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老北京特色的食物——豆汁儿

最有老北京特色的食物——豆汁儿

很多去北京旅游的外地人也慕其名品尝豆汁儿,喝过豆汁外地人的直接就把它形容为“猪潲水”,“好变态”的食品。过去南方很多家庭都有储存淘米水的习惯,攒几天后卖给乡下收泔水的小贩,挑回乡下拌上猪草,据说猪吃了这种饲料,能够长得又肥又壮。经过发酵后灰白灰白的淘米潲水,烧滚后就是活脱脱南方版的豆汁儿,一个南方人喝下得需要多大勇气呀!

连北京人自己都拿这种趣事作为相声段子取乐,传说有山东人初到北京,看见招牌上写着“豆汁”,进店要了一碗,喝一口眉头紧皱,招手唤来店小二小声说:“这豆汁别卖了,基本酸了。”那伙计说:“好说您哪,不是基本酸了,根本就是酸的,这豆汁跟您山东豆汁不一码事您哪!”

店小二说得不假,北京豆汁跟山东豆汁不是一回事,山东豆汁是做豆腐的浆水,白中透黄,喝起来香中带甜;北京豆汁颜色灰白透绿,喝起来有股冲脑门儿的酸腐味,很多人闻着味就想呕吐。于是有人调侃,是不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叫他喝一口豆汁,若是眉开眼笑,打心里美滋美滋嘘口长气,准是老旗人的后代;若是眉头紧皱,嘴角直咧,甭问这是外来户。

话说这豆汁儿当年可是清宫御膳的一种饮料,虽“味儿”很个别,但有保健功效。前清那会儿每年旧历九月至次年立夏后5天,清宫御、寿两膳房都要制做豆汁,帝、后酒肉之余,皆饮豆汁以解油腻。据说咸丰皇帝梓宫(灵梓)回銮,一路风波劳顿,东西两太后即向御膳房要豆汁儿喝。

最有老北京特色的食物——豆汁儿

乾隆、嘉庆的时候,曾有一部分京旗回满洲老家垦荒,也把这最具北京特色的食物带去。至今那里的京旗聚集地区还流行喝豆汁,但有的地方改了名字,不叫豆汁,而叫酸茶。

老北平的时候、豆汁儿的主顾更不分贵贱,凡穿戴体面者在庙会上吃“灌肠”或“羊霜肠”,往往会被人耻笑,唯独喝豆汁儿则不足为耻。老北平人尤其是老旗人,特别喜爱喝豆汁儿,喝得上瘾,称之为“本命食”。当年东安市场的小店“豆汁何”,名声一点不小于隔壁的大饭庄东来顺,常常有穿着华贵、坐着私家轿车的达官贵人,专程来喝五分钱一碗的豆汁儿。

除了走街串巷的豆汁儿小贩,庙会上有固定摊位的豆汁铺就比较气派了。这些商贩从粉房将生豆汁趸来,挑到庙会就地熬熟,长条案上摆四个大玻璃罩子,分别放置辣咸菜、萝卜干、芝麻酱烧饼、小焦圈油炸果。案上铺着雪白桌布,挂着蓝布围子,上面扎有用白布剪成的图案,标出“某记豆汁”字样。夏天还要支上布棚,以遮烈日。经营者通常为一、二人,不停地向逛庙会的人吆喝:“请吧,您哪!热烧饼、热果子,里边有座儿哪!”,这是老舍先生小说《骆驼祥子》中描写的情景,充满老北平的市井风土民俗。

悲哀的说,现在北京已经很难找到地地道道经营豆汁儿的店铺了,仅有几家如护国寺小吃这样的传统特色店,还保留了这些京味美食,一些老人跨越几个城区来到护国寺街,就为配着小咸菜,喝碗豆汁吃个焦圈,吃的是对旧时光的缅怀。北京土生土长的90后00后新生代,极难找到有好喝豆汁儿的,可乐、雪碧、营养快线、珍珠奶茶是这一代人的时尚选择。旧时代结束了,豆汁儿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也渐行渐远、行将消失……

对于外地人来说,北京豆汁儿也许真的很难喝、很难喝,根本无法接受,但也没有哪条规定,说来北京旅游必须要喝豆汁儿,喝不喝是一种个性化的自由选择。就像去草原旅行,牧民的奶豆腐、酥油茶、糌粑、青稞酒,也是绝大多数南方汉民受用不了的。我们可以站在一定的历史人文角度,去欣赏这些地域美食,而不是一味的吐槽骂娘,要公正的看待这些诞生于一定历史时期的饮食品种,因为在每一个美食的后面藏有太多太多的文化和历史。

最有老北京特色的食物——豆汁儿

梅兰芳先生家住护国寺街,这条街以举办庙会而声名远播,汇聚了各种京味儿小吃,据梅葆玖先生回忆,梅家每天都要去护国寺小吃店取回一锅豆汁儿,梅先生吊完嗓子后必喝豆汁儿,去火去燥滋润嗓子,据说这个习惯是年轻时就养成的。

北平过去有句老话儿:豆汁豆汁,旗人的命根”,可见旗人特别是老北平旗人对于豆汁的偏爱。过去有一则笑话,说齐化门(朝阳门)外营房的旗人都聚在街头痛哭流涕,路人问之,哭者愈痛,谓“豆汁房都关了张,岂不要了性命?”笑话归笑话,老北京旗人特别喜爱喝豆汁,甚至称之为“本命食”乃是事实。

北平城里人没有不嗜豆汁者,

但一出城则豆渣只有喂猪的份,

乡下人没有喝豆汁的。

外省人住北平二三十年都不能养成喝豆汁的习惯。

能喝豆汁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北平人。”

在这几位名家笔下北平这些常见的吃食

看着也不再那么普通了,甚是诱人

忽然想到儿时在北京爷爷说:今儿晚上就买点豆汁儿回家喝

顺手再买点儿酱肘子跟烧饼,明儿一早就吃!

作者老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