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往事變遷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往事變遷

蘭亭雅集現代演繹照


導語:

湯顯祖《牡丹亭還魂記》開篇唱詞:

但是相思莫相負,

牡丹亭上三生路。

說的是嶺南秀才柳夢梅與江南大家閨秀杜麗娘相隔千里之外,因緣一場春夢而演繹出一場自墓中起死回生而終成眷屬的千古傳奇。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三生路其實要比起《牡丹亭》是更有傳奇!


《蘭亭序》第一次被誰帶進墓中陪葬?兩百多年後又被誰被挖出?!

據說王羲之在蘭亭雅集上寫完《蘭亭序》後第二天,酒醒後還想要重寫,結果都不如第一稿,遂感嘆道:“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

因此,他把這件作品作為代表之作傳家,結果這件作品被小舅子郗曇看上了!沒辦法,給了他!據說郗曇看上的不止一件,像王羲之的小楷代表作《樂毅論》等都在他那。郗曇對姐夫的書法是真愛,死後,竟將《蘭亭序》等一批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帶進了自己的墓中作為陪葬。這便是《蘭亭序》第一次進到墓中。

誰知道二百年後的南朝時有個叫做于丹徒的徵北軍人盜掘了位於今天鎮江丹徒境內的郗曇墓,據說盜得了大量陪葬品,其中就有王羲之及諸名家墨寶。盜墓之事後來是東窗事發了,驚動了當時的朝廷,於是這些盜品全讓官府給沒收了,從此秘藏不示人。這就到了陳朝,陳朝的開國皇帝名陳蒨,他的兒子為始興王陳伯茂,其酷愛筆墨字畫,陳蒨愛其子,就將這些墨寶都賜給了他。這個故事是有史可據的:

《陳書·世祖九王列傳·始興王伯茂》記載,“伯茂性聰敏,好學,謙恭下士,又以太子母弟,世祖深愛重之。是時徵北軍人于丹徒盜發晉郗曇墓,大獲晉右將軍王羲之書及諸名賢遺蹟。事覺,其書並沒獻官,藏於秘府,世祖以伯茂好古,多以賜之,由是伯茂大工草隸,甚得右軍之法。”

這便是《蘭亭序》第一次重回人間。但好景不長,在三年後,陳國卻發生了一場宮廷政變,陳伯茂被他叔叔謀殺了,《蘭亭序》由此再次“只在此世間,人深不知處”。


《蘭亭序》第二次又是被誰帶到墓中陪葬?三百多年後又被誰挖出?!

北宋書家米芾的詩句:

此書雖向昭陵朽,刻石尤能易萬金

南宋詩人陸游有詩句:

繭紙藏昭陵,千載不復見。

講的都是說《蘭亭序》被唐太宗李世民帶到昭陵陪葬的事情。

而更早的唐人何延之撰《蘭亭始末記》的記載則更加情境歷歷,聲情並茂:

據何延之《蘭亭記》記載:臨崩,謂高宗曰:“吾欲從汝求一物,汝誠孝也,豈能違吾心耶?汝意如何?”高宗哽咽流涕,引耳而聽受制命,太宗曰;“吾所欲得《蘭亭》,可與我將去。”及弓劍不遺,同軌畢至,隨仙駕入玄宮矣。

這一段,真是像極了電視劇裡的一場戲,人物對白,情境交融,因記載這一段話的是唐代人,唐代人寫唐代事總歸是相對可信的了,如此而言,蘭亭序這是就此陪了太宗進了昭陵。

誰又知,在約三百年後,唐末五代的軍閥溫韜卻把關中十八帝王陵盜了,據載這位盜墓賊是進入了昭陵:

“中為鐵函,悉藏前世圖書。鍾、王筆跡,紙墨如新,韜悉取之,道傳人間。”

這就是《蘭亭序》等“鍾、王墨跡”藏入昭陵後又傳世的重要間接記載。但又據說在溫韜後來自己謄寫的盜出土的寶物清單上,並沒有明確的寫明有《蘭亭序》,也有一說,《蘭亭序》真跡是被溫韜在盜墓現場就撕毀了。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往事變遷

唐昭陵外景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往事變遷

唐昭陵內宮照


上世紀六十年代,為了《蘭亭序》差點第三次挖墓!為何最終沒成?

蘭亭序是否真的就此陪了太宗進了昭陵呢?也不盡然:

一種說法是宋代蔡挺記載:《蘭亭序》偕葬時,為李世民的姐妹用偽本掉換。另一種說法是李世民下葬前,《蘭亭序》被唐高宗李治掉了包,後來陪葬到自己的乾陵,而傳說溫韜盜掘唐皇陵十八座只挖了十七座,因為挖到乾陵時,風雨大作,無功而還。所以乾陵未被盜,故《蘭亭序》還有可能繼續深藏在乾陵中。

於是在上世紀“蘭亭真假論辯”到難解難分的時候,郭沫若竟然請求總理同意挖掘乾陵。據說周總理不僅奚落了一通郭沫若,還堅決的回了一句:“十年之內不開帝王陵。”這才避免為了《蘭亭序》要第三次挖墓的行為!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往事變遷

唐乾陵外景照


“蕭翼賺蘭亭“”是不是隻是個傳說?

《蘭亭序》神龍見首不見尾!但是至少在唐代,《蘭亭序》是真實的存在。天寶時史官劉餗《隋唐嘉話》把《蘭亭序》唐以前的流傳情況記載的很清楚,簡略白話複述如下:

梁武帝的時候《蘭亭序》還在宮廷中收藏,到梁朝滅亡的時候,《蘭亭序》從宮中流出,被王羲之的後人第七代孫智永所得,智永得後又《蘭亭序》將獻給了陳宣帝,然後傳到到隋煬帝,隋煬帝真是奢闊,竟然對《蘭亭序》都沒有感覺,隨手就讓一個名叫僧智果的和尚從宮中借了出來,這一借就借到隋煬帝垮了臺也沒還,於是智果和尚的弟子僧辨才得到了《蘭亭序》。

真正將《蘭亭序》再現人世的是唐太宗時期的一位監察史,名為蕭翼,這就是著名的“蕭翼賺蘭亭”的故事,說是賺,實際是巧取豪奪,故事來還是來自唐朝的何延之所撰《蘭亭始末記》,寫的繪聲繪色,我以白話來簡述一遍:

唐太宗李世民非常喜歡王羲之的書法,發動在全國尋找王羲之的書帖,據說很多有記錄的王羲之名帖都見到了,唯獨不見《蘭亭序》,後經多方打聽才得知《蘭亭序》在和尚辨才手中,於是下令命辨才獻出墨寶。結果辯才卻說《蘭亭序》早已在戰亂中丟失。太宗不相信,於是三召辨才詰問《蘭亭序》下落,但是都沒有結果。這個時候房玄齡看到見太宗求寶心切,便推薦監察史蕭翼來辦這件事,蕭翼接受旨意後,便先給太宗皇帝索要了幾張王羲之真跡雜帖,後假扮山東書生,一路雲遊到辯才所在的寺院,裝作香客與辯才談說文史,談的很是投機,天色將晚,於是就藉機留宿於寺廟。晚床對榻,話題轉到書法,蕭翼說自己收藏有王羲之的真跡。辨才不信,蕭翼便說:明日便將真跡帶來給他看,第二天,蕭翼真就將王羲之的真跡帶給辯才看,辨才看半天后說:確實是王羲之真跡,但是一般般,比起我的收藏差太多!蕭翼問何帖?辯才說:蘭亭。蕭翼笑說:幾經戰亂《蘭亭序》真跡早就不見人間?把辯才説急了,爬到屋樑上檻內將珍藏多年的《蘭亭序》拿出來出之。蕭翼一看,果然是真跡,馬上從懷中拿出聖旨說:我今天是奉皇上之命來取蘭亭,今天見到了,我要取走。辨才一聽,當場嚇到,良久才甦醒過來!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往事變遷

唐閻立本《蕭翼賺蘭亭》

以上便是蘭亭序的三生三世!當故事聽也可當歷史看!《三國演義》中有句唱詞唱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