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人物陳近南義薄雲天,歷史上真實的他,比小說更傳奇

金庸小說中,有一個光明偉岸的英雄人物,武藝高強,義薄雲天。他就是陳近南。那麼,歷史上真的有陳近南這個人嗎?

金庸小說人物陳近南義薄雲天,歷史上真實的他,比小說更傳奇

(陳近南劇照)

陳近南的原型是陳永華。

陳永華生於崇禎七年,福建漳州人,出身於書香人家。他的父親陳鼎滿腹才學,但時運不濟,在他高中進士那年,李自成的大順軍攻陷了北京城,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明朝滅亡。他無處報效國家,只得回鄉隱居。

清軍入關更是讓陳鼎萬念俱灰,只把反清復明的希望,寄託在陳永華的身上。

1645年,清軍攻入福建,貪戀榮華富貴的鄭芝龍不顧兒子鄭成功勸阻,毅然北上降清。鄭成功無奈,只得四處招募抗清義士,抵禦清軍。

鄭成功攻克同安後,得知陳鼎博學多才,任命他為教諭。不幸清軍反攻,很快就佔領了同安。陳鼎不願苟且偷生,自縊殉國。

當時,陳永華也才15歲,眼見父親悲壯而死,只得逃出城去,投奔了在廈門抗擊清軍的鄭成功。

陳永華雖然年少,但卓有見識,對時事更是有著獨到的見解。兵部侍郎王忠孝認為他年少有志,以後必大有可為。

正好鄭成功招賢納士,希求同謀反清復明大計。於是,王忠孝便向鄭成功舉薦了陳永華。

金庸小說人物陳近南義薄雲天,歷史上真實的他,比小說更傳奇

(鄭成功劇照)

經過一番交談,鄭成功也發現陳永華,不僅對時事有著高瞻遠矚的眼光,還很有韜略,是個能助他完成大業的良才。所以,鄭成功誇讚陳永華是“當今的臥龍先生”,並授以他參軍的職務,對他很是倚重。

陳永華的確很有遠見。當時,鄭成功經過十幾年抗清,不僅軍力大增,東南一帶也盡被他控制。於是他決定主動北伐,攻克清軍。

誰知,鄭成功的決定,受到鄭家軍中的將領們極力反對。大家都覺得這是非常危險的行為,搞不好,連廈門這個根據地也會被清軍奪走。唯有陳永華認為可行,並給大家分析北伐並非不可勝的原因,說服大家共同北伐。

陳永華的確說的沒有錯,鄭成功率領大軍從浙江沿海出發,一路勢如破竹,接連攻佔長江沿途重鎮,很快便圍困了南京。

清廷眼看南京即將失守,朝中大臣惶恐不安,有人甚至主張先退出關外。

可惜鄭成功卻被勝利衝昏了頭腦,竟放鬆警惕,允許士兵“飲酒卸甲”。結果遭到清軍火炮偷襲,一時死傷慘重,最後不得不敗走浙東,以失敗告終。

陳永華是個書生,不會武功,自然不能南征北戰。於是鄭成功便在抵抗清軍時,將陳永華留在廈門,讓他輔佐世子鄭經。並對鄭經一再叮嚀,陳永華乃名士,務必以老師之禮厚待他。

北伐失敗後,鄭成功折兵損將,元氣大傷,糧草問題也出現了困難,廈門更是危在旦夕。

危急時刻,陳永華認為,海峽天險的臺灣,有海上作戰的優勢,是既能抵擋清軍又能養精蓄銳的好去處。

金庸小說人物陳近南義薄雲天,歷史上真實的他,比小說更傳奇

(鄭經劇照)

鄭成功認為有理,於是率軍攻克臺灣,將此作為新的抗清根據地。

陳永華因功被封為諮議參軍。

不久,鄭成功病逝,20歲的鄭經繼承了鄭成功的大業。

鄭經對陳永華很是倚重,處處都要徵詢他的意見。鄭經又替世子鄭克臧求娶了陳永華的女兒陳氏為妻。因此,陳永華在鄭家軍中的地位也更得鞏固。

康熙三年,清軍多次進犯鄭家軍,並對其將士許以高官厚祿進行策反。再加上接連吃了幾次敗仗,一時鄭家軍中人心浮動,不少人投降了清軍。甚至鄭經身邊的人,也勸他投降清軍。

鄭經猶豫不決​,於是詢問陳永華。

陳永華力勸鄭經一定要堅定反清復明的心志,並說那些投降的人,不是奴隸就是商人,他們偽稱在鄭軍中做官,才得到清廷的賞賜。而鄭經乃王爵,萬一投降了,卻沒得到身份相應的賞賜,豈不讓天下人笑話。

鄭經認為有理,於是退走臺灣,並將國政大事都委給陳永華決定。

陳永華在治理臺灣時頗有作為,他不僅教軍屯田,儲存糧食,還利用臺灣種植甘蔗的​條件,教大家熬糖。除此外,他還研製出新的曬鹽法,使大家都能吃上品質好的鹽。

那些多出來的糧食和蔗糖等,便與周邊國家進行貿易,以換取更豐富的物資。這樣一來,百姓安居樂業,衣食俱足。

隨後,陳永華為了能培養更多的人才,大興文教。全臺自上而下建立府學、州學、縣學等,還建聖廟和設國子監等,並推行科舉考試,以選拔人才輔佐政事。

康熙十三年,由於康熙削藩造成三藩之亂,鄭經認為有利可圖,於是聯合靖南王耿精忠共同抗清。

陳永華被留在臺灣輔佐世子鄭克臧監國。

然而,三藩之亂很快就被清軍平定,鄭經也遭到沉重打壓,只得帶領殘軍退回臺灣。

鄭經自此一蹶不振,成天縱情聲色,不問國政。

劉國軒和馮錫範等人自恃在外領軍作戰有功,再加上對陳永華妒忌有加,於是對他多有排擠。最終,陳永華不得不主動辭去職務,隱居龍湖巖,不久他便因悲憤而死,卒年46歲。

(參考史料:《臺灣史》《臺灣通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