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瓊臺,萬年福地!訪海口瓊臺福地遺址

想全面瞭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法就是尋訪這裡的古建築遺址,所有的歷史文化故事都沉睡在那殘垣斷壁和廢墟之中,千年積澱讓你讀懂這座城市歷史長河中的輝煌和衰敗。趁今天的陽光沒有那麼毒辣,去瓊臺福地遺址走一走。

瓊臺福地,海口最早的州府所在,位於今府城文莊路關帝巷抱珥山上,該地為府城三座高峰之一,宋之都監臺、元之元帥府皆設在山上,古時習慣稱朝廷官衙為“臺”,故稱此處為“瓊臺”。瓊臺福地的說法由來已久,觀象家曾說,華夏大陸的陽剛紫氣,越海潛入南方,首先聚集於瓊臺之下,故稱“福地”。

關帝巷口有一座仿明代石牌坊,緊靠著巷口繁華街道邊的民居而建。順著文莊路東向西走,若不是猛一抬頭看到“瓊臺福地”四個燙金大字於牌坊中間,我差一點就錯過巷口。

千年瓊臺,萬年福地!訪海口瓊臺福地遺址

穿過一段狹窄的連汽車幾乎無法通行的青石板路卻發現裡面別有洞天,紅牆綠瓦將瓊臺福地與鬧市隔絕,庭院內兩棵枝繁葉茂的榕樹像靜靜陪伴在抱珥山兩側,沒有摩肩接踵、沒有喧鬧和嘈雜,置身於院中,幽靜祥和的氣氛能讓人浮躁的心慢慢平靜下來,走進院子裡瞬間覺得涼爽許多。

千年瓊臺,萬年福地!訪海口瓊臺福地遺址

二十七個臺階通往金碧輝煌的福地軒,臺階入口有兩座石獅雄壯威武,護欄上每一個柱頭都有一個的栩栩如生、姿態各異的小石獅。護欄內側是海南歷代名人的雕刻,看著這些倍受後人敬仰和尊重的先賢,不禁讓人感慨海南是個人傑地靈、人才濟濟的福地。

千年瓊臺,萬年福地!訪海口瓊臺福地遺址

千年瓊臺,萬年福地!訪海口瓊臺福地遺址

福地軒前是一個寬闊的平臺,正前方護欄兩側各有一條探出牆體的龍頭,瞪圓雙眼怒視著前方,似一對守護神保護著這片福地。平臺左右兩側分別各有一塊刻有“瓊臺”、“福地”的石碑壓著的烏龜,或許就是瓊臺福地的一個說法,相傳海南地形極像一隻縮頭神龜,宋神宗怕它伸出頭來威脅王朝的統治,便將州城遷來神龜縮頭處,宋神宗熙寧六年(1073年),在府城設立瓊管安撫司統管全島政務,藉此鎮住龜頭。因此,便稱此地為瓊臺。

千年瓊臺,萬年福地!訪海口瓊臺福地遺址

千年瓊臺,萬年福地!訪海口瓊臺福地遺址

大門前兩根鏤空石雕龍柱美觀大氣,精雕細刻的兩條龍盤踞在柱子上,龍頭昂起,好像隨時要騰雲駕霧飛向天空,柱子上還雕刻著八仙過海里的神話人物,每一個人物形象逼真、惟妙惟肖,精湛的雕刻技藝體現得淋漓盡致,讓人驚歎不已。

千年瓊臺,萬年福地!訪海口瓊臺福地遺址

穿過福地軒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充滿綠意的小花園,中立一座關公鎏金像,身後是二層重簷的瓊臺閣,紅牆綠瓦,雕樑畫棟,屋頂雙龍護塔,兩側鯉魚鴟尾,四角麒麟踞守,十分壯觀。

千年瓊臺,萬年福地!訪海口瓊臺福地遺址

花園左右廡廊分別是瓊山歷代文人名錄碑和瓊臺福地重修捐款名錄。

千年瓊臺,萬年福地!訪海口瓊臺福地遺址

瓊臺閣後院是關帝廟,中間照壁相隔,一個巨大的金“福”在紅牆綠瓦襯托下格外醒目。

千年瓊臺,萬年福地!訪海口瓊臺福地遺址

兩側“文經”、“武緯”兩個小門通向關帝殿,內照壁正中是一幅方型金龍吐水的浮雕,左右“忠義”、“仁勇”四個大字,意指凝聚在關公身上的“忠主仁勇”精神。

關帝殿內關公威風凜凜,一手撫墨黑長髯,一手持兵書。主殿左右分別是觀音堂和聖母祠,院內煙霧繚繞、香火旺盛。

千年瓊臺,萬年福地!訪海口瓊臺福地遺址

千年瓊臺,萬年福地!訪海口瓊臺福地遺址

左右廡廊掛著與關公生平內容有關的木質浮雕,都是歷史上發生的有名故事。

千年瓊臺,萬年福地!訪海口瓊臺福地遺址

最初的瓊臺福地牌坊和建築早已在歷史的長河中淹沒,但是千年積澱下來的歷史文化已經深深紮根,濃濃的文化氛圍滲透在每一個角落。

在瓊臺福地逗留了近一個小時,並沒有遇到幾個遊客,只是從關帝殿的香爐上插滿的香火來看,這個見證府城一千多年曆史變遷的地方已經成為老百姓燒香祈福、保平安的福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