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大赛撒贝宁上热搜: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推波助澜的父母

主持人大赛撒贝宁上热搜: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推波助澜的父母

主持人大赛撒贝宁上热搜: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推波助澜的父母

近日,暌违荧幕八年之久的《主持人大赛2019》再次亮相。

各路顶尖主持人汇聚一堂,生动诠释了什么是“神仙打架”现场。

选手们“一开口就是满分作文”的神操作,令人心生敬佩,而主持人撒贝宁的精彩表现也被推上热搜。

选手安琪解读“最敬业变脸”材料时,从容淡定地从态度、温度和角度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引得满堂喝彩。

可撒贝宁另辟蹊径,从材料中切出新观点,直指问题的本质和核心。

他认为,“变脸”女收费员实际上并不想笑,只不过接受了统一标准的训练,她不得不笑。统一标准的服务在别人看来或者是最好的,可真正的服务应该是艺术。

不但讲理智,还谈到情!

如此角度,不仅让场上选手喋喋称赞,就连网友也大呼他的思维能力太强了!

其实,撒贝宁的强,远不止“思维能力”而已,还体现在他身上的诸多标签:

北大本科硕士保送生,广播电台台长、戏剧社社长、合唱团团长、主持人大赛冠军、央视多档节目主持人,央视春晚主持人,综艺搞笑主持……

每个标签,无一不光彩夺目!

“霸屏”二十年的撒贝宁,是大家心中严肃认真的“法治小王子”,更是能驾驭各类节目的“小撒老师”。

这不禁令人好奇,究竟是怎样的家庭,才能养出这样一位集风趣幽默才华人气于一身的优秀鬼才。

01

孩子身上,总带着父母的影子

父母喜欢什么,做什么,孩子总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

撒贝宁的父母,是军队文艺团的成员。父亲在武汉市话剧院工作,母亲此前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

主持人大赛撒贝宁上热搜: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推波助澜的父母

从小就浸泡在音乐艺术氛围中的撒贝宁,对唱歌跳舞甚是喜欢

4岁,撒贝宁独自一人站在舞台上表演儿歌,毫不怯场。

11岁,他带着妹妹自编自导出了一台“家庭晚会”。

同年,他还获得了地区五年级口头作文竞赛第一名。

初中时,他热衷于参加各类演讲比赛,常常拿奖。

父母的艺术气息,让小撒贝宁打开了发现真善美的眼睛,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每个孩子的眼睛,就像是摄像机,总在记录着家里发生的点点滴滴。

父母接触什么,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学习到什么。

主持人大赛撒贝宁上热搜: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推波助澜的父母

有次聚会,朋友5岁的儿子被要求表演以“中”字造句。

结果小孩脱口而出:“中发白!

现场的人,有点愕然。朋友的脸,略显尴尬。

原来她在家里经常呼朋唤友打麻将,孩子看在眼里听在耳中,全学会了。

孩子天生敏感,效仿能力极强。他所处的环境,总能耳濡目染给他带来影响。

乌克兰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教训孩子、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是在教育。

深以为然。

培养孩子的才能、塑造他的性格,不是架空父母自己,而是要父母以身作则,从自己出发,才能一点点将好的影响渗透到孩子的生命中去。

好家庭,才能养出好孩子。

02

有远见的父母,从不炫娃

曾看过撒贝宁和家人同台上《综艺喜乐汇》。

主持人大赛撒贝宁上热搜: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推波助澜的父母

与撒贝宁的侃侃而谈、神采飞扬不同,他的父母显得颇为低调。

即便主持人请撒爸分享孩子小时候的故事,撒爸都是一笔带过,没有过分炫耀孩子的优秀,吹嘘自己育儿的功劳。

不炫娃、不抢孩子的风头,这样的父母方能成就孩子。

有人在知乎上问:为什么父母不要过分炫耀孩子?

高赞回答是:“你要是没事就在外面各种夸,各种显摆,一个是给孩子压力很大,一个是就像那些秀恩爱晒娃的人一样,招人烦,将来若是一步输,全盘输。”

动不动就猛夸孩子的父母,将孩子视为他们夸耀的资本。

然而,父母越夸,孩子并不会越优秀。

主持人大赛撒贝宁上热搜: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推波助澜的父母

斯坦福大学Eddie Brummelman教授曾对荷兰和美国1700位父母进行六次研究,发现炫耀型父母都高估了他们孩子的能力,事实上孩子和普通人并无区别。

可见,孩子的优秀,只存在于父母的想象中。他们长大后,未必真的出彩。

家长群里有个很爱炫耀儿子的妈妈,每次都夸孩子长得俊、学习又好,准备要出国进修。

可事实上,孩子的老师同学都不大喜欢他,觉得他孤僻、目中无人,不懂人情世故。

真令人尴尬!

自家孩子优秀,给点称赞和鼓励是应该的。

一味炫耀孩子,只会让孩子“误会”自己很优秀。等到他长大出社会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容易受到更大的打击。

有远见的父母,不会在乎眼前的成就,他们懂得“人人成才,各有所长”的道理。就算孩子某方面极为突出,他们也只是微微一笑,默默竖起赞许的大拇指!

父母低调点,孩子才能“高调”,充分展示自己。



03

父母“管”得越少,孩子路走得越长

从小,撒贝宁就表现出过人的艺术天分,学习成绩优异。

不管他做什么,父母从不干涉,任其发展。

如此“放养”,造就了撒贝宁的独立和韧性。

高考前几个月,他被北大提前录取。

入学后的他,离家千万里独自生活,没有丝毫不适应,日子过得如鱼得水,是学校的活跃分子。

到了大四那年,他直接保送本校读研,从此稳当地走在自己的成名路上。

主持人大赛撒贝宁上热搜: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推波助澜的父母

正是父母的“不管”,才给了他走这么远的机会。

然而,真正能做到“不管”的父母,并不多。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做过一项调查,发现81.5%的人认为包办孩子个人事务的父母很多(其中18.3%的人表示特别多),有58.1%的人有被父母包办个人事务的经历。

这些总被父母管的孩子,得到什么?

受访中,有58.9%的人认为孩子会缺乏主见,55.5%认为孩子为人处事优柔寡断,51%表示会滋长孩子的懒惰和依赖性,48.4%表示不利于孩子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32.9%认为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权利。

而这样“父母管得多,孩子会得少”的现象很常见:

某初一班级中,45名学生有39个不会剥鸡蛋壳;

杭州某中学比赛系鞋带,有30%的初一生表示不会;

武汉某学院出台新规,要求学生每天起床必须叠被子,被学生吐槽;

南京市某海归儿子啃老十年,引发家庭混战……

主持人大赛撒贝宁上热搜: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推波助澜的父母

操心命的父母,限制了孩子的发展,更影响了孩子的人生格局。

英国心理学家西尔维娅的一句话:“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今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凡事总是管着孩子,这种行为不是爱,而是伤害。

该孩子自己做的事,谁都无法替代得了。

真爱孩子,就少管点。

放任孩子“自由”去探索,好比给他小小的身体插上一对有力的双翼,勇敢地翱翔在属于自己的蓝天上。

少点束缚,孩子才会走得更远。



04

好的家庭教育,藏着孩子无限发展的未来

就像是一株奋力向上攀长的树苗,拥有来自父母润物细无声的呵护和恩泽,总有一天,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就像是一片闪耀世界的星辰,需要静默深幽的宇宙来衬托,才能璀璨得不可方物。

孩子的成长亦是如此。

每个卓越的人生背后,离不开父母在背后的推波助澜。

但愿每个父母,能以最好的姿态言传身教,以优秀推动优秀。

当孩子足够优秀时,低调地肯定他一切成就。

让孩子自由走在寻梦路上吧,总有一天,孩子会绽放出万丈光芒,万众瞩目!

作者简介:哎呀妈,喜欢探索世界,有娃万事足的新手妈妈,闲来喜欢当码字工。愿余生能够成为孩子们最大的骄傲!

-END-

主持人大赛撒贝宁上热搜:优秀的孩子,背后都有推波助澜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