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祕,書畫藝術圈裡的那些不良生意經

在十幾年來的市場發展中,畫廊、媒體、拍賣公司和美術館各安其命,安分守己地做著自己的事業。可是在近幾年的發展中,似乎走向了“翡翠之路”。(配圖與正文無關)


 

深度揭秘,書畫藝術圈裡的那些不良生意經

 

文化產業和別的生意並不完全相同。單就人數來說,文化產業尤其是藝術品市場所能想象到、輻射到的人數是極為有限的。和其他行業對比,總資金量也是極少的。所以,這很容易形成壟斷。
  

最近結識了一撥做翡翠生意的朋友,他們稱在他們“圈內”,每個鏈條分工是相對明確的:緬甸商人挖石頭,批發給雲南玉石商人,玉石商人再散批給各地經銷商,各地經銷商賣給加工者,加工者做成成品,賣給翡翠商店。在他們的鏈條裡,挖石頭的永遠挖石頭,販石頭的一直販石頭,加工者永遠加工。他們似乎各自不搶對方的活兒,從沒有打斷這個鏈條。他們給我講,如果雲南的玉石商人直接加工了,會毀掉整個翡翠市場的生意,翡翠成品的價格就會被他們壟斷。
 

深度揭秘,書畫藝術圈裡的那些不良生意經

 

這個傳統的生意鏈條穩定地持續了上百年,可是最近一則消息給打破了:緬甸人不想對中國出口原石了,而是要自己加工,然後將成品出口給中國,這樣可以取得更大的經濟利益。這下子攪亂了國內的翡翠市場,整個市場都變得不明朗了起來。

深度揭秘,書畫藝術圈裡的那些不良生意經


  

藝術市場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雖然當代藝術市場形成時間不長,存在著一些不安定的因素,比如一二級市場倒掛之類的。不過在十幾年來的市場發展中,畫廊、媒體、拍賣公司和美術館各安其命,安分守己地做著自己的事業。可是在近幾年的發展中,似乎走向了“翡翠之路”。
  

深度揭秘,書畫藝術圈裡的那些不良生意經

在原來還算清純的藝術圈內,畫廊耐心地尋找著藝術家,交給批評策展經紀團隊,提升各種藝術、商業價值;媒體負責宣傳報道,順便收些軟文費;拍賣公司徵集被畫廊運作起來的藝術家的作品,為它尋找願意以更高價格收藏的買主;美術館更是把市場中遺漏的珍品彙集起來,尋找各方面的贊助。大家相安無事,又相互促進對方發展。但是,現在似乎有了些變化。


  

深度揭秘,書畫藝術圈裡的那些不良生意經

在這個產業鏈中,最賺錢的似乎是拍賣公司,他們集中了國內最優秀、市場價格最高的一批作品,每年的成交量幾乎佔據了整個藝術品市場的半壁江山。據悉,一些拍賣公司開始看重上下游產業,有的拍賣公司或明或暗的開辦了畫廊,有的擁有了自己的博物館,有的興辦了自己的宣傳媒體。在藝術品電商方興未艾的今天,也有些拍賣公司做了自己的電商平臺,在青年藝術100這樣的集中發掘年輕藝術家的模式出現並日益產生影響力的時候,據悉也有拍賣公司擬copy這種模式,集中發掘年輕藝術家。當然,也不乏一些機構把這些事情都嘗試去做了。


 

深度揭秘,書畫藝術圈裡的那些不良生意經

 

如果經常看中央二套,你會看到很多類似的財富故事:老張是販賣土豆的,掙到了錢,就不把土豆賣給加工廠了,而是自己開辦了薯條加工廠。後來覺得這樣賺錢還是不多,就承包下來幾千畝地,自己僱人種。好在土豆是個大市場,全國各地都有,幾家大型企業橫跨行業上中下游,對整個市場的影響並不是很大。但是藝術產業卻不一樣,如果單數藝術家,全國不會超過2萬以畫為生的油畫家,如果只算具有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年齡又在35週歲以下的,能有3000人應該是比較樂觀的估計。而國內專業經營油畫的畫廊有上千家,幾乎都在簽約年輕藝術家。也就是說,只要這上千家畫廊每家簽約3個優秀的年輕藝術家,他們就幾乎壟斷了整個中國的年輕藝術家的市場。


深度揭秘,書畫藝術圈裡的那些不良生意經

前一年度的經濟的影響下,主流藝術品市場一落千丈,只有年輕藝術家的市場因為價格接近地板價而跌無可跌。正因為年輕藝術家作品的堅挺,讓幾乎所有的畫廊和機構都看到了機會,紛紛搶購或爭籤年輕藝術家。有些藝術家還在唸著書,幾乎還不能稱之為“藝術家”的時候,就因為在同學間稍露鋒芒而被畫廊搶籤。我曾親眼見過一個畫廊主在得知某年輕藝術家以年薪20萬元的價格準備某畫廊的時候,立刻已25萬元的價格搶籤。


深度揭秘,書畫藝術圈裡的那些不良生意經


  

這樣就造成了很壞的後果,一些原本表現不錯的藝術家幾乎被捧殺,五六年來不斷重複自己剛畢業時的創作模式,鮮有進步;另一方面,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卻被不斷捧高。2008年,購買中央美院剛畢業的學生作品,大概需要5000元左右,但在今天,4萬塊應該都是起步價了。相反,一些畢業後兩三年,一直未被畫廊及推廣機構看中的年輕人的作品,卻被擠壓到還不如他們剛畢業時的價格。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那些所謂被簽約的藝術家們的市場真的就好到被搶購嗎?我看也未必。和藝術家們聊天的時候,常常會有人談到,XX的作品賣得很好,某某畫廊和某某畫廊每年都買很多張。作為特殊的商品,藝術品的市場也有著它的特殊性。畫廊在購買了藝術家的作品後,有些作品根本無人收藏,畫廊活生生被逼成收藏機構,而不是經營機構了。一個藝術家的作品,沒有進入藏家或者藝術愛好者的收藏渠道,而是躺在一家經營機構的庫房裡睡覺,這能叫“市場好”嗎?這根本就是還沒進入到市場中,只是畫廊被套牢,成為該藝術家的最終買單者。

深度揭秘,書畫藝術圈裡的那些不良生意經

  

所以,藝術圈需要的是一個完整而優秀的產業鏈,而不是一家企業獨佔產業,形成壟斷,更不是大家一窩蜂湧向這個產業鏈中的一個鏈條。否則的話,最終結果會像光伏產業一樣,發展成“產能過剩”。為了藝術市場更好的發展,我倒希望大家應該理智一些,安分守己地發展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大家要做好的是如何提高自己這塊地的畝產值,而不是想著如何把別人家的地據為已有。

深度揭秘,書畫藝術圈裡的那些不良生意經

  

畢竟藝術產業的“土地面積”並不大,我相信有些機構有能力把前文所提到的3000位年輕藝術家全部簽下來。那又怎樣呢?資源的人為稀缺,最終只能在市場的經營者們之間進行競爭,卻沒有人去擴大基礎的市場。

深度揭秘,書畫藝術圈裡的那些不良生意經


  

在《瘋狂的石頭》裡,我們記住了小軍給道哥說的那句話:“這是綁架,我們不專業啊。”在《天下無賊》裡,黎叔也明確表示:“我最討厭搶劫的,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賊尚且知道綁匪不幹賊的事,為何做高大上的藝術品交易的人卻看不明白呢?劫了財,你還要順便劫個色,最後倒黴的,應該也不會是別人。

深度揭秘,書畫藝術圈裡的那些不良生意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