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養殖,這個病得了就別養了!90%蟹農治不好!看看專家怎麼說

螃蟹養殖,這個病得了就別養了!90%蟹農治不好!看看專家怎麼說

2019年河蟹整體發病情況明顯比往年嚴重,具有發病率高、覆蓋面廣、死亡量大、治療困難等特點,其中影響最大的是顫抖病,即螺原體感染。河蟹顫抖病又叫河蟹抖抖病、河蟹環爪病、中華絨螯蟹小核糖核酸病毒病等,發病的河蟹表現為附肢顫抖、無力、不能翻身、吃料減少等症狀,下面對此病的基本情況做一下總結。

點擊下方卡片,進螃蟹養殖交流圈子,與各地螃蟹養殖戶交流與分享養殖經驗,收穫更多的養殖技術,前700名免費加入,趕快加入吧!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螃蟹養殖,這個病得了就別養了!90%蟹農治不好!看看專家怎麼說

圖1 感染螺原體的河蟹

河蟹螺原體感染全年發病時間較長,發病池塘水溫27℃,水化學指標正常,氧氣飽和度140%,池塘水質情況較好,在蘇州吳中區和揚州寶應地區都有檢出,死亡量為1只/畝左右。從五月下旬開始,每個河蟹養殖區都陸續檢測出螺原體感染,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七月下旬高溫結束之前,但這段時間內河蟹發病整體死亡量不大,沒有呈暴發趨勢。

螃蟹養殖,這個病得了就別養了!90%蟹農治不好!看看專家怎麼說

今年8月初到9月中旬河蟹螺原體感染較嚴重,大多數發病池塘每天死亡3-5只/畝,發病嚴重的池塘每天死亡10只/畝以上,嚴重影響了經濟效益,經過調查發現,發病池塘普遍存在以下特點:

  • 池塘底層溶解氧長期較低,特別是高溫天氣,底層溶解氧都在1-2mg/L左右,嚴重低於河蟹正常需要的溶氧含量。
  • 水草較多且水草大量腐爛,河蟹嚴重缺氧浮頭、爬邊以後開始大量發病。
  • 池塘使用過刺激性較大的藥物,比如殺藍藻之後,池塘發病率普遍較高,而且難以治療。
  • 養殖前期清塘不徹底或者沒辦法清塘的地區,發病率也較高。
螃蟹養殖,這個病得了就別養了!90%蟹農治不好!看看專家怎麼說

圖2水草腐爛

河蟹養殖中,如何預防及如何防止傳染此病呢?結合生產中具體的處理案例,下面給出幾點建議供參考:

1、徹底清塘,選擇優質蟹苗是基礎。養殖一年後,發病池塘裡的蟹、小龍蝦等都是攜帶病原體的,必須殺滅這些傳染源,防止傳染;另外,優質的蟹苗抵抗力強,能夠減少發病。

2、缺氧以及長期低氧是發病誘因,今年這個現象表現得特別明顯,所以有條件的池塘必須安裝增氧機,同時保障良好的進排水條件,這些在養殖前期就應該準備好。

3、伊樂藻在高溫期的腐爛對很多池塘影響非常大,從缺氧死蟹到後期持續發病都和伊樂藻腐爛有關,所以高溫期之前對伊樂藻的割草、打頭,及時撈出環溝中的伊樂藻十分關鍵;同時,池塘中伊樂藻不能過多,建議在進入高溫期之前伊樂藻所佔池塘面積不多於三分之一。

4、減少沒必要的殺蟲、殺藍藻等刺激性大的藥物使用,這些藥物使用後水體透明度可能會暫時性的提高,但給池塘後續管理埋下了很大的隱患。

螃蟹養殖,這個病得了就別養了!90%蟹農治不好!看看專家怎麼說

今年通過跟蹤一些河蟹螺原體感染的病例發現,即使河蟹檢測出螺原體感染,如果池塘環境良好,水質正常,死亡量也並不大,能夠控制在每天1只/畝以下;發病嚴重,死亡量大的病例都是環境不好或者處理不當的池塘。所以,防治此病的核心還得從河蟹體質和池塘環境入手,從根本上減少此病的發生。

高溫期要警惕河蟹抖抖病的發生

河蟹“抖抖病”始見於1994年的池塘養殖,很少量的成蟹出現此病症。1995年以後病情迅速蔓延,導致河蟹養殖成活率逐年下降,許多塘口甚至絕產絕收,尤其是夏季高溫季節,爆發尤為嚴重。

病症:病蟹體瘦、殼軟,活力差,腹部及附肢指節、掌節有紅色水鏽、不能正常蛻殼或蛻殼後不久便死;臨死前活動呆滯,附肢僵硬並不停地痙攣(這是“抖抖病”這一俗稱的由來),易併發黑鰓病和聚縮蟲病。解剖病蟹可見腸道水腫、肌肉萎縮、肝臟糜爛等症狀。

螃蟹養殖,這個病得了就別養了!90%蟹農治不好!看看專家怎麼說

病因:初步研究表明:“顫抖病”的病原為病毒或氣單胞菌。發病時間及特徵:7、8、9三個月是“抖抖病”的發病高峰期,高溫季節該病表現為亞急性型,引發成批死亡,死亡率可達100% ;在秋冬低溫季節,有較長的潛伏期,帶病蟹種可以正常越冬,到翌年5月以後才開始陸續死亡。

發病原因除與蟹種帶病這一內在因素有關以外,與養蟹塘口生態條件的惡化有直接的關係。河溝、湖泊圍網養蟹發病明顯輕於池塘養蟹;水草多、底質乾淨的新塘口發病輕於水草、淤泥厚的老塘口;健康的蟹種在有豐富優質水草的的環境下養殖不發病,反之則病害嚴重,甚至絕收。缺乏優質水草、底質不良是“顫抖病”暴發的主要外部因素。

預防“抖抖病”應從清除病源,營造良好的養殖生態條件著手,主要措施有:

1、清整池塘:利用秋冬空閒季節進行蟹池清淤,並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用量分別為每畝200kg和15kg。消毒後抽乾池水,曬池1-2個月,以求消滅病原。

2、挑選蟹種:放種時選擇硬殼體健、活力好的蟹種,不放附肢僵直、中空、軟殼、活力差的帶病蟹種。蟹種下塘時最好逐只檢查,剔除病蟹。

3、保護、種植水草:在保護好現有優質水草的同時,清除聚草、輪生雜草等低植水草,回地制宜種植輪葉黑藻、苦草等優質水草,並採取蟹種中間培育、推遲放種時間、降低放養密度等措施,創造水草快速生長、繁殖的良好條件。

4、移植螺獅:螺獅能淨化蟹池底質,防止病原滋生,還是河蟹喜食的活餌料,只重4克以上的河蟹即能覓食中等規格的活螺獅。目前,養蟹池普遍缺乏螺獅,必須人工移植。螺獅的投放分2次,清明前後一次(300斤左右),6月份一次(400斤左右),保持螺螄存塘量。

5、加強飼養管理:需做好水質調控和飼料投餵等工作,做到勤換水、多換水,保持水質清新。飼料投餵要改一天一次為早、晚各一次,不喂腐爛變質飼料,準確把握投飼量,以吃飽吃盡為原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