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大蔬菜主产区,收入天差地别,问题出在哪儿?

河北是产菜大省,每年蔬菜产量在5500万吨以上,规模和总量在全国位居第二。形成了冀北坝上错季菜、冀东日光温室生产、冀中环京津棚室栽培和冀南拱棚叶菜四大蔬菜产区,一年四季都可供应鲜菜。可是河北蔬菜的品牌影响力,和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却并不高。困境有哪些?河北蔬菜的出路在哪里?

一、现状

河北邯郸永年区的叶菜产量排在了全国蔬菜的前列,但记者走访当地下马头村、西河庄村等多个村子发现,将菜砍下丢掉,或是烂在地里的情况并不少见。

全国两大蔬菜主产区,收入天差地别,问题出在哪儿?

全国两大蔬菜主产区,收入天差地别,问题出在哪儿?

在当地的南大堡蔬菜批发市场,菜农们正在为芹菜卖不出去而发愁。不仅邯郸永年,沧州献县山丘村的芹菜,由于价格便宜,有的种植户干脆放弃了管理。

记者也赶赴全国多地较大的蔬菜市场进行了调查走访,发现在这些地方河北蔬菜的认可度也并不高

全国两大蔬菜主产区,收入天差地别,问题出在哪儿?

全国两大蔬菜主产区,收入天差地别,问题出在哪儿?

全国两大蔬菜主产区,收入天差地别,问题出在哪儿?

全国两大蔬菜主产区,收入天差地别,问题出在哪儿?

全国两大蔬菜主产区,收入天差地别,问题出在哪儿?

全国两大蔬菜主产区,收入天差地别,问题出在哪儿?

全国两大蔬菜主产区,收入天差地别,问题出在哪儿?

全国两大蔬菜主产区,收入天差地别,问题出在哪儿?

二、差距

记者一番调查下来发现,河北蔬菜在占据市场销量的前提下,得到的评价却是:质量差,包装粗糙,大路货,登不了台面这样的评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差距究竟在哪里呢?

前期管理粗放,缺少规划。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别人种什么我就种什么,种出的蔬菜能卖就行,这几乎是大多数河北菜农的想法。而对于种菜目的,种菜标准,种菜规划,山东菜农比河北菜农似乎更明确。

全国两大蔬菜主产区,收入天差地别,问题出在哪儿?

全国两大蔬菜主产区,收入天差地别,问题出在哪儿?

事实证明,有了品质,效益就能保证。今年,崔新建的三个大棚让他获利六七十万元。精品的保证,就是科学的管理,合理种植。在崔新建的大棚里,现代的灌溉设备,科学的管理方式,已经在逐步使用。

对比山东菜农崔新建,河北菜农郭召辉,就显得疲惫和忙碌,今年他种了三亩大棚西红柿,虽然比往年增产不少,可是并没有多赚钱,三亩西红柿最多也就能赚一万多块钱。他自己分析原因,一个是没赶上好行情,再一个就是西红柿的品质很一般。

全国两大蔬菜主产区,收入天差地别,问题出在哪儿?

全国两大蔬菜主产区,收入天差地别,问题出在哪儿?

全国两大蔬菜主产区,收入天差地别,问题出在哪儿?

种植分散,难引客来。

物美超市是北京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销售的蔬菜都是到产地直接采购,主要来自山东、内蒙,河北蔬菜在这里不占优势。

张大鹏

北京物美超市生鲜采购总监

那如果像一些种植不是很集中,我们要跑好多个村,然后搜来这个一点点货,那对我们采购商来讲采购成本就非常高,所以我们会选择以山东为主的省份来采购。

河北保定的客商崔友启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来到了山东寿光采购蔬菜。

全国两大蔬菜主产区,收入天差地别,问题出在哪儿?

记者在山东寿光走访时看到,当地的大棚蔬菜种植规模很大,也比较集中。据了解,这里每个村90%以上农户都种植大棚,蔬菜品种也比较多。

菜农孙大哥说,他所在的西屯村,从十多年前,就已经推行一村一品,他们主要种植苦瓜和黄瓜。附近的村子也都有主打产品,有种甜椒的、有种莴笋、胡萝卜等,这些集中种植、规模种植,货源充足,也就稳定了客源。而石家庄高邑县的菜农张爱芬,地里的黄瓜已经开始大量上市,由于采购客商少,头天采摘下来的黄瓜全剩下了。

张爱芬说,外地客商来了,三四天收不够一车,几乎就没人来了。种植面积小,分散不集中,限制了蔬菜的交易流通。而在菜农张爱芬看来,还有一点也是制约因素,就是蔬菜设施建设跟不上。张爱芬的老式暖棚已经用了十七年。

记者走访发现,在当地,这种传统的老式暖棚占到了90%以上,占地面积大,生产效益低,与高效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邯郸永年,低矮的小拱棚,也成为限制当地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因素。

好品质却无“巧装扮”

全国两大蔬菜主产区,收入天差地别,问题出在哪儿?

收购商告诉记者,在邯郸南大堡蔬菜批发市场上,山东青椒的批发价是一块二到一块三,本地青椒低到八毛钱一斤。不挑拣不分等级,是河北蔬菜价格低的直接原因,这也拉低了蔬菜的品质。

而记者在山东寿光走访时看到,这里的蔬菜分级很明确。菜农都会按照客商的要求去采摘蔬菜,优等、中等、次等都有不同的价位。

当地菜农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分等级卖出的蔬菜,比混装卖出的蔬菜,总的收益是要高出不少。那这样简单的道理,河北的菜农怎么就想不明白呢?

市场条件差 管理混乱

记者在邯郸南大堡蔬菜交易市场看到,新建的市场硬件设施还不错,可是这管理上却不敢恭维。卖菜的、收菜的,不在大厅里交易,都跑到了中间的马路上,车辆横七竖八。

在饶阳春阳蔬菜交易市场,和高邑蔬菜批发市场,记者都感受到了市场管理上的问题。

市场建设条件差,管理混乱,难以吸引外地客商。而记者在山东寿光农产品交易中心看到。这里秩序井然,区域划分明显。买方和卖方达成协议后,会把蔬菜拉到理货区,进行包装处理。

全国两大蔬菜主产区,收入天差地别,问题出在哪儿?

三、出路

有了对比,看到了差距,那河北省蔬菜的出路又在哪里呢?专业人士也开出“药方”。

以市场为导向 定向种植成潮

目前,河北市场上的香菜批发价均在3块钱以下,云南的香菜如何卖到6块钱的呢?

深圳海吉星市场不再是农民生产什么,市场上就卖什么,而是市场、老百姓需要什么,田间地头就生产供应什么。按照农业公司的要求,定向化种植,规范化种植在海吉星市场非常普遍。其他专家也给河北省菜农出了药方,就是在生产之前先找市场,根据市场的要求,定批定量生产

建立大数据平台 解决蔬菜“滞销”有参考

在深圳市横岗第一菜市场里,交易的每一笔菜都会在大屏上实时滚动播出,顾客可以根据公开的查询平台,查询瓜果蔬菜的各种信息。而这些信息的采集都来源于与屏幕相连的智能溯源秤。

但是在菜市场看到的并不是这套系统的全部,其实这套系统名叫深圳市农贸市场农贸市场智能计量监管系统,针对的就是深圳的多家农贸市场。

何东霖是深圳市中农数据有限公司运营总监,他告诉我们,大数据采集、分析,都会对蔬菜种植和营销提供参考。

依靠大数据,不仅对蔬菜产地的销售起到了指导作用,同样对蔬菜批发市场的运转也有好处。

品牌建设需要政府、合作社齐发力

在北京京客隆各家超市的货架上,来自河北饶阳的甜瓜很受欢迎。而这都是当地合作社带来的好处。

张建康介绍,他们合作社从成立之初,就在积极的运作产销一体化的模式,带着产品到外地跑商超,找销路。2009年在当地乡政府的引荐下,与北京京客隆集团达成了农超对接协议。

张建康说,除去淡季,他们合作社平均每天运往京客隆的甜瓜有20吨,一年下来就有三千多吨,整体效益要比在当地市场出售高出不少。而河北省,近些年也加大了蔬菜品牌建设的投入。

要打造特色,更要挖掘自身的优势打造品牌,其实,对于河北来说,是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的。现在一直在讲京津冀协同发展,满足京津需求是河北蔬菜的一个出路,更是一个优势,与此同时,能够带动河北农业产业化调整,以及农业规模化种植,这也是当前破解省内蔬菜困局的一条发展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