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高郵、新吳、睢寧推動主題教育取得紮實效果

回應群眾關切 破解民生痛點

第二批主題教育在群眾“家門口”開展,群眾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真切。江寧、高郵、新吳、睢寧等縣(市、區)從群眾最迫切、最關心的事情中找問題、破難題,推動主題教育取得紮實效果、讓人民群眾滿意。

江寧:

“五進”“三找”暖民心亮初心

10月起,隨著基層醫療機構特色專科用藥及“雙向轉診”中非基本藥品管理制度實施,在南京市江寧區,抗腫瘤輔助用藥等非基層常備藥在 “家門口”就能買到了。這項便民政策迅速出臺的背後,是該區衛健委進社區問民需、走訪接訪找準問題、破解難題。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江寧區委緊扣“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總要求,立足區情實際推出“五進三找一討論”主題教育創新載體。通過“黨員幹部進社區、傾聽民聲進樓棟、親商服務進企業、理論宣傳進網絡、紅色基因進血液”,把學習教育、調查研究、檢視問題、整改落實貫穿主題教育全過程。

對錶對標找不足、回顧回憶找初心、走訪接訪找問題。社區幹群“同照一盞燈、同圍一張桌、同坐一張凳、同飲一壺茶、同談一席話”;以“百姓名嘴”、“青谷”宣講團等創新模式推動新思想“飛入尋常百姓家”;區行政審批局在全省率先設立區勘驗服務中心,創新推進審管分離,審批整體用時縮短50%以上;機關工委開展線上“損害營商環境行為隨手拍”和線下“11項服務零式工作法”,把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服務標準……

“開門”搞教育,學做結合,江寧區將主題教育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試點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全力補短板、強弱項,紮實惠民生、創優勢,不斷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急難愁”,打通制約高質量發展的“中梗阻”,把主題教育激發出的熱情幹勁轉化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寧的強大動能。

高郵:

書記市長領辦民生痛點問題

隨著城市發展,高郵東部新城人口已接近20萬,但公辦幼兒園僅4所,按照每1萬人需配備1家幼兒園的標準,遠遠不能滿足需求,適齡兒童“入園難”成為最突出的民生問題之一。

主題教育深入推進過程中,這個民生“痛點”成為高郵市領導領辦的28件民生事項之一。高郵市委書記韋峰作為第一領辦人,多次前往東部新城調研,與相關部門研究會商問題解決方案。目前,已選取多個地塊用於幼兒園建設,並修訂城區教育布點規劃,同時回購一所小區內民辦幼兒園。

打開高郵市領導領辦的“民生清單”,像“入學難”這樣切實關係民生幸福的事不在少數。第二批主題教育啟動後,高郵市以“小切口,有實效”為標準,廣泛徵集各類民生問題199個,經過梳理分析、徵求意見,最終選取“加大失獨家庭補助力度”“村級河道環境汙染嚴重” “城區停車難”等28項重點民生問題由市領導領辦,把一件件關係民生的事項當成“頭等大事”來辦,讓群眾看到主題教育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

新吳:

“體驗式”調研找準民生靶向

無錫市新吳區圍繞老百姓關心的教育、就業、醫療、住房、交通、社會保障等熱點,開展體驗式、蹲點式調研,共梳理排查出101個難題,堅持先查先改、立行立改、即知即改,以紮實整改成效取信於民。

新吳區教育局針對教育資源配置失衡問題,制定相關計劃,未來3年內將投入教育建設資金35.6億元,新建和改擴建特殊教育學校、中小學校和幼兒園25所,新增學位1.2萬個。區城市管理局新增投資100多萬元,用於11條村道照明工程,預計年底前全面完工,徹底解決農村道路無路燈的問題。區農業農村局加快推進12個行政村農村股份合作社成員身份確認、股權確權等工作,目前已確定16959戶、56266人,總股份額44898.9股,核實各村總資產2.2億元,爭取年底前實現全區行政村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全覆蓋。區市場監管局大力推進“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全區已完成硬件設施安裝1266家,消費者掃碼下載APP即可在手機上看見餐飲單位後廚的加工操作、餐具消毒等情況,切實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目前,新吳區已整改完成34個民生問題,其餘67個確保年底前全部整改完成。

睢寧:

聚焦人居環境增強百姓獲得感

在第二批主題教育中,睢寧縣堅持問題導向,不忘為民初心,將群眾關注度高的改善農村居住條件列入專項整治。

事項決策請群眾當裁判,讓百姓說了算。全縣上下合力,加快推進53個新型農民集中居住區建設,預計年底前具備上房條件的有19個,1.6萬人將入住新居。

改善人居環境,不僅要讓農民住得好,還要讓農民享受到優質公共服務。睢寧縣不斷完善教育、就業、醫療等公共服務配套,有效提升集中居住區的功能品質。以教育為例,該縣大力優化提升教育佈局,全縣農村定點小學保留51所、撤併57所,初中撤併6所,優化確定學生公交線路54條,投入接送學生公交車117臺;充分利用標準廠房,招引勞動密集型產業,帶動2萬餘人“家門口就業”。

為做好集中居住後的文章,睢寧縣還充分發揮黨員作用,組織無職黨員、退休黨員幹部、黨員志願者擔任網格員,開展政策宣傳、幫辦代辦、糾紛調解、文體活動等,形成黨建引領、文明實踐、網格治理、協商民主融合的“四位一體”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初步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矛盾不上交”。

對不實行集中居住的村,該縣依然重視村落文化保護、繼承和創新,充分發掘自然景觀、傳統習俗、歷史文化等特色,大力推進環境整治,累計拆除廢棄豬圈985個,清理各類生活、建築垃圾21.5萬立方米,清淤河塘溝渠2394處,建設遊園1.75萬平方米,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