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投资 曹德旺为主角 中国模式进入《美国工厂》的困境与解脱

曹德旺的海外建厂,又一次备受关注。

三年前,福耀玻璃前往美国俄亥俄州建厂,引发一波“曹德旺跑了”的舆论。头发花白,操着浓重福建口音的曹德旺不止一次在公众场合回怼“我不做房地产,为什么拿我和李嘉诚比?”

如今,福耀玻璃成立来的三年历程,被拍成记录片,呈现在了大众面前。这部纪录片的投资方是奥巴马创立的“高地公司”,也是奥巴马夫妻签约奈飞(Netflix)后发行的首部纪录片《美国工厂》(American Factory)。

奥巴马投资 曹德旺为主角 中国模式进入《美国工厂》的困境与解脱

美国前总统的投资视角,加上备受关注和争议的中国知名企业家,资本、文化、商业产生碰撞的火花,客观、冷静的真实呈现,使《美国工厂》一经上线,便收获好评如潮。

“中国模式”对外输出的投石问路?

《美国工厂》由获奥斯卡提名的导演史蒂文·伯格纳和朱莉娅·莱切特执导,在拍摄此片之前,他们曾将2008年通用汽车工厂的倒闭拍成纪录片并获得曹德旺的赞赏,莱切特表示,“你在人类层面上看到了全球化真实情况的一部分,我认为这部电影让你感到不安。”

作为投资方,之所以选择《美国工厂》作为旗下公司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奥巴马表示在这部片子中,他“感受到一系列政策问题和全球化的广阔”。奥巴马夫人觉得“这部影片让她感到共鸣,从中感受到中西部地区和自身家庭的重要性。”

中美企业在文化、制度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产生的激烈碰撞,在如今的全球经济发展形势、中美关系对制造业的影响下,显得尤为意义深刻。

中国汽车玻璃大王曹德旺前往美国建厂,被人戏称为“来自社会主义国家的商人前往资本主义大本营振兴制造业”,矛盾显而易见。来自于文化上的差异在影片中以一种近乎喜感但又异常真实的镜头呈现出来。

曹德旺信风水。当他在视察新厂筹建工作时,发现大门朝向“不吉”,他宁愿多付一笔钱,也要执意让工作人员改变大门朝向。当看到消防报警器的位置不利于风时水,也毫不犹豫地将其位置从墙壁中部改到下面。这种极具中国私企“老板决定一切”的管理方式让美国人目瞪口呆。

最令曹德旺耗费心力的是与美国工会的斗争。

奥巴马投资 曹德旺为主角 中国模式进入《美国工厂》的困境与解脱

从福耀玻璃开启运营的那天,公会组织UAW就“瞄准”了福耀玻璃。这家工会曾与通用、克莱斯勒、福特等众多车企发生过矛盾。他们以工人权益“救世主”的身份出现,声称“为企业找到了经营盈利和员工福利之间的平衡点”,一度是美国工会的“扛把子”,然而背后自身的利益却无可遁形。

曹德旺的态度自始至终就很坚决:“工会进来,我关门不做了。因为工会影响劳动效率,直接造成损失。”为了在与工会的战争中取得胜利,福耀玻璃甚至以100万美金的高价请来LRI以消减工会的“势力”。

处于“工会”旋涡中心的工人们的表现,在纪录片中得以真实的表现。

中国员工在年会上齐唱福耀之歌“智能精益是趋势,各行都得往上靠”、“每天走7千片流水线毫不停歇”的手速,不佩戴防护工具处理碎玻璃等、半军事化的班前例会等等在中国企业中寻常的行为,在美国员工看来不可思议。美国工人对待工会的态度分成两类,结果也显而易见。倾向于公会的,主动离开或被解雇。认同福耀文化的则留下,尽管在后来看来,留下或许是暂时的。

奥巴马投资 曹德旺为主角 中国模式进入《美国工厂》的困境与解脱

2017年,美国劳资委决定采用投票的方式决定“福耀是否需要成立工会”,在LRI的“运作”下,1500余名美国工人参与投票,结果为444票赞成、868票反对。福耀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绝对性胜利。

颇为“有趣”的是,在得知结果的一刻,中国员工表现的比管理者都要开心。这似乎是“时间就是效率,效率就是金钱”的中国式企业管理方式的胜利,然而值得深思的是,中国员工在这场战争中是受害者还是获益者?有没有权益和效率两全其美的途径?失去权益是否是追求最高效率的必经之路?......

片中提示:“在美国思路占主导时,福耀持续亏损,直到把工会赶出门外,中国模式统治了工厂后,福耀实现了盈利。”

提示出现在这片土地上,意味深长。曾经倒闭的工厂废墟、如今新起的福耀工厂,辉煌、没落与新生,彼此更迭。而对于这座重新焕发生机的城池中的人,曾经存在工会的工厂倒闭结局,如今将工会驱逐出去的福耀实现盈利,这两者之间,恰恰也成为保障和生存二选一的游戏。

福耀在工会战争的胜利只是高潮,并非结局。

在片尾,工厂技术升级,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成本更低的机器人有望取代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那些上一刻还在为工会存在与否、权益如何保障而争斗的工人,在智能机械时代来临的一刻,或许结局都是“炮灰”。毕竟机械臂成本低,效率高,还不会罢工游行要求权利。

美国制造业能否“回流”?

为什么曹德旺宁愿顶着“曹德旺要跑了”的质疑,选择海外建厂?

作为一个精明的福建商人,曹德旺曾多次在公开场合“算账”:美国天然气7毛钱一立方,中国天然气两块二,以及美国的税费如何优惠。

中国的制造成本真的比美国高很多吗?未必。尽管天然气和电力的成本,美国远低于中国,但美国人工成本却是中国的3倍,在其他多种原料上面,差别并不大。之所以福耀美国工厂能够在2016年至2018年,由亏损,到盈亏平衡,再到实现盈利,主要取决于运输昂贵、依赖能源等行业特征。

玻璃运输难度大,所以福耀的13个工厂所在地,基本上都建造在整车企业附近。2012年,福耀玻璃大客户通用汽车提出让福耀在美国建厂的要求。此时成为国内汽车玻璃生产领域“老大”的福耀,在全球市场占有率却不足10%。对于福耀来说,海外市场成为蓝海。

当然,美国地方政府的承诺的吸引力也足够强大:办公楼15年的产权税优惠,加上其他渠道补贴,福耀节省了3000万美元的开支。曹德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美国建厂,购买厂房基本上没花钱。”此外,莫瑞恩市政府承诺,如果福耀雇佣当地员工1500人以上,则五年内将获得1300万-1500万美元的补偿金。这一金额还会随着雇佣人数的增加而增长。为表重视,当地政府还将工厂前面的道路改名为“福耀大道”(Fuyao Ave)。

结合以上原因,福耀玻璃在海外建厂便不难理解。这种“中国模式”的对外输出,中国企业在美国的“试探”,引起了制造业是否回流美国的争论?

据美国联储经济数据显示,美国非农就业人口1.33亿,服务业人员高达9327万,制造业人员1188万。可见,美国是服务业解决大部分就业的经济体。劳动人口有限,即便制造业回流,幅度也不会很大。7月份,美联储无降息,美国经济数据的下降创下近十年来的历史最大幅度,制造业紧缩,美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制造业要想回流,需要工人、配套、政策等一系列到位,这需要长周期的调整,并非一蹴而就。

“实现美国制造业的伟大复兴,从中国这边很难切走蛋糕。我在美国开厂,制造业是什么情况我最清楚,美国制造业不会回流。”曹德旺在一次公开场合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