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咖”最集中會議上,一行兩會監管人士和經濟學家釋放這些重磅信號!

CFIC導讀

今天上午,在“第十屆財新峰會:開放的中國與世界”上,“一行兩會”湊齊了——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此外,與會的還有黃益平、劉世錦、李揚……

近期“大咖”最集中的會議來了。

今天上午,在“第十屆財新峰會:開放的中國與世界”上,“一行兩會”湊齊了——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此外,與會的還有黃益平、劉世錦、李揚……

來自政學等界的眾多大咖就基礎行業打破行政性壟斷、開展農村宅基地對外部流轉試點、自貿區改革、穩定幣和央行數字貨幣等當下熱點話題展開激烈討論。

閻慶民: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需四方主體共同努力

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表示,大力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不能完全靠監管。上市公司也要自我規範、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立法和司法機關、宏觀管理部門、產業主管部門、地方政府等也要給予支持,包括制度供給、財稅支持,執法協作,風險處置等。此外,投資者也要依法依規行使股東權利參與公司治理。最後還要依靠媒體和社會公眾的客觀報道和廣泛監督。

閻慶民表示,今年已下發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行動計劃,其中包含四項主要內容,大概在3-5年完成。

閻慶民表示,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需要把控好資本市場入口:2019年1-10月,共有143家公司成功IPO上市,共融資1624.16億元,科創板實現了40家公司的IPO。同時還要暢通市場出口:2019年以來,共有16家公司退市,其中7家強制退市,1家主動退市,8家併購重組出清。此外,還要優化制度安排,強化精準監管,包括聚焦高風險公司、著力化解股票質押風險等方式。

閻慶民還強調,在信息披露中應增加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承擔的內容,作為信息系統的基本框架。對違反環保重大監測的上市公司強制要求進行披露,對沒有列入重點監測的企業採取鼓勵或“半強制”披露的方式。當下,我國已經在實踐和遵循OECD等國際監管組織和多邊組織的標準和要求。

對於危害公共衛生、公共健康、公共安全等侵害第三方和侵害公眾行為的上市公司應當強制其退市。但在這個過程中,也要尋求大股東、實際控制人和中小投資者之間的平衡。

周亮:治理金融亂象

必須大幅提高違法違規成本

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表示,治理金融亂象必須大幅提高違法違規成本。兩年多以來,銀保監會系統共罰沒65億元,處罰違規人員9000餘人次,超過前十年的總和,形成了有力震懾。

周亮表示,中小金融機構是我國金融體系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安全穩定與實體經濟,包括小微企業、民營企業、三農金融服務密切相關。而中小金融機構往往在公司治理上有薄弱環節和短板,而且其提供借貸服務的企業在經濟下行壓力出現的情況下會產生不良,從而加大銀行保險機構的銀行的信用風險。對於個別存在問題的金融機構,應多用改革和重組的方式,平穩化解風險,儘量少用“手術刀”的方式。

周亮表示,金融應該鼓勵創新,但是創新的前提是安全,創新的目的也要明確,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本,滿足人們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如果搞偽創新、假創新,比如高息誘餌、龐氏騙局,就要嚴厲打擊。目前,金融科技的監管在法律法規上還不夠完善,對監管本身的能力也是一種挑戰。但不能“因噎廢食”,要提高監管的能力和水平。

“對出現的新的業務方式和做法可以先觀察一段,如果對系統造成外溢性風險、造成威脅,我們就要很快要納入監管。”周亮表示,下一步,銀保監會在這方面的工作重點就是儘快完善相關規則和制度。

穆長春:當下不宜推出全球性穩定幣

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認為,如果穩定幣擴展到全球範圍,將放大其對於公共政策產生的挑戰和風險,也可能產生新的挑戰和風險。建議應當對可能存在的監管漏洞進行全面評估,以最高標準對穩定幣進行監管,並推出新標準。私人部門開發穩定幣需遵守國際及不同國家法律法規,滿足來自監管、治理結構及風險管理的最高標準要求,明確參與者對穩定幣的權利和義務,清晰界定治理結構和投資規則,並向公眾充分披露。

在法律、監管、風險控制等問題解決之前,不宜推出。

穆長春認為,全球性穩定幣會放大對公共政策的挑戰和風險,從貨幣政策傳導的角度來看,也會影響貨幣傳導的有效性。

穆長春表示,通過各國央行數字貨幣的合作解決跨境支付的難題,是可以進行探討的。

在穆長春看來,如果人民幣未實現可兌換,就會和弱勢貨幣一樣,必然受到全球性穩定幣的侵蝕。唯一有效的應對方式,就是保持和提升人民幣在國際貨幣籃子中的地位,爭取繼續提升成為強勢貨幣,才能抵禦住全球性穩定幣的挑戰。

黃益平:Libra基本機制存在三個矛盾

若發行穩定幣應由IMF按SDR發行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黃益平認為,Libra的基本機制目前存在三個矛盾:一是去中心化和問責的問題;二是監管和隱私問題;三是保障金融穩定的問題。未來的數字貨幣時代,可能是多種數字貨幣同時並存的體系。

黃益平認為,在這個體系當中,短期內很可能還是各國央行各自發行的數字貨幣佔主導。如果要發行穩定幣,應當由IMF按照SDR來發行。因為貨幣體系無論怎麼發展,一定的中心化程度是必需的。

劉世錦:深化改革開放

釋放被抑制的增長潛能

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認為,目前要把與中速增長相配套的新結構性動能調動出來,深化改革開放,釋放被抑制的增長潛能。

“改革是慢變量,影響中長期增長,但在特殊情況下,改革也可以影響短期增長,明年大概就是這樣的特殊時期。”劉世錦表示,要逼出一些平時不大容易推出的需求側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舉措。

劉世錦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然是重點所在,要點是開放、提升要素市場,切實保護各類產權,加快形成高標準的市場體系。

劉世錦建議,加快推動城鄉之間生產要素的雙向流動,重點關注城裡人下鄉。“進城”與“下鄉”相融合,大都市圈的發展才有動力。這方面的“卡脖子”是農村集體土地制度改革。可考慮在保障農民利益、尊重農民自主選擇權、獲取土地收益後優先建立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前提下,在城鄉結合部開展農村宅基地對外部流轉的試點。

劉世錦認為,在對外開放上要有更大的前瞻性舉措。把自貿區開放和國內改革相結合,把國際談判中的一些相關議題,比如公平競爭、產業政策、補貼、知識產權等,可以在自貿區率先改革、主動改革,還可以在海南和粵港澳大灣區實施零關稅、零壁壘、零補貼。

李揚:全球投資低迷根本

在於國際環境要加強國際合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認為,全球主要發達國家都實行負利率政策。只要投資,就可以有收益。目前大家還是不投,這表明問題根本不在經濟上,而在政治上、在國際環境上。

李揚表示,想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加強國際合作、捐棄前嫌、共克時艱。其次,鑑於目前投資不振是因為對制度的不信任和對未來的擔憂,各國和全球的治理體系要迅速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