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没有完美的孩子,爱动手打孩子的父母不妨学习以下几招

古人说:爱之深,责之切。

在面对孩子的时候,父母只会嫌自己给的少,从来不会说爱孩子爱的太多。

因为太过于爱孩子,有时候就容易把握不住度,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会上手打孩子。

爸妈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孩子调皮捣蛋,没办法管教。

一些家长,明明知道自己动火打孩子,是不对,但如果不打,孩子又不听话。而且一旦自己忍不住发火动手了,之后又感到非常后悔,教育孩子根本无从下手。

朋友家的孩子很调皮,很贪玩,有时候好好说话,孩子都不听,就会下手打孩子,把孩子打的上气不接下气的。

每次打完孩子,朋友会跟心疼,孩子哭她也哭,比自己被打还难受。但是下次孩子犯错的时候,朋友还是会下手打孩子,她也知道打孩子不对,但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情绪在那了,就还是会故伎重施。

只是通过打骂孩子来教育孩子,孩子听不听话,我不知道。但如果想要教育出有出息的孩子,仅靠打骂是不行的。

千万不要让自己,变成孩子情绪的“晴雨表”。

正常情况下,称职家长能够在孩子情绪波动的时候进行调节,比如在孩子兴奋过头的时候,家长只需一句提醒,或者轻轻拍打,就能让孩子冷静下来;在孩子伤心哭泣的时候,用一个拥抱,就能让孩子情绪缓和。

其实有不少这样的父母,在气头的时候,没控制好自己就对孩子动粗,可是反应过来的时候就是很心疼,不该打孩子,并且心里暗暗的说,不再打孩子,可下次依旧还会打。你是不是也是这样的爸爸妈妈?打完孩子很心疼,可下次还会打的真实原因很扎心。

天下没有完美的孩子,爱动手打孩子的父母不妨学习以下几招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个人总是重复一件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心理伤害导致的。

两种矛盾的心理交织在一起,打孩子后会很后悔。

还有一方面的原因,在情绪占主导地位,理智占下风的时候,父母是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这时候自己学的育儿知识,不要打孩子的这些话,自己都是不记得的,脑子里是空白的。

其实,站在家长的角度去看,许多打孩子的情形完全可以理解。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曾经对此做过分析,他的大意是打骂孩子并不会让他变得更加诚实和负责任,相反,孩子被打骂之后,他心中想的是下次做坏事的时候怎样才能够用更高明的手段去掩盖自己的“恶行”。也就是说,一味地打骂孩子,并不会让孩子得到反省的觉悟,而是会让孩子觉得,他被打是因为自己犯错的时候“太明显”,只要自己下次不被发现,那么就不会被打。

由此看来,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还是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一时气上心来就打骂孩子。

在打孩子之前,家长应该先询问孩子是否知道自己被打的原因,只有当孩子知错的时候,家长才能够打,而且打孩子的时候要点到为止,力道要轻,打完之后及时地安慰孩子,不要让孩子的心中留有怨气。

之前看过一个新闻,女孩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长大,爸爸妈妈都很疼爱弟弟,对她非打即骂,还说她是“赔钱货”。

长大之后,父母看到她的好,对她的态度也缓和了很多。但是她每次见到自己的父母,心里就会打颤,害怕自己被打,父母一抬手,就觉得要打自己似的,对父母充满了恐惧。

孩子对父母充满了恐惧,看到父母生气就吓得瑟瑟发抖,这样的孩子不会有父母有亲密关系,长大之后还是会活在被父母打的恐惧中,说不定还会以这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形成恶性循环。

天下没有完美的孩子,爱动手打孩子的父母不妨学习以下几招

兔子急了还咬人,孩子被父母管控的太厉害,会形成反弹。而且有的孩子吃软不吃硬,你越不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你越打他,他就越要把事情做到底。这样的孩子在长大之后可能会产生以暴制暴的想法,你打他,他就到你。

更可怕的会是用这种方式对待孩子或者年迈的父母。

想打孩子的时候,给自己心理暗示,让自己冷静下来,之后好好想想,自己小的时候,希望父母打自己吗?要变成像父母一样的人吗?自己不是最讨厌用武力解决问题的父母吗?然后告诫自己,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让自己去打孩子。

妈妈经常打孩子,也会让亲子关系越来越疏离。

心理学家有项研究表示:如果小时候孩子不能和父母建立亲密关系,长大之后也不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

天下没有完美的孩子,爱动手打孩子的父母不妨学习以下几招

孩子是在犯错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不让孩子犯错,等于不给孩子成长的机会。

孩子不吃饭,饿他一顿就吃了,孩子非要做一件事,就让他做,自己知道错了才不会去做。

父母说的经验,永远不会让孩子停止自己去探寻的脚步,只有他自己从失败中总结的经验,那才是宝贵的财富。

做父母的不妨放平心态,让孩子吃些苦头,自己就明白了。

因此,家长们要明白一件事,棍棒可能出“孝子”,但绝对打不出一个自信且优秀的“才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