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东风导弹系列

东风系列导弹,是中国一系列近程、中远程和洲际导弹。

东风-1弹道导弹(DF-1)

大国重器——东风导弹系列

中国根据苏联P-2导弹仿制的近程地地战略导弹。1958年4月开始仿制,1960年11月5日试射成功。东风-1弹道导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原二炮)装备的一型陆基近程弹道导弹,也是一型液体燃料弹道导弹。该导弹没有实战部署过;但在此过程中,培养了一批导弹专家。

导弹全长17.68米,弹径1.65米,起飞重量20.4吨,采用一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最大射程600公里。可携带1300公斤的高爆弹头。

东风-2弹道导弹(DF-2)

大国重器——东风导弹系列

是一种单级、液体推进剂、道路机动、中近程弹道导弹,由中国国防部五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设计开发,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中程地地弹道导弹。

东风-2弹道导弹是东风-1弹道导弹的加强版,以东风-1为基础,推进方式相同,射程加大到1300公里,可载一枚2万吨当量核弹头,缺点是精准度不高。1966年装备部队,现已全部退役。

东风-2以及东风-2A的研制成功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拥有具有实战能力的核弹道导弹以及由本土攻击敌方的远程打击能力。

东风-3弹道导弹(DF-3)

大国重器——东风导弹系列

中程地地战略导弹,1966年12月26日首次试射,1971年5月服役。东风-3弹道导弹是中国第一型地对地中程弹道导弹,也是中国完全自行设计的第一种战略导弹,导弹全长24米,弹径2.25米,起飞重量64吨,采用一级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机动发射,最大射程2800公里、4000公里(东风-3A)。可携带1枚威力为20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或3枚威力为5-10万吨TNT当量分导核弹头(东风-3A),命中精度1500-3000米。

东风-3弹道导弹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制,1966年12月试射成功,1971年5月服役,已开始退役,逐步被东风-21系列所取代,截止2009年最多还有40枚部署现役 。

1987年,沙特就曾以1亿美元的单价从中国购买了36枚东风-3弹道导弹。正是因为“东风”-3导弹的存在,使得当时的伊拉克不敢对沙特造次。

东风-4弹道导弹(DF-4)

大国重器——东风导弹系列

中国研制的第一代远程地地战略导弹。1970年1月30日试射成功,1980年服役。东风-4型是一种机动发射、两级、使用液体燃料的中程弹道导弹,可以覆盖关岛的美军基地,经改进后射程可以覆盖莫斯科 射程:4000公里、4750公里(DF-4A) 弹头:一枚2200公斤的3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DF-4可能装有集束或分导弹头。

东风-4改进型射程约7000公里,是二炮(现火箭军)最早投入部署,进入实战状态的远程导弹,部署方式为发射井,具备较高的隐蔽性和较远的打击能力,能携带一核300万吨级的核弹头。

东风-5弹道导弹(DF-5)

大国重器——东风导弹系列

中国研制的第一代洲际地地战略导弹。1980年5月18日全程飞行试验成功。东风-5是一种储存在固定发射井中的洲际弹道导弹 弹头:一枚3000公斤3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一枚3200公斤400万吨级当量热核弹头.。个头大、体型大、载荷大、射程大,突防能力强、毁伤威力大,是维护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坚强盾牌。虽然东风-5正式定型是在1980年,但现在服役的具有分导弹头攻击能力的东风-5B,是2006年才试射成功的弹种,服役寿命到现在也就十年左右,使用寿命恐怕还没过半。

东风-5B,2015年9月3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阅兵仪式上,DF-5B洲际弹道导弹首次公开亮相。

大国重器——东风导弹系列

东风-5C,2017年1月,东风-5C型洲际弹道导弹试射成功。

东风-6导弹,非传统意义上的洲际导弹,而是一种FOBS导弹系统,“东风6号”理论射程可绕地球一周,所以被称做环球火箭。“东风6号”的技术难度太大,最后经过科研人员三年的奋战,“东风6号”不得不中途下马,而部分资金和技术则转移到了其它型号的导弹与火箭上。

东风-10A巡航导弹(DF-10)

大国重器——东风导弹系列

也称长剑-10巡航导弹,是一款陆基远程巡航导弹。这个代号是方案代号,而进入火箭军正式服役之后改为东风-10巡航导弹,缩写为:DF-10。弹长8.3米弹重2.5吨直径0.68米巡航高度50~150米最大巡航速度0.75马赫(917公里/小时)有效载荷300~500公斤命中精度100~300米发射方式三联装,机动地面发射制导方式复合制导用途中远程战术打击有效射程1500公里。该弹从2004年开始进入火箭军试装,边装备边改进,据称一发即可击沉7000吨级别驱逐舰,重创10000吨级别巡洋舰,威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大国重器——东风导弹系列

2019年10月1日,作为受阅装备方队的压轴巨阵,由7个型号导弹方队组成的战略打击模块驶过天安门。此次亮相的这款超音速巡航导弹,精度高、射程远、反应速度快,是长剑系列的最新型号,也是首次展现在世人面前。

东风-11弹道导弹(DF-11)

大国重器——东风导弹系列

近程地地战术导弹,中国研制的近程地地战术导弹,其出口型称M-11。

1985年开始研制,1992年定型生产并出口。东风-11是一种采用固态燃料的公路机动式弹道导弹,可安装常规弹头或核弹头。东风-11采用两级助推方式,射程较短,约为300公里。

DF-11是一种道路-机动单级、固体推进剂、近程弹道导弹。基本型DF-11射程280~350公里并且递送500公斤的一枚单一弹头,改进的DF-11A增加射程超过500~700公里。

大国重器——东风导弹系列

基本型DF-11的特点在导弹的弹体底部有四个较大的稳定翼,但是它们在DF-11A上被移除。

采用常规的高爆(HE)弹头,导弹可能也能够携带非常规弹头,像是燃料-空气弹药(FAE),子母弹和化学弹头。它可能也能够携带2~20 kT当量战术核弹头。

基本型DF-11采用一种惯性制导+终点雷达制导,具有500~600米的一个圆概率误差(CEP)。改进型DF-11A采用惯性/全球定位制导系统和光学相关导向目标,由此获得更好的精度和小于200米圆概率误差(CEP)。

东风-12弹道导弹(DF-12)

大国重器——东风导弹系列

东风-12导弹对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具有反制作用。

东风-12短程弹道导弹,该导弹的出口型号叫M-20,长约7.8米,弹径0.75米,重4吨,可携带重达480公斤的弹头,该弹公开的射程为280~480公里。有专家预测称,中国将对该型导弹进行继续研发,提高其射程达到420公里,使用惯性/卫星制导系统,将其射击命中率提高到距离目标点30米以内。

大国重器——东风导弹系列

东风12导弹的精确打击武器独具特色,其导弹全程在大气层内高速机动飞行,最大飞行速度6马赫,最大飞行高度不超过50千米,飞行末端进行高机动变轨对目标实施垂直攻击。飞行末端进行高机动变轨的能力,意味着东风12导弹在飞行末端的飞行轨迹是不固定的,可以有效突破美制“爱国者”等反导系统。

东风-15弹道导弹(DF-15)

大国重器——东风导弹系列

近程地地战术导弹中国研制的近程地地战术导弹,其出口型为M-9。

东风-15导弹1984年开始制,1988计定型,1991年服役。导弹全长9.1米,弹径1米,起飞重量6.2吨,采用一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公路机动发射,最大射程600公里。可携带一枚500公斤的高爆弹头或9万吨TNT当量热核弹头,命中精度300米、100米(改良型)。

大国重器——东风导弹系列

东风-15B近程弹道导弹

大国重器——东风导弹系列

东风-15B弹道导弹是东风-15导弹的改进型。东风-15B常规近程弹道导弹﹐可道路和越野机动。单级、固体推进剂,可携带500公斤的核或常规弹头、最大射程600公里。使用惯性及全球定位制导,命中圆概率误差30~50米。

大国重器——东风导弹系列

东风15C导弹射程为600~700公里,拥有一个细长圆柱体的战斗部,弹头长度为2.5米,直径为500毫米,战斗部重量大于1000公斤,材料为厚壁钨合金,装填高爆炸药,命中精度的圆概率偏差(CEP)为1米~10米。东风15C导弹是世界上首枚精确制导型钻地弹道导弹,在战时能够发挥弹道导弹反应迅速、突防能力强的优势,以精确打击和侵彻能力,摧毁敌加固机堡,永备工事,地下指挥所等坚固目标。可以与中国空军的钻地航空制导炸弹配合作战。

东风-16弹道导弹(DF-16)

大国重器——东风导弹系列

中近程弹道导弹(简称DF-16导弹)是一种单级固体弹道导弹。填补了射程几百公里的近程导弹和射程几千公里的中程导弹之间的间隙。

东风-16采用一体化弹筒合一发射装置,外形类似东风-11A的放大版本,也称为“大号子弹头”,导弹直径比东风-11A大多了,1.2米左右,明显粗大,可带一吨的分导核导弹头或者常规弹头,精度非常高。有效载荷:500 - 1000公斤,最多三枚MIRV高爆、核或子母弹弹头。射程不详,普遍认为1000-1600公里左右,

DF-16是中国最精确的导弹之一,能够打击静止和缓慢移动的海上目标(航母)。而且可突破“爱国者”和THAAD等美国防御系统,使美国的空海一体战成为废物。DF-16主要因为大射程和大有效载荷,而且对爱国者/PAC-3等反弹道导弹系统来说,拦截也更加困难,因此 DF-16能够横扫日本和西太平洋第一岛链内的所有目标。改进的DF-16可携带三枚核弹头,使中国从最低威慑战略转向有限威慑战略。

东风-17弹道导弹(DF-17)

大国重器——东风导弹系列

东风-17弹道导弹于2019年10月1日出现于阅兵式战略打击方队。这款新型常规导弹具备全天候、无依托、强突防的特点,可对中近程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无论是导弹性能还是突防能力,都较其他型号常规导弹有了很大提升。“东风”17射程能够达到1800至2500公里。

大国重器——东风导弹系列

东风-17可能是世界上首个公开亮相的、量产应用级别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在中科院“JF-12激波风洞”的环境下,可以模拟5-9倍音速的飞行环境,在中国独创“钱学森弹道”的帮助下,使得东风-17弹道导弹在1800-2500km射程基础上,飞行线路诡异而高速,空速远高于5倍音速,有消息说最高可达10倍音速,也就是12360km/h。

东风-21弹道导弹(DF-21)

大国重器——东风导弹系列

东风-21号采用二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公路机动发射,可携带1枚600公斤的威力为30万吨TNT当量的热核弹头,命中精度300-500米。

大国重器——东风导弹系列

东风-21D型导弹,代号DF-21D,它是中国第二代中程地地战略导弹。该型导弹是东风-21型导弹的改进型,采用二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公路机动发射,最大射程2700公里。它也是一种可以攻击包含航空母舰在内海上船舰的反舰弹道导弹。

东风-25导弹

大国重器——东风导弹系列

东风-25型导弹,代号DF-25,它是中国研制研的第二代战略导弹,是一种先进的中程地地战略导弹,它是在原东风-21基础上改进而成。 它以机动发射,可带常规弹头,也可带核弹头和分导弹头,导弹命中准确而且战场存活系数高。

该导弹是世界上第三种中程、超音速且卫星制导的反舰弹道导弹,能够瞄准一艘航行中的航空母舰,其最大射程超过1750至2400千米,能够携带高爆炸和子母弹的弹头,以及一枚30万吨的核弹头。

东风-25可以携带高爆弹头(HE),反装甲子母弹药,燃烧空气弹药(FAE)以及专门用于毁伤电子设备的电磁脉冲弹药(EMP)。 发射载车是一辆10X10轮式重型载重车辆,最大可以承载28吨,具有公路和简易道路通行能力。

东风-26弹道导弹(DF-26)

大国重器——东风导弹系列

东风-26(DF-26)中远程弹道导弹是我国研制的先进固体中远程弹道导弹,是慑战一体、核常兼备的新型系列化导弹武器,是中远程打击武器的骨干和核心力量。东风-26导弹具备跨区无依托机动发射能力,能够对多种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部队(火箭军)的DF-26中程弹道导弹2018年四月初服役。

东风26型弹道导弹长约14米,直径1.4米,发射重量20吨,可携带1枚1200至1800千克的单弹头或3枚分导弹头,最大射程5000千米左右,主要用于替代东风4型弹道导弹。东风-26除了执行核反击任务之外,还可以对海上航行的中大型舰船实施常规中远程精确打击。预计该型导弹射程为3000至4000公里,它使解放军能够以第二岛链或者关岛的美国海军编队为目标。

从外国报道看,DF-26导弹是一种以常规打击为主的中远程弹道导弹,从某种意义上说堪称中国的SS-20导弹。

东风-31弹道导弹(DF-31)

大国重器——东风导弹系列

东风-31是中国的一种三段固体推进剂洲际弹道导弹。也是中国首种远程固体弹道导弹,作为中国第二代战略武器,应用了许多新技术。与其前辈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相比,东风31在体积、打击精度、生存性能和突防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突破。

东风-31弹道导弹总体而言已经较为先进,无论是紧凑的外形、较低的重量,还是射程与载荷比例,均与世界当前装备的先进型号大致相当,在打击精度和生存能力上,也和主流型号基本处于一个档次。但是世界上当前部署的很多同类武器都是20世纪的产物,如美国民兵III甚至是20世纪70年开始部署的,快速反应改进型也于1996年完成,东风-31A在射程和精度等方面并无优势。此外,世界同类型武器不少将执行改良延寿计划,以白杨M为代表的最新型号也先于东风-31A前进入现役,在末制导高精确度打击、机动弹头和速燃短助推段技术方面,东风-31导弹A型犹有不及。

东风-41弹道导弹

大国重器——东风导弹系列

东风-41洲际战略核导弹是中国战略核力量的重要支撑。东风-41导弹,据媒体公布,射程超过1万公里,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车载发射方式,圆公算偏差低于100米,这完全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和精度最好的美国三叉戟2导弹相当,而我们导弹射程还要远一半左右!

东风-41导弹的主要用途是,取代东风-5导弹。东风-41最大特点是,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尺寸比东风5导弹大幅度减少,仅仅一辆发射运输车就可以解决,而且车辆越野性能好,可以在多种复杂地形进行机动,配合国内先进的定位和导航技术,导弹首次做到了境内随机发射,并不需要预先确定发射点,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接到发射指令就可以就近找地方停车定位瞄准发射!

东风-27弹道导弹、DF-51弹道导弹因信息不能确定,故没有收集。

本文资料均来自网络,经过整理加工后完成。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