。同步整改的縣高中學生宿舍熱水供應不足問題,目前也已完成熱水供應系統升級改造招投標,預計12月底276間宿舍告別熱水短缺。

目前,五峰縣供電公司在全縣範圍內新建電力線路12公里,新增變電臺區8個,解決用電問題240餘起。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眼下在五峰,奔著問題去,真刀真槍改,群眾從一開始就感受到身邊的新變化、新成效,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山區看病難,是該縣脫貧攻堅路上最難啃的硬骨頭。

化解之策,是我省正在大力推廣的縣域醫療共同體建設。然而五峰面臨的深層次問題是醫療資源下沉難,“優質醫療資源在城裡都下不去,更別提偏遠山區了。”

五峰迎難而上。籌資定向委培了100名大學生村醫,開展“雙百工程”——派遣100名黨員為主的優秀醫務人員,一對一結對以師帶徒,提高村醫的服務能力。

在長樂坪鎮百年關村,69歲的老黨員裴光鑫和22歲的楊海燕結成對子,悉心傳授自己從醫40年的“中醫經”,楊海燕則負責操作醫共體信息化終端,“既是好師徒,又是好搭檔。”

9月底,五峰醫共體縣鄉村三級試點在長樂坪鎮成功驗收,11月底將在全縣推開,屆時“專家會診不出村,儀器檢測不出鎮”。

為前移疾病預防關口,五峰抽調縣鄉村200多名醫務人員,組建了96個健康扶貧工作隊,召開387場健康宣教屋場會。截至今年9月,五峰全縣已完成80092人的家庭醫生簽約,40309名常住貧困人口的健康體檢,不出村,不花錢,可享受各類健康服務。

健康扶貧僅是五峰以主題教育推進脫貧攻堅的舉措之一。五峰探索實施村企對接、規劃到戶、組織發展、驗收確認、打卡到戶、跟蹤調查“六步工作法”,組建15個產業扶貧專班,著力培育壯大茶葉、中藥材、中蜂、蔬菜等九大特色產業,將貧困戶綁在產業鏈上,推進“專業合作式”產業扶貧,各方聚力,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基礎。

辦好“天大的小事”

道路破損、停不了車等“小問題”,常常讓群眾幸福感打折扣。

辦好“天大的小事”,打通“最後一公里”。在主題教育活動中,五峰縣對照“為民服務解難題”清單,逐項明確責任主體、牽頭領導、整改措施和時限。

連日來,該縣城管部門針對城區6處清單問題立行立改:修復“斷頭”人行道313平方米,整改道路井蓋異響82處,增加對外開放公廁7處……縣城管委會也聚焦後河大道“停車難”,迅速完成停車場改造升級,同步改進運營管理。

“新宿舍每間住8個人,一人一鋪,有單獨的衛生間和淋浴房。”10月28日,仁和坪鎮升子坪小學新建的學生宿舍投入使用,150多名學生全面實現“一人一鋪”,過去群眾反映“雙人一鋪”的問題如期整改。同步整改的縣高中學生宿舍熱水供應不足問題,目前也已完成熱水供應系統升級改造招投標,預計12月底276間宿舍告別熱水短缺。

目前,五峰縣供電公司在全縣範圍內新建電力線路12公里,新增變電臺區8個,解決用電問題240餘個。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眼下在五峰,奔著問題去,真刀真槍改,群眾從一開始就感受到身邊的新變化、新成效,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