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好阳气的重要性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十四。(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失之則內閉九竅,外壅肌肉,衛氣散解,此謂自傷,氣之削也。”——《黃帝內經·生氣通天論》

(接前文)所以只要耗散阳气,人体就衰弱,阳气一衰弱了之后,中医认为有一个病特别容易产生,这个病大多数的中医学家认为是属于阴寒之病,就是恶性肿瘤。阴寒之气在身体是潜伏着的,阳气衰弱了之后,《黄帝内经》所讲“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内在的气一伤,气削弱了之后这种阴寒之气就懵动。“阳消阴长”,阳气削弱了之后,阴气就长了。这是指病理的“阴”,不是身体正常的“阴”,阴寒之气一旦上浮,就会得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是一个什么表现呢?第一是低分化的恶性细胞聚集,无限制的增长,这就是没有阳气督导,阴气蔓延 。第二是恶性肿瘤长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出现疼痛,“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像胃的恶性肿瘤,肝的恶性肿瘤、胰腺的恶性肿瘤、肾的恶性肿瘤,等等,各种各样内脏恶性肿瘤,发展到后来都是疼痛,而且痛的还很严重,这是第二点气不通了。阳气不能疏达了,就会气闭,气闭之后就会产生血瘀,血瘀之后产生凝结,就会产生癥瘕积聚,这恰恰就说明了气滞血瘀,阳气不能通达。

恶性肿瘤还是一个消耗性疾病,我们看到《黄帝内经》里边特别推崇阳气,阳气足了之后,脾胃也好,肾气足,精神状态也好,这人很有活力。得了恶性肿瘤的人,身体就没有活力了,有点类似中国古人所讲的气血亏虚。得了恶性肿瘤之后,浑身乏力。恶性肿瘤是一个消耗性疾病,最重要的一个消耗,就是浑身乏力,身体也虚弱,开始大幅度消瘦,一下子瘦了好几十斤,什么原因?消瘦是因为阳气不足了。(今日头条 )他的肌肉也松弛了,浑身也没劲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不好,特别蔫儿,特别疲劳,特别累,没有精神,少气懒言,不爱活动,这都是得了恶性肿瘤的一个具体的表现,由此判断,这个人阳气虚弱。尤其是很多中国古人认为——恶性肿瘤古人叫“岩”——岩石的“岩”,这种病是什么原因所致呢?是因为阴寒、阴毒致病。为什么会得呢?就是因为人的阳气消耗太过。

现在为什么得恶性肿瘤的人多呢?阳气消耗的太多了,第一点就是不好好休息,天天晚上熬夜,精神状态安定不下来,这就是什么?不能“因时之序”。第二点是心不清净,一天到晚操心股票,操心钱、房子、车等等一大堆的事,越操心越消耗你的精神,精神一消耗了,阳气虚弱。第三点就是我们的生活中,很多阴寒的东西没有避免。比如说我们喝水要喝温水,很多人喜欢喝凉水;到夏天吹空调要适可而止,很多人就喜欢凉风一直吹,等等;从冰箱里边把食物拿出来直接吃,这都是消耗你的阳气。消耗阳气时间长了,《黄帝内经》讲了这叫“此谓自伤,气之削也”,经常消耗阳气,阳气消耗掉,这种阴寒之气就发作,就容易得各种各样的病。第四点,也是很重要一点,就是不知道聚精会神。每天要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安静下来,静坐也好,静静地站在那里也好,古人认为站桩也行,静静地躺在那里闭目养神也行,要学会聚精会神,把精神汇聚下来,安定下来,这样有利于养生。比如说工作一上午特别累了,中午稍微的闭目养神休息一下,对精神有很好的滋养作用。不见得非得睡着,就找一个地方舒舒服服的坐在那里,安安静静的闭上眼睛休息一下,这都可以,叫做“传精神”——抟聚一下精神,这一点很重要,也是一个修行的方法和修身养生的小窍门。所以,一天当中,要抽出时间来休息,夜晚得早点睡觉,同时要让心保持清净,并且顺从四时阴阳之序,这样的话就不会内闭外壅,也不会“气之削也”——阳气不会削弱,身体能保持永远的活力和健康。这就是《黄帝内经》教给我们保持阳气通畅的方法。这种方法保持好了之后,一般不会得恶性肿瘤,因为阳气通畅了之后,气血通畅。阳气充沛之后,阴毒之气虽然潜伏在身体里面,但是不会发作。

西方解剖学发现——很多人死亡之后再去做解剖,发现他胃里边有恶性肿瘤细胞,肺里边有恶性肿瘤细胞,五脏当中都有恶性肿瘤细胞的存在,基因里边也有恶性肿瘤基因。每个人身体里面都有恶性肿瘤基因,为什么有的人活到一百岁没有得恶性肿瘤,自然去世了,有的人到了三四十岁,恶性肿瘤细胞就蔓延,恶性肿瘤基因就启动了?(今日头条 )原因很简单,就是那些长寿的没有得恶性肿瘤的人,他们保持阳气的通畅。所以,用中医的眼光看来,这种阴毒之气一直潜伏,没有被激发,它永远是属于被压制的状态,潜伏的、“藏”的状态,它不会暴露出来。那些得恶性肿瘤的人长期熬夜、郁闷、生气、抽烟、喝酒——古人叫做名、色、财、食、睡,然后酒、色、财、气等等就会激发阴毒之气、阴寒之气,让恶性肿瘤激发出来,恶性肿瘤基因启动、恶性肿瘤细胞蔓延就变成恶性肿瘤。这就是我在长期临床当中,根据《黄帝内经》的这个条文,然后联系到临床,联系到生活,所总结出来的一点小小的体会,提出来供大家分享参考。

今天的讲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我们下次节目再见。(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十四。(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